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香港發展全球創投中心大有前途

近十幾年來,全球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領域的初創企業發展很快,新技術開發和投產周期明顯加快,新產品層出不窮。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香港這兩年初創企業成長很快,去年達到1,500多家,增幅比上年增長近半。香港受到愈來愈多初創企業的青睞,是因為香港能提供足夠多的創新產業需要的高等教育人才,和足夠好的知識產權法律保障以及金融等專業領域的服務。年初,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政府將會和私人投資者一起,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投基金,協助更多創新的初創企業在香港發展,致力把香港發展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投中心。這個構想看到了香港轉型發展的趨勢和途徑。

香港經濟可有所為的新增長點

回望過去十幾年,香港科技產業的發展卻未如理想。有人說,那是因為香港土地和租金成本太高,抑制了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此言不假,但美國矽谷現在的房價和租金亦貴得驚人,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和人才仍爭先恐後。主要原因是矽谷已經形成了包含各類創投基金和科技公司的強大產業價值鏈群聚。在此產業價值鏈群聚之創新氛圍下,不斷產生對新產品、新服務、新產業與新組織的需求,從而帶動整個業界的繁榮。

香港因為創新科技產業所依託的實體產業已經北移,要想令創新科技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和群聚化,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吸引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的集聚,令香港成為創投資金的管理中心。二是要與深圳及珠三角腹地已經形成的高科技產業鏈緊密結合,利用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優勢,鼓勵周邊地區科技產業把有關研發的高增值環節放在香港進行。

發揮香港金融優勢“四兩撥千金”

過去香港特區政府主要是通過財政撥款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形式,來支持科技初創企業。但是這個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公共財政為保證納稅人的利益,在使用時具有規避風險的特徵,須經過謹慎的審查和批准程序,導致現有資助基金的限制條件多、手續繁瑣,而且不允許資助基金跨境到內地使用。從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使用的實際效果和申請者反饋來看,就未能完全達到基金設立的初衷。

由於創新科技產業本身具有高風險的特徵,政府的資金除了投資於基礎研究之外,應該更多地採用“四兩撥千斤”的模式,以政府基金來引導和帶動市場資金,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等樂於承擔風險的投資基金,做到更加靈活地回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符合創科產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特區政府已經在這方面邁出第一步。從2016年開始將改變原先單純以政府資金資助研發項目的模式,通過預留20億元港幣資金成立配對基金,激勵和引導市場中的資本,投資於香港的創科初創企業,使資金的流向更加符合市場需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年初曾在亞洲私募論壇上表示,有意進一步寬免海外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在香港的所得稅,鼓勵這些創投資金向香港集聚。

特區政府下一步可以考慮以設立創投基金的“母基金”的形式,與市場上的各類創投基金建立合作關係,吸引它們來香港投資和進行基金管理,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從而實現政府資金“入水濺花”的效果。

與此同時,香港還可以考慮做活香港股票市場上的“創業板”,吸引更多的創投基金。目前香港金融市場上,傳統主板股票交易十分活躍。然而“創業板”的發展卻不甚理想,並沒有達到為科技企業發展助力和吸引創投基金的效果。未來香港的“創業板”可以考慮和內地中關村等“三板”櫃檯交易市場合作,吸引其中優質的初創科技企業來香港“創業板”上市,激活和振興香港的“創業板”。

善於依託珠三角科技產業鏈

除了用好金融市場的資源之外,如何用好全球科技資源和臨近香港的珠三角的科技產業鏈,也是香港發展創投中心,向科技產業再出發的一個重要機會。

香港雖然現在科技產業規模不大,但其實在珠三角的科技產業鏈中已經發揮了重要角色。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訪問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開發生產多旋翼飛行器及一體化飛行相機等,其營運模式是於深圳作研發,在東莞進行零件生產,並於香港處理法律、財務、會計等事宜。該公司於2006年只有數名員工,如今卻擁有超過2,000名員工,金融界人士估計其市值將超過1,000億元港幣。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例子說明香港在科技產業鏈上的獨特地位,香港、深圳、東莞以至整個大珠三角已經形成創新及科技的產業鏈。

近年以來,內地科研企業銳意招聘國外人才,而香港有大量“以港為家”的外國專才。內地科研企業若在香港設立分部,對這些外國人才會有極大的吸引力。 而對於外國科研企業來說,在香港設立分部可成為跳板,利用香港與大珠三角的科研聯繫,開拓內地的龐大市場。最近的一個事例是負責評審諾貝爾醫學獎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於香港成立瑞典之外首個科研中心。香港中心將會吸納30名世界級科學家進行科研,希望打造頂級的醫學科研中心。其實早在香港與卡羅琳醫學院接洽之前,新加坡就積極聯絡這間醫學院,希望其在新加坡設立基地。但卡羅琳醫學院最終選擇香港,最重要的是看中內地的市場規模和潛力。

香港如果能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把國內外的資金、人才、技術、資訊等有效地聯繫起來,必將在全球的科技產業創新鏈條中找到自己的領先優勢。

(作者係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