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精英建言“十三五” 提升香港(之三)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這是中央首次提出要“提升香港的地位和功能”,說明中央將香港定位至一個更高的平台。對此,本刊連續邀訪香港各界精英,請他們對提升香港的地位和功能建言獻策。
三領域可發揮優勢
王敏剛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執行會長
香港可以在三個領域發揮自己優勢:一是專業職業培訓基地。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內地發展迅速,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更高的專業和職業標準,而對於外向型的“一帶一路”戰略所需人才的培訓,以香港現有條件,都大有可為。二是科教文國際交流基地。香港的國際交通及訊息交流便利,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有優勢,特區政府亦有政策支持創新發展,香港可為內地與香港企業提供科教文國際交流服務。三是國際傳統醫藥研發中心。香港在跨地域傳統醫藥研究中已實現多國合作,可以推動香港成為相關研發中心。
建議對上述領域提升旅遊、金融、物流、交通、通訊等配套設施;結合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共同參與跨區策略,重訂推廣安排;重新對現有政府架構進行適當改建創建,如貿發局駐內地辦功能,可以更直接與企業和專業配合,向新興“一帶一路”市場擴展工作。
香港應儘快加入TPP
伍俊飛 香港天大研究院助理院長、美國哈佛燕京學者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功能,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信賴和期望。香港各界理應積極應對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挑戰,穩定和發展香港,不負中央的重托。
2015年10月5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基本達成,它涉及大量高標準條款,其內容大多與中國國情不合拍。如加入TPP,中國必將付出重大代價。然而,中國若不享有TPP優惠的貿易環境,長遠來看會損失貿易額。香港擁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暢通的互聯網、完善的勞工權益保護法等,完全符合TPP的規定和精神。
香港應儘快加入TPP,成為中國與其成員國的橋樑,在中美經濟博弈中發揮緩衝作用,從而大幅減輕TPP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這是香港在中國崛起大業中可以發揮的獨特功能之一。
社會團結一致 香港必將再次騰飛
吳秋北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
香港和國家命運與共,國家更是強大的後盾。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有效運作下絕對可以發揮獨特的競爭優勢,任何破壞“一國兩制”的舉措是要分裂社會,破壞香港的繁榮,我們需要團結一致,嚴加防範,奮力抵制。香港反對派多年來阻撓香港的整體發展,導致社會內耗,經濟滯後,現在我們要急起直追。
香港得天獨厚,擁有高端的人才、健全的法治體制,更重要是有作為對外“聯繫人”的經驗。在國家“十三五”及“一帶一路”的戰略推進下,香港若能戒驕戒躁,也不妄自菲薄,在國家發展中勇於擔當,定必在各大省市中起到示範作用。我們需要鞏固並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深化與內地的合作,進一步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不同自貿區的合作。社會團結一致,把握國家發展的大好機遇,香港必將再次騰飛。
香港應扮演好“門戶”和“窗口”
張志剛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如果說“十二五”規劃的香港部分主要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十三五”規劃的香港部分則將更體現出香港應如何更好地在國家戰略中發揮獨特的角色,從而提升自身的地位。未來5年,香港應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同時扮演好世界走向中國的“門戶”以及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一是在國家推進產業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時期,香港可爭取國家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對香港的進一步開放,以香港的優勢資源服務於國家的產業發展。二是在國家金融體系完善和改革的過程中,香港應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鞏固香港的金融業優勢並服務於人民幣國際化。三是香港應充分把握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發展機遇,強化自身作為國家對外投資的戰略平台。四是伴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策略的實施,香港可積極輸出先進的城市規劃和管理經驗,並進一步推動與珠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共同構建極具競爭力的大珠三角“城市群”。
要做好對祖國的認識和認同
張明敏 全國人大代表、知名歌手
近年香港社會分化嚴重,而祖國卻在不斷自我完善。今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香港要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在未來5年中,進一步做好對祖國的認識和認同,特別是要理解國家發展何以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點不應該亦不要逃避,要主動向社會各界說明。港人要建立起與內地民眾的和諧關係,要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要主動讓香港的青年人了解共產黨的歷史和發展,要對“一國兩制”有信心, 亦要對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有信心。這個信心來自對祖國的學習和了解,這是我對香港的盼望。
保持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
梁志祥 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社團聯會會長
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及全球第三大國際客運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在航空交通量的突出表現,不單直接支援香港經濟中最大支柱產業——貿易及物流業的發展,其與旅遊業、金融業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亦相輔相成。
然而現有香港機場跑道系統在兩年內將會飽和,鄰近多個國家及城市機場的新建跑道相繼在未來4年內落成,預計用8年時間完成的香港第三跑道的擴建工程卻仍未動工。擴建第三跑道,對鞏固甚至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極為重要,同時對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亦發揮關鍵作用。除了工程必須盡早起動外,在現有跑道飽和後至新跑道落成的期間,如何繼續保持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則是香港短期內面對的巨大挑戰。
香港要扮演“一帶一路”經濟鏈的重要角色
梁美芬 香港立法會議員、西九新動力主席
“一帶一路”戰略將帶來中國以至沿途國家重大的經濟發展,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機遇。中央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到“提升香港地位和功能”的構想,香港應抓住這個契機,爭取扮演“一帶一路”經濟鏈的重要角色。對當代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百年一遇的機遇。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要了解“一帶一路”,必須從國際和國家兩個層面考慮。如此巨大的經濟工程,從文化、教育、培訓、專業服務、金融投資以至國與國之間的雙邊及多邊合作,均可以為國民帶來巨大的契機。大家需要了解遊戲規則,有部署地出發,亞投行提供了新的投資規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應主動爭取在“一國兩制”下發揮更大的角色,發揮當年香港人在改革開放時那種愛國、愛闖、勇於冒險的精神,在“十三五”中再創佳績。
香港的國際化要進一步拓展
陳文鴻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知名學者
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獨特地位是自由港、國際城市和“一國兩制”下與內地有差別的政法體制。背後還有內地大城市缺乏的國際知識、國際視野和國際關係。香港要對國家發展作出貢獻,應該要發揮這些獨持的製度和文化優勢。
當前中國發展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而展開,國際化的範疇擴大很多。香港的國際化也因此而擴大,再不能固步自封,守株待兔。
要提升香港的地位和功能,就是要在鞏固原有國際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香港的國際資源。這需要香港社會、企業和個人的重新學習,重新建構知識、視野與關係。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眾多不同製度的國家與經濟體,香港的金融與服務過於集中於內地市場,也過於集中於股票與相關融資領域,金融與服務的內容過於狹窄,需要向廣度與深度同時發展。
在“一國兩制”的製度優勢下,香港可以利用現有國際資源舖設踏腳石,在中國開放中先走一步,扮演前驅。
香港要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
鄭耀棠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榮譽會長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發展登上新台階,成為世界各國趨之若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十三五”規劃正好給予香港新一輪發展機遇,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充分運用好本身在歷史、地理、法制以至各方面的獨特優勢,促進人才、資金、資訊等流動。未來,香港要提高專業服務水平,積極發揮作為內地與國際間“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資訊及服務中心等功能。國家的發展為香港帶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香港要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必須面向世界,北躍神州,不要固守於偏頗的本土意識,要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為國家、為香港的長遠發展邁向下一里程。
加深香港青少年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未來5年國家的創新與發展,必將為香港創造更多機遇。為配合國家實施“十三五”規劃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為香港帶來的機遇,今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已建議幫助香港學生加深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
我認為,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應該與國情教育結合起來。應該鼓勵香港專上院校安排香港學生到內地“一帶一路”重點佈局地區探訪及交流。例如,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將協助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將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安排香港學生到上述“一帶一路”重點佈局地區探訪及交流,有助加深香港青少年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
特區政府應在經濟發展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譚錦球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
香港若能抓住“十三五”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必能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地位,推動香港持續繁榮穩定。對此,有四點建議。第一,從服務業等香港優勢產業入手,進一步加大引入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在法律、仲裁、會計、審計、物流、市場推廣、銷售、品牌管理等各項服務方面,香港人才濟濟,在鼓勵他們參與“十三五”經濟建設同時,支持他們依託香港和內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第二,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強創新能力。支持政府再工業化戰略,建設高端生產基地,與內地產業鏈實現良性對接。第三,進一步推動金融中心建設,搭建人民幣國際化平台。依託完備的商務、法治基礎,推動亞投行在港設立運營總部,增強香港在亞洲乃至世界經濟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第四,希望特區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積極推進深港合作、粵港合作,推動開啟河套地區建設,嘗試在深圳租地建設公屋和居屋。
佛教利世益民思想可適度參考
釋寬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西方寺方丈
香港要提昇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功能,除了國家政策的領導性指引外,還需要利用香港本身的獨特條件和優勢作出配合。在國家金融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及本身的國際金融業強項,所發揮的功能有目共睹,而香港在協助推動國家政策時,亦可從過程中帶動本身的經濟增長,並強化本身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人可乘此路向,繼續努力,自強不息。
在努力建設的同時,佛教中不少利世益民的思想,亦可適度地予以參考,如《長阿合經‧遊行經》以及《中阿含經‧雨勢經》的“七不退法”或“七不衰法”,都提出了富國強兵,利益人民的建言,這七種令國家永不衰退的方法就是:一、國家常常召開會議,廣集民間意見,作為建國藍本,並嚴守國防。二、政府與人民,上下一心,不分階級,和睦共處。三、不論人民或政府,都須遵守法律,決不逾越,或亂修改。四、執政者尊重有建國經驗的元老,吸取他們的寶貴意見。五、尊重宗教信仰,鼓勵宗教的研究。六、注重家庭及社會的倫理道德。七、敬重社會上有德有學的人士。
(以姓氏筆劃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