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有個洋道士

西雅圖有個洋道士

西雅圖有個洋道士

在西雅圖市區北部一個安靜的街區中,有一座道教學院。推門進去,綠樹環繞,清淨自然。大廳的一面牆上掛著裝裱的字幅,上書「道法自然」;另一面則供奉著三清祖師。陽光透過高聳的彩繪玻璃照進來,沒錯,這裡是一座修建於1919年的教堂改建的。

西雅圖有個洋道士

自1991年建立以來,道教學院成了當地一個著名的推廣中國文化的非營利組織,創始人兼院長莫承華培養了上千名學生。當記者提出採訪時,莫承華爽快地答應下來,並堅持要用中文作答。他對每個問題都非常認真,「中國文化悠久深厚,有很多好東西值得細細品味。」他用標準的普通話慢條斯理地說。


莫承華常年穿黑色長袍和黑布鞋,長髮盤起梳成髮髻,清瘦的面龐留著濃密的山羊鬍。說起話來,他也總是引經據典,給人一種仙風道骨之感。莫承華原名叫哈里森‧莫里茲,1952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他告訴記者:「我從小就熱愛自然,而且好道愛武,經常盤膝打坐,同學們都說我是在練瑜伽。要知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生活的地方幾乎沒人知曉中國文化。」十二三歲的時候,一次奇妙體驗讓莫承華與道教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天,他站在山林之中,不知不覺間思考停止了,恍恍惚惚地靜靜佇立了10分鐘、20分鐘、1小時……「我進入了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時空對我來說完全不存在了。」


幾年之後,莫承華發現那就是道教裡所說的「入定」,是自然而然的靜坐、吐納等過程中出現的奇妙體驗。在讀了《道德經》、《易經》後,他進一步領悟到,「原來我童年的種種體驗和這些書中的描述如此契合。」


20歲時,他就跟著華裔老師學習太極拳;25歲時進入華盛頓大學學習中文;後來,他還專程到台灣進修道教,學會了楊氏、吳氏、陳氏太極拳和八封掌;1981年到1992年間,他遍訪泰山、華山、武當山等道教聖地,學會了內丹功、混元功、醫家功、五禽戲等……


小思考:


1.你知道影視作品的道教與真實的道教有何區別?


2.中文教科書有道家範文,你知道道家跟道教有何區別嗎?


3.在西方推廣道教和中華文化,有何好處?又有何困難之處?



欲知莫承華推廣道教的故事,請閱《知識》2015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