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衝突的背後與反恐難題
俄土衝突令中東再添亂局。11月24日,土耳其軍方出動兩架美製F-16戰鬥機,據稱在5分鐘內發出10次警告無效後,擊落一架被認為闖入領空的俄羅斯蘇24轟炸機,激起俄羅斯總統普京震怒,形容土方「背後捅刀」,並簽署總統令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全面停止兩國交流。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向北幾十公里即為土耳其邊境,這段邊境有一個不起眼的向南的突出處,其東西距離僅兩公里,只有在這片地區專門的地圖上才找得到,戰機飛越兩公里只需要幾秒鐘,俄機正是在此地被擊落。他國戰機飛臨或進入領空是極為敏感的事,即便已進入領空,在無法確定敵意的情況下也不應採取極端行動,以避免因誤會導致死傷。土耳其此舉不禁令人覺得「蓄謀已久」,為何他們敢痛擊軍力居世界第二的「北極熊」,背後存在哪些政治角力呢?
在土耳其執政12年的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一直反對親俄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俄羅斯自今年9月30日開始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同時也打擊反對巴沙爾政權的反政府武裝,其中包括活躍在敘利亞北部,由土耳其軍方訓練的屬於突厥族的土庫曼人武裝「土庫曼旅」。這支武裝對土耳其有極強的認同感,在敘利亞的目標就是推翻巴沙爾政權,而土耳其人也一直視該民族為「近親」。所以土耳其十分不滿俄軍以反恐名義打擊土庫曼人。另外,土耳其離敘利亞最近,反恐上卻表現得相當消極。俄軍方亦有情報指,土耳其協助伊斯蘭國走私出口石油,令人懷疑土耳其與伊斯蘭國有某些眉來眼去的利益聯繫。
北約在俄機被擊落當天表態支持成員國土耳其捍衛領空,但從一些蛛絲馬跡可窺見北約主要成員國的態度並非鐵板一塊。臨近中東地區的法、德等歐洲國家是敘利亞難民潮、恐襲陰霾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他們雖對俄羅斯存有戒心,但巴黎恐襲後,對他們最為重要的是反恐,因此與俄有合作空間,不希望因俄土衝突破壞國際反恐合作。而美國表面上大呼反恐,但本土沒有受到嚴重恐襲威脅,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出工不出力」。且出於對俄一向的不信任,看見俄因反恐而與法、德等國漸行漸近而感到「不是味兒」。所以美國力挺土耳其,藉機敲打一下俄羅斯。
伊斯蘭國的肆虐,與美土的扶植與姑息不無關係,若美土與俄羅斯在反恐上繼續同床異夢,伊斯蘭國的氣焰將無法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