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知識】創意師傅改良裙褂創新潮

【熱知識】創意師傅改良裙褂創新潮

【熱知識】創意師傅改良裙褂創新潮

自從2009年楊千嬅年身穿一襲「金銀彩線密地褂皇」幸福出嫁,傳統裙褂再次成為結婚「潮物」,一眾明星都愛秀褂照。莫文蔚、官恩娜不約而同選了金碧璀璨的「褂皇」;姚樂怡、鄭希怡挑了有「褂后」之稱的「密雲大五福」;葉佩雯、孫燕芝則相中金銀線密度平均的「中五福」。精湛工藝配上明星加持,幾乎每個新娘都要穿裙褂出門。這股復古風潮,更席捲內地各省市,究竟原本只盛行於廣東並一度式微的裙褂,怎樣打破「文化遺產行將就木」的宿命?幕後功臣就是鴻運繡莊的老闆兼裙褂師傅黃國興。


身穿格仔上衣、牛仔褲的黃國興才55歲,樣子顯得很年輕,叫他老師傅似不恰當,但子承父業38年,對裙褂瞭如指掌,又堪配老師傅三字。上世紀50年代,黃父從廣州來港打工,1975年創立鴻運繡莊。1977年,黃國興中學剛畢業便接手生意,盡得父親真傳,會裁縫、會設計,也會繡花。不過,作為繡莊老闆,他不會親製全套裙褂,而選擇從內地入貨,後來在廣州自設繡坊,生產自家裙褂。那是香港裙褂業的一貫做法,由於繡匠少、薪金高,本地生產不合乎經濟效益。60至80年代,裙褂流行。當年的裙褂寬袍大袖,採傳統旗袍的剪裁法,沒有肩線,盡顯富態。顏色方面,雖已從50年代黑褂紅裙的潮流演變成上下皆紅,卻因褂與裙的布料不同,而經常出現色差,問題在80年代起漸趨嚴重。


「傳統的上褂用真絲庫緞,容易被染成瘀紅色;下裙用真絲軟緞,色彩鮮紅。上下不同色,精明新娘一看,難免心生嫌棄。加上婚紗興起,誰還愛穿寬大裙褂?」黃國興解釋說。有危方有機,他遂潛心在改良裙褂,加入新元素。第一是改用料,棄真絲,上褂下裙統一轉用日本進口的「亞沙的」,並以真空鍍鋁的日本金銀線取代傳統土金線,使刺繡色澤更亮麗;其次是改剪裁……


小思考:


1.你贊成改良傳統裙褂,使之更符合現代審美標準嗎?


2.你認為裙褂改良還可以有甚麼突破?


3.改良傳統,有何好處與壞處?


4.你會因明星效應而憧憬將來穿裙褂結婚嗎?


想知道裙褂怎樣改,才能「鹹魚翻生」?請閱《知識》2015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