金正恩的“外交突圍”

據朝中社10 月19 日報道,金正恩同夫人李雪主會見了仁川亞運會和近期世界錦標賽金牌得主

“四面出擊”外交

2011年底掌權以來,金正恩頻繁更換黨政軍“重臣”,僅部級以上領導就更換了一半以上,其中軍隊的“三駕馬車”——人民軍總政治局長、總參謀長、人民武力部部長幾乎是一年一換,其他黨政主要領導也都進行了更換。金正日去世時的“扶靈八大臣”僅剩兩位文臣。但在所有領導中,涉外部門的負責人一直沒有變動,表明其外交政策一直沒有大的改變。

  但從今年4月開始,金正恩對涉外部門進行了“大換血”。原內閣副總理姜錫柱擔任勞動黨中央國際部部長,替換了金永日;原黨中央行政部副部長李洙墉取代朴義春擔任外相。朝鮮兩個最重要的對外部門“一把手”換將,意味著金正恩將在外交上採取“新政”。

5月就傳出朝鮮和日本秘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了外務省局長級磋商,並迅速達成了協議。朝鮮改變了以前一貫堅持的“綁架問題已解決”的立場,承諾對日本人綁架受害者實施“整體且全面”的重新調查。朝鮮立場的大幅度轉變,讓日本政府喜出望外。安倍晉三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和贏得國內選民的支持,決定部分解除單獨對朝鮮實施的制裁。朝日關係迅速升溫,安倍甚至放話,不排除訪問朝鮮的可能。日本在解禁對朝制裁問題的單方面冒進引起了美國的十分不快,擔心會破壞美國精心構築的對朝扼殺制裁聯盟,因而對日施壓,使得朝日回暖勢頭受阻。

  在對日外交攻勢受阻後,朝鮮又將目光轉向了俄羅斯。6 12 日,金正恩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俄羅斯國慶。為了吸引俄羅斯投資和促進與俄經貿人員往來,朝鮮決定針對俄羅斯投資人以及在朝鮮工作的俄羅斯公司的職員簡化簽證手續,並允許他們使用移動通訊和互聯網服務。俄羅斯則投桃報李,免除了朝鮮90% 債務,兩國宣布從6 月開始以盧布進行貿易結算。9 30 日至10 10 日,朝鮮外相李洙墉就任外相後首次出訪俄羅斯,力圖進一步推進朝俄政治和經貿合作。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朝核問題與六方會談是阻礙朝俄關係發展的障礙。此訪的實際成果有限。

  朝鮮的外交攻勢還不限於此。9 6 日,姜錫柱率領代表團開始了對德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等歐洲四國和蒙古國之行。這也是姜錫柱履新以來首次訪。這與李洙墉訪問俄羅斯,形成了全面出擊態勢。對此,韓國和日本輿論認為,姜錫柱出訪歐亞五國,顯示朝鮮正尋求打破國際孤立,發起一波外交攻勢。

  此外,朝鮮還普遍“撒網”,四處“出擊”。5 24日,李洙墉率團出訪埃塞俄比亞、南非、科威特和卡特爾等非洲和中東國家。8 2 日,李洙墉再次率團訪問老撾、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等東盟五國,並出席了在緬甸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9 月中旬,李洙墉率團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這是朝鮮外交部長15 年來首次參加聯合國大會。

經過這短短半年的“外交出擊”和強大攻勢,朝鮮兩位新上任的外交主管官員跑遍了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與世界主要大國都進行了一輪接觸和溝通。接下來的重點自然是要回到關係朝鮮命運的韓國。

9 月中旬,李洙墉率團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圖為李洙墉(左)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握手

三重臣集體訪韓的寓意

  因此,103 日,當韓國突然接到朝鮮方面提出的派遣朝鮮重量級人物訪問韓國的通告時,就順理成章了,沒有任何的驚訝和奇怪。

  但為何朝鮮三名高官集體訪問韓國會引起國際社會如此大的反響和種種猜測呢?這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社會沒有理性看到過去半年朝鮮在外交上的攻勢,沒有看到朝鮮急切想打開對外局面、謀求解除對朝制裁、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迫切願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對韓國的“外交攻勢”力度之大,超乎外界的想像。與朝鮮過去半年對其他地區的外交攻勢主要以國際部長姜錫柱和外相李洙墉為主不同,這次出訪朝鮮的三位高官都是當前朝鮮位高權重的“重臣”。黃炳誓剛剛就任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可以說是朝鮮實際的“二把手”。崔龍海則剛剛從“二把手”的位子上調換下來。金養健則是主管南北統一事務的主要官員。三人集體出訪韓國史無前例。

  但如果此時朝鮮國內一切正常的話,也不會引發國際社會多大猜想。恰在此時,金正恩一個多月沒有公開露面了,而且朝鮮中央電視台公開承認金正恩“身體有恙”。內外因素交織,導致外界對金正恩對韓國展開的強大的“外交攻勢”和“統一攻勢”被解讀為各種政變的謠言。

  實際上,金正恩精心下的一盤棋,是推動南北關係緩和,促使韓國率先解除對朝制裁的願望並沒有實現。三位重臣訪韓剛回來,朝韓雙方就在爭議水域發生了摩擦,還在陸上邊界地區進行了相互射擊。剛剛被寄予希望的朝韓關係再度趨緊。

  朝鮮隨後向韓國拋出了建立“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倡議。韓國對此進行研究。但朝韓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朝核問題不根本解決,朝韓關係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朝鮮想通過韓國打破國際制裁的努力希望渺茫。

“外交突圍”繞不過“兩個坎”

  朝鮮進行“外交突圍”的主要原因還是聯合國對朝進行嚴厲的制裁,導致朝鮮發展和民生越來越艱難。朝鮮三次核試驗,尤其是去年初的核試驗後,美國帶頭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迄今為止對朝最為嚴厲的經濟貿易制裁。這些制裁經過一年多發酵後,對朝鮮的衝擊和影響正逐步顯現。朝鮮近期的外交突破幾乎都是圍繞著謀求推進雙邊經貿合作,尋求打破制裁而來的。如對日本不惜改變一貫不承認“綁架問題”的立場來換取日本解除單方面制裁。對俄羅斯則積極尋求用盧布進行朝俄交易貨幣,以減少美國對朝金融制裁帶來的影響。對韓國也是派出三大重臣集體訪韓,意在通過“體育外交”來實現對韓突破,促使韓國解禁對朝實施的“5.24”特別制裁措施。

  金正恩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朝鮮目前有兩個繞不開的“坎”。一個是其內部的“坎”,就是朝核問題。金正恩公開提出核武建設與經濟建設一同發展的“新並進路線”。這就是說,朝鮮不願放棄核武器。如果這樣,國際社會尤其是美韓就不可能放棄對朝制裁。如朝再度核試驗的話,美韓會加大對朝制裁甚至打擊力度。而其他國家,日本也好,俄羅斯也好,歐盟也好,甚至東盟,非洲等都不可能突破美國的對朝制裁,積極發展與朝經濟貿易往來。

  另外一個“坎”就是美國因素。朝鮮目前的“外交攻勢”幾乎都繞開了決定朝鮮命運最關鍵的中美兩個大國。繞開中國,倒不是說朝鮮不重視對華關係,而是因為目前中朝關係仍是朝最重要、最緊密的關係,尚不需要也暫無可能大手筆推進。而繞開美國則決定了朝鮮的外交突圍也好,對外合作也好,都可能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國際制裁的鑰匙掌握在美國手中,“解鈴還須系鈴人”。沒有美國的首肯,不說美國的盟國日本、韓國、歐盟難以做出與朝大幅改善關係的決定,就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也很難在對朝關係中有實質性動作。

朝鮮三重臣10 月4 日訪問韓國,出席2014 年仁川亞運會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