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民:“一帶一路”為工商界及港澳打開機遇之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路。”中央擬定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分為三步走:第一步,三到五年“一帶一路”理念深入人心;第二步,2030-2035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鋪開;第三步,2050年“一帶一路”戰略基本實現,完成基本構成點。實施這一戰略,為工商界及港澳長期發展鋪就了陽光大路。

“一帶一路”給工商界帶來的八大機遇

古代絲綢之路是和平和商貿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是繁榮之路和財富之路,體現了合作性、互補性、國別針對性、企業的主力軍作用等特點。相信企業家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會讓自身的事業更加紅火。

一是宏觀經濟增長的機遇。世界經濟現在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各方都在尋找經濟增長點。“一帶一路”的宏觀經濟一方面可以實現硬拉動,通過實實在在的經濟項目,增加供應和就業;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軟促進,讓亞歐非各國找到方向,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

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項目的機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一帶一路”規劃了陸上六大經濟走廊和許多海上的重點港口建設,都強調交通大項目建設,商機不言自明。中國各地都在制定“一帶一路”的配套方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宏大的基建項目。如,印尼計劃建設24個港口,15個機場,18個經濟特區,未來一兩年要建近萬公里的鐵路和公路,都歡迎中國企業參與。

三是國際能合作的機遇。能合作也是“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領域之一。能不等於落後。最近,俄羅斯、印尼、埃及、阿爾及利亞領導人都表示願意與中國開展能合作,如河北省計劃在2023年前,將2,000多萬噸的鋼鐵、3,000萬噸的水泥和1,000多萬噸的玻璃轉至國外。

四是貿易投資提升的機遇。中國與美國正在談判的“雙邊投資協定”開始於20097月,若這一協定達成,則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所涉及的所有關鍵容,中國都可以接受,這一重要談判得關注,影響未來。過去十年,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年均增長19%,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6%,去年一季度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達到2,36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10%,佔到中國出口總額的28%,大幅領先整體出口增速。投資方面,去年一季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國的實際投入的外資已經達到16.8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達到25.6億美元。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70多個在建的經濟業合作區項目,年產值超過2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五是自貿區和便利化的機遇。“一帶一路”將自貿區合作作為重要方向,致力於降低貿易投資壁壘,主要建立起高標準的周邊自貿網絡。目前中國約30%的對外貿易通過自貿區完成,其中大多數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夥伴進行的,中國積極商討的還有中國東盟地區的升級版、中日韓自貿區等,福建、天津、廣東也在推動境的自貿區。中國已經與46個“一帶一路”國家締結了各類簡化簽證的決定。19個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出中國公民落地簽證便利政策,中國外交部正在全力以赴增加中國護照的含金量,希望儘早實現中國公民到沿線國家旅遊和工作“走就走”的目標。

六是新的投融資容量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未來八到十年,亞洲基礎資金缺口達到7,000多億美元,因此建設亞投行和絲路基金非常有必要,它們將是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有力補充。目前,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已經有57個,絲路基金已經開展首個投資項目,中非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以及即將成立的金磚銀行都會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支持。

七是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發展的機遇。“一帶一路”要推進絲綢之路特色旅遊,還要全面發展海洋經濟,這兩個領域都是目前全球經濟中的亮點。就海洋經濟而言,每年全球海洋航運和海洋工程的產值超過1.6萬億美元,中國海洋經濟去年的產值也接近1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10%

八是能源資源和生態環保的機遇。一方面要繼續進口石油、天然氣,另一方面就是要把清潔能源佔比擴大。巴黎氣候大會最成功的部分就是中國和美國都做出了最大的承諾。中國承諾在2028年前後,雙排放達到峰頂,此後就必須開始下降,這就意味著中國的粗放能源經濟已不能再持續下去。去年全球清潔能源總投資增長16%,中國約佔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的30%,其中有四分之三投入到風能和太陽能。能源資源合作,特別是清潔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之一。新時期應該建設綠色絲綢之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很多大項目和中長期合同涉及到生態、環保品、環保科技合作,這些都對沿線國家實現經濟可持續的增長意義重大。

香港與“一帶一路”戰略

香港在國家建設“一帶一路”中發揮獨特作用,同時也可為本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香港擁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是地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並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建設、高質素的服務業、穩健的金融體系和蓬勃的金融市場,信息、資金開放流通,人才雲集,制簡單且率低。香港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參與“一帶一路”。

香港可提供多元商貿平台。自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後,香港特區政府已針對“一帶一路”提出的“五通”提出建設集資融資和財富管理平台、商貿物流促進平台、高端專業服務平台、多元旅遊平台、新興業平台共五個平台。

香港需研究選點布點策略。無論發債、上市、銀團貸款以至風險資本,香港都是成本低、效益高的運作平台。今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企業甚至政府集資、融資,地企業“走出去”,香港多元化的金融平台既是不二之選,又可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資分配工具。香港是亞洲首選的資和財富管理中心,管理的資七成來自香港以外投資者,八成資配置於香港以外市場,香港作為“一帶一路”財富管理平台的潛力明顯。

隨著“一帶一路”經濟體貿易和經濟發展,對高端專業服務的需求會日益增加,而香港在會計、法律等多個領域都有優越人才,在營運和管理鐵路、機場、港口、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方面有輸出服務的豐富經驗,也可成為項目支持基地,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顧問服務、參與營運管理和基礎建設。

澳門與“一帶一路”戰略

澳門被中央納入“一帶一路”戰略,澳門社會歡欣鼓舞,認為這是國家給予澳門特區的又一重大發展機遇。當前,澳門經濟受多種因素影響連續下滑,但澳門經濟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社會保持穩定,發展也有許多新的機遇。澳門積極參與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是一個國家戰略,澳門是這個戰略的組成部分,因而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澳門的經濟一定會有進一步發展。澳門向中央提出希望可積極參與,配合國家政策部署,發揮自身優勢及“一國兩制”的優勢,利用契機促進澳門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推動旅客方面,要鞏固大中華市場,推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開發新興潛力市場。

澳門在區域經濟合作基礎上要有所作為,合作是關鍵。因為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最後一段,因此,它的重要地位應該得到各方的認同。

目前,港澳、福建都在打造“一程多站”區域性旅遊線路。未來可深化區域旅遊合作,拓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市場。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最後一段,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價,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通過一系列旅遊經濟論壇加以推廣。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周平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