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的機遇

“十三五”規劃是推進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戰略,也給香港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香港如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實現新的騰飛,我覺得要有三個把握:

首先,要把握大勢,明確方向。“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認清所處時代的潮流趨勢,做到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才能有大成就。當今世界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動盪調整期,新一輪科技革命仍在孕育之中,西方大國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形勢動盪不安。在這樣複雜困難的外部條件下,中國經濟儘管下行壓力也很大,但2015年仍然實現了6.9%的中高速增長,在主要經濟大國中一枝獨秀,顯示出了韌性和潛力。世界銀行等多家權威機構預測,早則2025年遲則204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未來10年,中國經濟只要保持6%左右的速度增長,2025年的經濟總量將比現在再翻一番、達到約22萬億美元,與美國基本持平。在對外開放合作方面,“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沿線國家20萬億美元以上經濟總量的整合。這兩個20萬億,是今後10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以至全球經濟的大引擎、大趨勢,也是冷戰之後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大變革。香港過去的成功,很重要一條經驗就是能把握大勢、找準定位,發揮連接中西的優勢,在歷史潮流中實現自身快速發展。面對如今的歷史大趨勢、大變革,香港這艘航船要掌控好方向、順勢而為,才能有新的飛躍。

其次,要把握機遇,積極進取。“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這些重大戰略的實施,為香港發揮獨特作用、融入國家發展大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強調香港與地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展開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可以,規劃中提出的每一項政策、涉及的每一個領域,都是“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做好了就能實現國家進步、香港發展的雙贏。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可更充分地發揮人才、資金、金融服務等優勢,在更廣闊的平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積極推動國家戰略落地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解決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瓶頸,推動金融服務、貿易服務和專業服務等支柱業向高增環節轉型升級,進而推動香港從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向現代綜合性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加快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價鏈管理樞紐。

當然,提到機遇,就不能不想起一句老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來了就必須緊緊抓住,不失時機地、全力以赴地去幹。只有真抓實幹,才能使願景、規劃、藍圖,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如果蹉跎月、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機遇就會擦肩而過。當今全球競爭激烈,面對國際上的強勁對手、地後起之秀的挑戰,香港不進則退。把握機遇參與“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就是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實現自身更大發展。世界各國都期待搭乘中國這趟快車,香港沒有理由當旁觀者甚至落伍者。香港應當清醒主動、積極進取,不能坐失良機。

第三,要把握優勢,發揮作用。儘管地有不少城市發展迅猛,經濟總量正在趕超香港,但香港仍具有它獨有的優勢。香港最大的優勢是“一國兩制”,依託祖國、接軌世界,享有獨特地位。祖國的優勢就是香港的優勢,祖國的機遇就是香港的機遇,祖國的實力就是香港的後盾。另外,香港自身法治成熟、市場經濟高度自由開放、基礎設施完善、金融體系穩健、專業服務發達、政府廉潔規範、社會管理先進、低制、跨國公司總部雲集、國際商業網絡發達、專業人才素質較高,等等,連續多年被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香港還有一種優勢,就是獅子山下精神,艱辛努力,追求理想,同舟共濟,踏平崎嶇。這是香港過去發展的傳統與文化,也是香港走向未來的精神與動力。這些優勢和傳統,得倍加珍惜維護、努力發揚光大。

發揮優勢必須補好短板。近年來香港經濟增長緩慢、綜合競爭力下滑,反映出經濟業結構單一,新經濟增長缺乏,創新動力不足等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另外,香港社會加速趨於泛政治化。少數激進者逢中必反、逢“一國兩制”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經濟、社會、民生問題政治化,街頭暴力,耗不斷,紛爭不,挑戰法治,衝擊香港核心價。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香港的根基是經濟而不是政治,香港的發展靠經濟而不是政治,香港社會主流民意關注的也是經濟而不是政治。任何疏離兩地關係,逆流而動;熱衷政治鬥爭,播種敵視和對抗;或者妄自尊大,或者怨天尤人等等,都將使香港錯失發展良機、動搖立足的根基、逐步趨於邊緣化,都是沒有前途的。順應潮流、發揮優勢、發展經濟,對於香港永遠是硬道理。希望香港繼續唱響“獅子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