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中東: 局外人還是局內人?

  近來,沙特與伊朗斷交引發連鎖反應,正日益演變成伊斯蘭世界什葉派與遜尼派的教派衝突。而此前的伊斯蘭國恐怖勢力不斷興風作浪,俄羅斯與土耳其矛盾加劇,牽動中東地區各種利益矛盾錯綜複雜。中東亂局使中國越來越難以“局外人”的身份淡然旁觀,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9日至23日對沙特、伊朗和埃及的訪問,以及中國公佈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表明中國正在重新謀劃中東政策。

盤根錯節的中東亂局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後,捅開了“馬蜂窩”,先是“阿拉伯之春”帶來多國動盪,接著是伊斯蘭國恐怖勢力強勢崛起,此後美歐又推波助瀾了敘利亞危機。現在又出現了沙特與伊朗斷交事件。目前的中東可謂是“亂成一鍋粥”。梳理起來,至少有以下幾組錯綜複雜的矛盾:

  一是域外大國爭奪地區主導權的鬥爭。這種鬥爭以前表現在敘利亞危機上的俄羅斯與美歐的較量,現在隨著俄羅斯強力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後,又突出表現為美歐俄爭奪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勢力的主導權之爭。

  二是地區大國爭奪影響力之爭。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崩潰後,中東地區出現了“群雄崛起”局面。土耳其橫跨亞歐大陸,想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來擴大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伊朗通過簽訂伊核問題協議來換取美西方解除對其製裁,而伊朗在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勢力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力。作為遜尼派和海灣國家的“帶頭大哥”,沙特對自身影響力受到侵蝕深感不安,不僅組建新的“反恐聯盟”,還堅決處決什葉派教士奈米爾,斷絕與伊朗外交關係。此外,以色列也繼續謀求在中東地區發揮特殊影響力。

  三是教派間的衝突。中東地區歷來就存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只是在域外大國與域內強權的高壓下,一直被控制在可控範圍。現在,隨著沙特與伊朗關係的公開惡化,這種矛盾不斷激化,並正在形成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為代表的什葉派與沙特等海灣國家為代表的遜尼派的公開對立。而此時美國表現出“超脫”和“中立”立場,也“縱容”和加劇了這種矛盾。

  此外,中東地區還存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等各種民族問題,使地區矛盾更加錯綜複雜。

中東亂局牽動中國神經

  無論從內政還是外交來講,中東亂局都牽動中國神經,牽涉中國利益。

  首先,中國一直主張並努力實現和平發展,需要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希望與中東各國建立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真心希望中東地區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民生安寧和地區合作。中東亂局不符合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

  其次,中東地區各國多數都是剛剛成立的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也是“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和地區。中東亂局將給“一帶一路”戰略推行帶來新的挑戰。

  第三,中東地區是石油主要生產國和輸出國,地區亂局不僅加大了全球石油生產與市場的動盪,也影響了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沙特、伊朗、阿聯酋、蘇丹等都是中國的重要石油供應國。

  第四,中國有2,000多萬穆斯林,中東地區的教派衝突不可避免會對中國境內的穆斯林產生傳導效應,影響中國的民族宗教團結和穩定。此外,中東亂局將可能給極端恐怖勢力乘機坐大,也對中國境內的反恐和維穩帶來衝擊。

中國應制定更積極的中東戰略

  形勢發展到今天,似乎中國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做一個完全的“超脫者”和“局外人”。不少人呼籲中國積極作為,加大介入,制定出新時期的中東大戰略。

  中東地區雖在中國外交大棋盤中的份量越來越重,但必須認識到,週邊仍是中國外交的首要。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背景下,中國週邊地區的東海、南海、台海都面臨新的挑戰,東南亞、東北亞地區都存在許多變局,在此情況下,中國應該集中主要精力搞好週邊外交。

  中東地區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利益地區,但不是核心利益地區。中東地區歷來是美歐俄等西方大國爭奪地區。目前雖然美在中東地區有點力不從心,但美國不會真正“撒手不管”。中國過早、過深、過急介入中東地區事務,不僅會引火上身,而且會引起美歐俄不必要的警惕和反彈。

  從歷史上來看,中東地區一直動盪不寧。今天中東雖然出現新的亂局,但不至於大亂,尤其是域外大國還不會讓中東大亂。對此中國必須有信心。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不會受到根本衝擊,要有戰略定力。

  當然,中國隨著利益不斷擴展,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也將不斷上升,因而在外交上要比以前更為積極,有所作為,也要有所謀劃,制定中東戰略。

  一是既要高舉道義大旗,也要加強與大國協調。既要繼續堅持反對域外大國干涉地區國家內政,反對強權政治甚至軍事幹預和雙重標準的做法,也要加強與美歐俄等大國的戰略溝通與協調,積極斡旋美歐與俄矛盾,推動大國在中東地區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主張發揮聯合國等多邊機製作用。

  二是既要高舉反恐大旗,也要注意不背包袱。中國是恐怖主義受害國,中國應繼續支持國際社會尤其是中東國家打擊以“伊斯蘭國”恐怖勢力為主要代表的國際恐怖主義,並提供一定的援助和配合行動,但同時反對一些大國以反恐為名推行霸權政策和雙重標準,主張反恐要標本兼治。此外,特別要注意不為美國捅出的恐怖主義“馬蜂窩”背包袱,軍事行動上特別要謹慎,避免將恐怖主義“引火焚身”。

  三是既要積極勸和促談,也要量力而行。中東地區雖存在各種矛盾和衝突,但中國與各國都保持良好關係,具有獨特優勢。但也需認識到,中國目前還不是中東局勢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解鈴還須繫鈴人,中東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美俄歐尤其是美國因素。因此,中國既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加大力度勸和促談,尤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9日至23日訪問沙特、伊朗、埃及等地區大國當面做工作,將發揮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避免將矛盾和責任轉嫁給中國,讓中國來幫美國收拾“爛攤子”。

  四是既要做“局外人”,也要做“局內人”。無論中東局勢如何發展,中國都要始終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不介入地區國家國內衝突和地區衝突,做“局外人”。同時隨著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利益融合日益緊密,中國又不能只做“局外人”,中國還應該通過建設性介入,深化與地區各國的各方面關係,尤其是與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蘇丹等重要地區國家的政黨、議會、媒體、民間關係,確保無論局勢如何發展變化,中國與各方關係都能不斷發展,確保“一帶一路”戰略順利推進。

(作者係中央部委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