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傳統中草藥中挖掘奇跡
2011年美國最權威的生物醫學獎拉斯克獎(Lasker Award) 公布得獎名單,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臨床醫學獎」,表揚她所研發的還原青蒿素抗瘧療效高、復發率極低,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拉斯克獎被譽為諾貝爾「風向儀」,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稱。1997年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近半是拉斯克獎得主。這也是當年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最高榮譽的世界級大獎,并預示著距離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
瘧疾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的世界性流行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 的報告,全球約十億人口生活在瘧疾流行區,每年有數以百萬人死於瘧疾,所以瘧疾防治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屠呦呦自1969年起開始從事中草藥抗瘧疾研究的艱鉅任務,她從傳統醫學典籍中挖掘出抗瘧奇跡。屠呦呦首先從收集整理歷代醫學典籍、地方藥志入手,從2000餘藥方中篩選出640種藥方進行實驗研究。其中東晉名醫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提到了用青蒿抗瘧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屠呦呦根據這條線索,採用乙醇冷浸法將溫度控制在60度,所得的青蒿提取物療效顯著。
其後,屠呦呦通過大量的文獻考證和化學、藥理分析,證實了歷史上青蒿和黃花蒿等品種的錯誤,並從青蒿中分離出17種化合物,對其解熱、鎮痛、抗炎、抑菌等藥效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為了確保用藥安全,她還親自試服。基於青蒿素存在抗瘧復發率較高、用藥劑量較大等問題。屠呦呦和她的團隊花了6年時間,最終成功研發抗瘧療效比青蒿素高10倍,復發率極低的新藥——還原青蒿素。
美國學術雜誌《細胞》發表的《青蒿素:源自中草藥園的發現》一文,指在醫學領域,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往往並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研究的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合作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正是顯例。從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蒿素挽救了無數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雖然屠呦呦僅有大學本科學位,但她憑著對醫學研究的熱誠和堅毅不屈的信念,終於一鳴驚人,取得世界公認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