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將成為“第四次工業浪潮”核心增長力

  全球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掀起了一場經濟發展模式和世界秩序的深刻變革。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以期走出困境,並佔領未來發展的製高點。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成為未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希望。 “第四次工業浪潮”已經興起,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經濟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國際合作:全球協作推動新能源發展

  經濟全球化已經將各國納入了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氣候變化更是沒有國界,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經濟發展,以美國、法國、中國等為代表的世界大國都在積極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在新能源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通過技術引進和轉讓,實現綠色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和市場化應用推廣,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國際社會的政治環境亦助力新能源經濟的推廣和應用。 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了歷史上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全球減排計劃,195個成員國承諾減排。此外,美國、歐盟、日本等各大經濟體將新能源產業放在本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重要位置,以新能源為突破口,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從戰略導向、政策立法、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全球減排和提振經濟的現實需求是各國發展新能源的原始動力,綠色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能源互聯網:構建全新能源生態體系

  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能源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經濟新業態逐漸成為主流思路。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他還在工作總體部署中著重指出要掀起能源革命,提到“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推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節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雖然沒有直接點名能源互聯網,但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結合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正是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可理解是綜合運用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 信息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 將大量由分佈式能量採集裝置, 分佈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類型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絡、石油網絡、天然氣網絡等能源節點互聯起來, 以實現能量雙向流動的能量對等交換與共享網絡。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和不斷完善為新能源的發展提供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

  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管控等技術為新能源產業的未來創造了全新的發展空間。新能源行業以實體資產為產業基礎,行業生態鏈的高度優化資產效率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互聯網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從製造到運營全面提效的手段,將遠程傳感器、通信技術、雲計算與發電設施有機結合,將顯著提高能源生產和消費效率,改造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業態,加速向能源利用多樣化、智能化、高效率、低風險和可持續的模式升級。

綠色消費:讓綠色能源走進千家萬戶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加強,“綠色消費”已逐漸成為新的生活時尚。綠色消費不僅僅是指適度節制物質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的消費行為,也包括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的綠色低碳導向。招商新能源集團近期推出了“靈隱光伏1號公益項目”,通過自主出資與社會公眾捐贈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並運營全球第一座佛教公益光伏電站。

  根據協議,招商新能源集團將以“靈隱光伏1號”公益項目為主體,通過自主出資與社會公眾捐贈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成立項目公司,建設並運營全球第一座佛教公益光伏電站。電站裝機容量為1MW(百萬瓦),坐落於深圳前海自貿區內。該公益項目每年收到的電費將以出資人群體的名義按出資比例捐贈予由靈隱寺牽頭成立的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

該電站以綠色公益的形式,實現“綠色新能源”對公眾的創新性引導,呼籲大眾關注並參與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改善地球環境的環保建設工作中來,是綠色消費的重要一環,亦將成為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

綠色能源:助推“第四次工業浪潮”

  “第四次工業浪潮”是指繼農業文明、工業化、信息化三次浪潮之後興起的低碳化浪潮。由於人類對碳基能源的依賴,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過度,帶來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經濟,乃至人類社會都產生巨大影響,嚴重危及人類生存。解決世界氣候和環境問題,低碳化是一條根本途徑,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

  綜合前文所述,可以看到國際合作、能源互聯網及綠色消費,正在從政策端、供給端和消費端優化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技術和需求環境。新能源作為未來經濟的希望,將成為“第四次工業浪潮”的核心增長動力。

(作者係招商新能源海外事業部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