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帶著童年的印跡拍電影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徐克在《我的生命我的電影》為主題的演講中,首次對媒體談起自己的童年往事並從往事中總結了徐克電影的五大機密是如何構成。



童年時看電影拍電影最快樂

徐克的童年在越南西貢度過,他記得當年與童年玩伴街頭嬉戲。那時7歲的他每天遊蕩在街頭,常常"扮作陌生大人的兒子",混進電影院看電影。出來後再將故事內容講給夥伴們聽。這種講故事的快樂是後來拍電影的原動力之一。之後一家攝像器材店的老闆把相機借給他們這幫小孩玩,他第一次拍起了相片。後來老闆又將攝像器材借給他們,於是徐克在10歲左右就第一次當了「導演」。


17歲時他在香港看了一部黑澤明電影,受到極大震撼。當時父母希望他去學習,長大後當醫生或律師,面對童年的夥伴們流落四方,獨自在香港徘徊的徐克十分迷茫地自問:「今後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想生活在快樂的時刻裏,像童年一樣快樂。童年的快樂就是看電影和自己拍電影。於是,徐克決定了一生要走的道路。

勇於嘗試,做潮流的先行者

徐克是香港武俠片的宗師級人物,亦因擅長使用新科技出名。他的《新蜀山劍俠傳》、《深海尋人》都運用了當時最新的拍攝器械和技術。對於此徐克自我解讀為,「我對機械的興趣最初來源於相機,那是我拿到手裏的第一個機械。我記得七八歲時拿著一台相機到處亂拍,當時我最大的發現就是:相機可把我眼睛看到的東西裁剪成一個新的世界,原來對於這個世界我是可以選擇看它的方式的。」


小時候徐克有一大愛好就是變魔術。上小學時,每個學期末的匯演,徐克都找到一個老師說想學魔術做匯演。老師只教給他變銀幣、紙牌的小玩意,他卻一心想學大變活人,並最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同學臉上那份驚異的表情讓徐克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他自此獲得一條信念:「所有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其實都有一個方法可以做到。」


學生時代長期對學校版畫的不滿也成了成就徐克的元素之一。每次看到學校貼在牆壁上的各種版畫,小徐克覺得排列得難看極了。老師好奇地放手讓他一試,果然經他手改變後效果大不一樣。這一次的大膽嘗試留在徐克心裏:"所有的潮流所有古老的習慣改變起來其實沒有那麼難。"後來亦徐克為首的香港新浪潮年代就是從這次改版畫成功而來。


讓林青霞女扮男裝、上天山拍《七劍》,下深海拍《深海尋人》徐克好奇心世人皆知。而這種好奇心在徐克的大學時代曾經讓他獲益。一次大學時打工,在一個攝影棚裏,多部機器對著一個舞蹈演員拍。徐克在四處找角度後,將鏡頭停留在舞蹈演員投射在牆壁的影子上。直播的導演立刻選用了徐克的畫面,於是很多攝像機鏡頭都跟著轉到了牆上。此時的徐克卻發現跳舞的女演員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刻意留意著影子在跳舞,於是徐克的鏡頭又回到了女演員的表情上。導演再次選用了徐克的角度。之後徐克總結:「當很多人都同時在注意一個東西的時候其實往往旁邊還有更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