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一根細針,幾縷絲線,經過她的纖纖素手,變幻出人間百態,世象萬千。她就是被聯合國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的蘇州繡娘姚建萍。

  在蘇繡藝術中長大

  蘇繡與湘繡、蜀繡、粵繡並列中國四大名繡,是吳文化中華彩絢麗的組成部分。蘇州有十萬繡娘,特別是太湖之濱的鎮湖、木瀆等鄉鎮,上至八旬老太,下至青春少女,都會描龍繡鳳。耳濡目染,出身農家的姚建萍,8歲就跟著母親拿起繡針,11歲那年,姚建萍用一個暑假在領帶上完成了一隻七彩鳳凰,讓收貨人驚得目瞪口呆。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沒過幾年姚建萍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繡娘,她的繡品也成了搶手貨。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隨著技藝的提高,姚建萍對刺繡藝術有了更高的追求,她開始觀摩蘇繡前輩的傳世佳品,又到蘇州工藝美術學校的工廠幹了三年,較系統地學習了蘇繡的針法,決心在刺繡藝術上闖出一條新路。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隨後姚建萍放棄每月上千元的收入,為剛出生8個月的女兒斷了奶,赴蘇州拜師學藝。她的執著打動了蘇繡大師徐志慧,向她敞開了藝術的大門。4年時間,無論酷暑嚴寒,姚建萍每天都要工作15個小時。在徐師傅的指點下,使她領悟到刺繡要把繪畫的美學、攝影的光影變化、透視與色彩的表現手法融會貫通,使自己的作品有了形象生動的立體感和透視效果。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褪繭化蝶的華麗轉身

  蘇繡中最難的是人物肖像繡,姚建萍決心在人物肖像繡上求突破。她傾盡心血繡制的《沉思》大幅繡像,由於配色精妙、針法獨到、線條細膩,周恩來憂國憂民的高風亮節躍然於絲帛之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因此《沉思》在高手如林的賽事中脫穎而出,獲全鎮刺繡比賽一等獎。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2002年,姚建萍應邀為南京大學百年華誕創作9位人物的群像仿真繡《高山流水校友情》。如此大規模的人物群像仿真繡在蘇繡史上是個新紀錄。姚建萍為了順利的完成這幅作品,仔細研磨江澤民與8位校友座談時照的那張老相片。由於年代久遠,從照片上只能隱約看出9位人物的大概輪廓。困難並沒有讓姚建萍退卻,她根據當時會晤的氣氛細細揣摩各個人物的臉部表情,並充分發揮她的想像力將9位人物的表情動作細緻的描繪出來。




  經歷了整整135個日日夜夜,姚建萍和她的38位繡娘用色1650種,引線4000餘公里,完成了這幅巨幅作品。


  讓民間奇葩開得更豔


  姚建萍不僅讓蘇繡被國人矚目,也讓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遨遊宇宙。姚建萍的《馬哈蒂爾》、《董建華》、《何厚鏵》等作品架起了世界各國友誼的橋樑。反映56個民族大團結的作品《我愛中華》巨幅繡品,竟搭載衛星,遨遊太空,創造了中國刺繡史上的又一輝煌。

2003年,蘇州市木瀆鎮人民政府決定投資300萬元為姚建萍建立了她專屬的刺繡藝術館。藝術館開放以後,國內外的遊客都被這些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手工藝深深震撼了,外界盛讚這些作品是「針尖上的芭蕾」。


  一個蘇州繡娘的奧運緣

  

首屆奧林匹克世界博覽會貴賓廳內,有一幅大氣磅礴又精美絕倫的刺繡作品。每一個走進博覽會的人,無不都為之駐足、凝望和驚歎。這幅刺繡作品就是姚建萍率28名弟子用時3年多完成的大型原創蘇繡《和諧》。畫面以藍天祥雲為背景,從左往右依次為雅典衛城、愛琴海、北京天壇、萬里長城和珠穆朗瑪峰等著名景觀,象徵奧運會從雅典傳至中國。空中飛翔著29只來自五大洲的吉祥鳥,寓意世界各國健兒相聚北京,吉祥鳥不僅代表和平與和諧,更象徵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聯合國肯定的蘇州繡娘


  這個蘇州繡娘的對奧運的貢獻還不止於此,在奧運會期間,姚建萍作為刺繡藝術的「形象大使」,用刺繡絕活向世界展示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海內外許多買家願出鉅資購買她創作的精品,但她捨不得。她寧願把這些作品放在刺繡藝術館裡,希望人們能夠通過這些藝術品穿過歷史的時空,看到蘇繡的輝煌發展歷程。作為蘇繡藝術的領軍人物,姚建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蘇繡這一古老的民間工藝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她堅信自己用心血澆灌的這朵民間藝術奇葩一定會開的更鮮更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