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古蹟眾多 政府應大力推廣

文/Richard

港鐵沙中線工程去年挖掘出文物,令文物保育與經濟發展的問題受到輿論關注。民間團體九龍城古物古蹟關注組於早前進行問卷調查,一共收集到152份問卷。7月26日,關注組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很多九龍城的居民,都認為自己不熟悉九龍城現存的古物古蹟。許多受訪者表示,九龍城古物古蹟歷史悠久,值得政府更大力的推廣,現階段而言古物古蹟的推廣及保育工作有其進步的空間。對於沙中線新出土的古物,不少人認為值得政府優先保護,然而持中立和反對者分別有四成和兩成。調查中亦發現,如果因保育問題而導致地鐵工程延誤,不能接受的人比能夠接受的人稍為多一些。

該關注組經分析和討論後,已提出9條建議給政府,同時已和古諮會作出會面交流。

關注組公布的調查還顯示,逾六成受訪居民對區內古物古蹟熟悉程度只有一般(32%)及不熟悉(34%),另有43%受訪者認為區內推廣及保育工作做得一般。九龍城古物古蹟關注組召集人陳東岳認為,數據反映政府在文物教育及推廣上有不足之處。

陳東岳介紹,自清朝開始,九龍城已是香港政治及文化的核心區域。雖然區內有眾多古物古蹟景點,包括4幢法定古蹟及31幢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其分布卻相當零散,故建議由政府牽頭,在政策層面上協調各部門,為整個九龍設立完善文物徑,如設置路標、腳印及顏色地磚等,讓市民可跟隨指示遊歷古蹟。

對於沙中線出土的文物或古蹟能否原址保留,關注組持積極正面的態度,並相信發展及保育是可以相互並存。他們建議政府可參考外國例子,如設置玻璃門讓市民沿途,或在站頭預留位置,以便日後設立文化中心進行文物推廣。關注組亦促請政府應儘早就沙中線出土的文物制定有關保育政策,並應定期發布考古保育工作的資訊,讓市民得以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