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
中國是僑務資源大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00萬海外僑胞和國內3,000多萬歸僑僑眷是中國獨特的國情。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是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維護和促進祖國統一、增進中外友好合作、提升國家軟實力、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
樹立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外部環境錯綜複雜。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都前所未有。伴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這些年來海內外僑情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海外僑胞數量增加、結構變化,經濟科技實力和政治社會地位整體提升,參政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普遍增強,與祖(籍)國聯繫合作更加密切,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正在成長為僑社中堅。國內涉僑群體更加多元化,歸國留學人員、回國長期工作居留的華僑華人等增長較快,歸僑僑眷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生存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他們的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對祖(籍)國也寄予了更多期望。
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長期以來,僑務工作承擔著凝聚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力量的光榮使命,面對“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國務院僑辦將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現實需求,樹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強僑務引智引資效能。充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精準發力,繼續舉辦好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積極打造以“僑夢苑”為代表的僑商產業聚集區、海歸創新創業基地和以中國僑商會科技創新委員會為代表的引智新平台,不斷增強僑務引智引資工作效能。
二、推進海外和諧僑社建設。積極開展僑團建設、華助中心、華教發展、文化交流、中餐繁榮、中醫關懷、事業扶助、信息服務等8項惠僑計劃,拓展海外為僑服務手段,不斷推進海外和諧僑社建設。目前已支持設立32個海外華助中心,通過扶助事業發展、協助救急救難、保護僑社安寧、爭取當地主流社會支持等活動,豐富了面向全僑、服務基層的內容和形式。
三、做好僑務文化宣傳工作。通過做精做優“文化中國”品牌系列活動並主打春節文化,全力推動華文教育施教、教材、培訓、體驗、幫扶、支撐6大體系建設,繼續辦好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創建發展“華星藝術團”、全球華人樂團、世界華文文學聯盟等舉措,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人文交流。這些年來“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慰僑演出吸引了全球數百餘座城市的數百萬現場觀眾,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每年舉辦的數百期“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數十期海外“中華文化大樂園”,吸引了數萬名華裔青少年積極參與。
四、積極保障改善僑界民生。以維護僑益和保障改善僑界民生為重點,不斷夯實僑務法治體系基礎,努力打造系統完備的國內為僑服務體系,著力建設集政策法律服務、涉僑事務服務、僑界民生服務和事業發展服務“四位一體”的為僑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支持海外僑胞積極參與國內公益慈善事業,同時協助各地政府在2020年完成國內僑界群體的脫貧工作。
五、加強僑務工作頂層設計。當前,我們正在積極開展未來5年的新一期國家僑務工作發展綱要編制工作,努力構建僑務工作科學發展體系,通過完善加強全局性、基礎性、長效性組織網絡和平台機制建設,更好地為國家大局服務和為僑服務。
“一帶一路”沿線蘊含豐富僑務資源
“一帶一路”沿線蘊含著豐富的僑務資源,生活著4,000多萬華僑華人,他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完全可以大有作為。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合作共贏中的“生力軍”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他們搭建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友好交流的“彩虹橋”,充分發揮海外僑界擁有的僑團、人脈、媒體等資源以及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同時,“一帶一路”沿線聚集著科技、經濟、金融等領域的大量高層次僑胞人才,有效引導好這些智力資源,將有助於構建起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人才網絡。
海外僑胞與祖(籍)國血脈相連、榮辱與共。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海外華僑華人的政治、社會、經濟地位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加積極自信地融入主流社會,維權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這些年來,一些國家歧視華人的稱呼被廢止、議會正式為歷史上的排華法案道歉等事例,充分展現出海外僑胞為提升族裔地位作出的努力。同時我們也毋庸諱言,個別國家疑懼甚至歧視華人的現象依然存在,僑胞在海外的生存發展環境仍有待改善。這些年來,為維護海外僑胞正當合法權利和利益,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從國務院僑辦來說,一方面是通過加強與住在國各級政府和主管機構的溝通交流,為僑胞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是以“海外惠僑工程”為抓手,積極推進和諧僑社建設。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扶持建設“華助中心”,搭建關愛幫扶、文化交流、咨詢服務等平台;支持僑胞公益、福利、維權、文化、教育等機構和團體的發展;通過開展“廚藝團”、“中醫團”、法律咨詢、技能培訓、移民輔導等活動和服務,幫助僑胞排憂解難,增強其生存發展能力;支持海外華文教育,辦好“文化中國”系列活動,滿足海外僑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神需求;圍繞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戰略,引導僑胞把握機遇,發展壯大自身事業;建設覆蓋全球的僑務綜合信息與服務平台,擴大惠僑服務面。總之,凡是有利於和諧僑社建設、有利於僑胞長期生存發展的事情,我們就會認真努力地去辦。
深化與香港僑界聯繫合作
作為香港的一個活躍群體,香港僑界與海外華僑華人聯繫密切,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擁有深厚的人脈網絡。長期以來,香港同胞和香港僑界始終心繫祖國,關心支持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無私熱情地捐贈公益事業。改革開放以來,大量來自香港的資本、技術和人才進入內地,有力推動了國家現代化建設。同時,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為推進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回歸以來,香港和祖國的聯繫更加緊密,香港同胞和香港僑界發揚愛國愛港優良傳統,堅定支持“一國兩制”貫徹實施,推動了香港和祖國的共同繁榮進步。
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加強和香港僑界的聯繫交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深化與香港僑界重點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繫合作。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們都會同香港地區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進行座談,深入了解香港和香港僑界的情況,團結引導大家共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同時依托政治、經濟、文化、媒體各類涉僑重大活動,不斷加強同香港僑界社團和人士的聯繫合作。
二、加強與香港僑界青年的聯誼交流。近年來,我們通過邀請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青委會組團訪京,在港同僑界青年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舉辦海外華裔暨港澳台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海外華裔青年企業家中國經濟高級研修班”等活動,讓香港年輕人更多了解到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加深了他們與內地及其他地區華僑華人青少年的友誼,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愛港觀念。此外,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也一直是內地招收培養香港學生最多的兩所高校,2015年兩校錄取香港學生總計超過1,700人。
三、努力為香港基層僑胞做好服務。從2014年開始,我們連續兩年組織3批次200餘位年邁的在港歸僑赴深圳進行健康體檢,2014年我們還向由基層歸僑組成的香港僑友社贈送便攜健身器材、健康講座光盤等,這些活動深受基層僑胞歡迎,在香港僑界亦引發積極反響。此外,這些年春節期間,我們都會精心組派“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赴香港進行慰僑演出,得到香港僑胞的熱烈歡迎。
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上述工作,更多邀請香港僑界團體、基層僑胞、青少年以及專業人士訪問內地,加深溝通了解,深化友誼合作,團結廣大香港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同時,我也希望香港僑界能夠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大開放、大發展機遇,聚力經濟民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自身事業發展、香港穩定繁榮、祖國進步富強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