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健:為打工仔破浪前行的立法會議員

黃國健:為打工仔破浪前行的立法會議員

今天的香港政壇,激進民粹的政治勢力抬頭,議會鬥爭異常激烈。作為一名代表工聯會參政的立法會直選議員,黃國健的身上體現著別具一格的風骨。在議事廳,他鐵骨錚錚地與反對派激烈“過招”,強烈抨擊拉布、暴力行為;在社區,他與街坊市民親如家人,爭取了一項又一項惠民措施,處理了無數求助個案;在工聯會,他穩重睿智地謀劃工運發展,帶領出一批批工會工作的堅實力量。他身兼立法會九龍東直選議員、工聯會副會長等要職,無論哪個領域的工作,總給人留下謙謙君子的印象。 “正直、謙遜、有禮、務實、活力”成為了黃國健的標記。

遠航逐夢 襟懷若海

如同不少年輕人一樣,“放眼世界”是黃國健年輕時的夢想,他說:“我都曾經是年輕人,都嚮往自由、喜歡追尋理想、樂於接受新挑戰。”懷著這個夢想,黃國健於1971年踏上船板,展開海員生涯,海洋冒險之旅從此開啟。隨船飄洋過海,走過世界不同角落,跟當地人接觸,感受異地文化,令他眼界大開,煉就了廣闊胸襟,“當你發現自己在茫茫大海之內,眼前只有一片蔚藍,你會發現人其實很渺小,不要只想著個人得失,世界其實很大,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維。”

“當時船隻設備沒有現在的齊備,想像一下,在狹窄的船艙工作和起居,船內沒有海風,但有機房產生的高溫,每天工作都是繁重的體力勞動,你有何感受﹖而且人在大海,很難找到外援,需要用有限資源和本身的知識來解決困難。與其說難,我寧願將困難克服,克服了,它就不再難。”黃國健憑著堅毅的個性,工作獲得肯定,陸續得到事業發展的機會。

當年的香港,經濟尚未起飛,青年人外遊的機會不多,黃國健在當年的青年中,屬於見多識廣的前行者。當年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不完善,亦令黃國健意識到,打工仔應更加團結互助,這燃起了他秉持公義的心。他率先認識到要幹一番事業,必先有一個團結互助的團隊。 “在船上工作,大自然不會對你客氣,船員之間唯有團結一致、發揮整體力量,才可以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所以不論職級,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上下一心。”

團體合作的重要性,不但體現於日常工作,在維護勞工權益方面亦同樣重要。 “以往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沒有今天的完善,即使道理在僱員一方,打工仔的權益都不一定得到應有的保障。若打工仔自己不團結,便會受人欺負,受剝削也無法發聲。所以集合群眾的力量,對於爭取合理權益非常重要。”海員的工作經歷風浪是常事,遊走於生命邊緣的歷險燃點了黃國健對生命的思考,不怕苦、迎難而上的特質,正是在驚濤駭浪的挑戰中磨勵而成。

傳承信念 參政為民

意識到僱員權益極需受到保障,亦看到工會前輩如何發揮力量保障工友,黃國健工作不久便加入工會,隨後陸續走在工運的最前線。

投身工運的日子,黃國健親身感受工會對工友的奉獻精神,“為廣大的工友爭權益、謀福利”成為了他人生的新目標。 “工會的前輩把工友的子女當成自己子女般看待,他們明白海員長期離鄉別井,未能分身照顧家庭,便肩負起這個責任,代工友照顧子女,關注工友的家庭需要,有時甚至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去投入工會工作,看到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私付出,試問怎會不動容﹖既然我力所能及,都希望為工友作出更多貢獻。”

黃國健結束二十多年的行船生涯後,在工會前輩遊說及在家庭的支持下,全職從事工會工作,長時間在香港海員工會服務,為工友及海員行業的發展出力,其後獲選為工聯會理事長,更全面地實踐“為打工仔爭取權益”的夢想。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聯會提出“參政為勞工”的理念,透過參政加強社會影響力,為勞工及基層謀福祉的力量更強。黃國健自2008年起接受地區直選的洗禮,晉身為立法會議員,把助人精神由工會帶到社區。

深挖區情持之以恆

擔任立法會直選議員,翻開了黃國健人生新的一頁。他堅持培養一支年輕的工作團隊,使工作充滿活力。這支青年隊伍廣納各方意見,再加上黃國健多年纍積的人生閱歷和抱負,使整個團隊在構思社區工作、深挖議題方面考慮得更加全面,並持之以恆地推進。

對於長者政策,黃國健一直鍥而不捨地推動,他多次表示:“香港正面對人口高齡化問題,讓長者老有所養,活得自在、有尊嚴,是我們要做的最基本的事。香港是個成熟的經濟體,長者當年的努力,成就今天的香港,我們絕對有責任讓長者安享晚年。”廣東計劃、長者醫療券擴到深圳等一系列安老政策的推出和完善,都凝結著黃國健多年努力和心血。在九龍東住區開展工作時,一些老街坊、老會員為黃國健的努力歡呼,緊握黃國健雙手激動流淚的畫面,使黃國健及其工作團隊既享受工作成果的喜悅,也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責任。

對於現今的社會,黃國健一針見血地指出基層面對的問題,是難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他說:“我們不可依賴英國管治時期所謂'積極不干預'政策。香港的人均收入不算低,現時更要'發財立品',要用心、落力、切實地扶基層一把。”香港政府接納工聯會的意見,訂立香港首個官方貧窮線及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有助舒緩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市民,近半是長者,另外近半是在職貧窮的打工仔,設立“全民退保”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可直接讓基層市民受惠,這也是工聯會近年致力爭取的惠民措施。

黃大仙、觀塘均屬早期發展地區,由於長者多、公屋多、窮人多,醫療服務的配套、完善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黃國健認為醫療是社會其中一張安全網,要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問題而無法得到適切的治療。九龍東有過百萬人口,約為全港人口的七分之一,而且以基層為主,需要使用公營醫療,但區內只有一間龍頭醫院,輪候時間長,部份市民要跨區求醫。黃國健認為:“這情況不理想,完全可透過重整資源作出改善。”因此,自2012年起,黃國健便向政府爭取於啟德發展區增設全科醫院,服務九龍東居民,意見已獲政府接納,相關工程正在進行中。

對於社會近年冒起一股激進民粹的政治勢力,及“拉布”行為持續,黃國健深惡痛絕:“覓地建屋又反對,發展創新科技、改善產業結構又反對,最離譜連基建項目都反對。凡是有利香港發展的都要反對,這批政客有何居心﹖”黃國健認為社會穩定是基層市民的最佳選擇,一切有賴穩定的社會環境,才可發展經濟。有資源,才可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假如社會不穩、發展停滯,越是基層越受害。作為一名情繫基層的工運前行者,黃國健始終心懷堅守香港安定繁榮的信念:“試想想,從商的可以到其他市場找商機,專才可到世界各地謀生,但一般市民有選擇嗎﹖有,就是選擇發聲,選擇齊心守護香港的安定繁榮。”

行船的飄泊歲月,別井離鄉,黃國健倍加重視現代人的家庭觀念:“有一個安樂窩,屬於自己的天地,讓人感到安穩實在,無後顧之憂。安居,讓你可專注事業發展;安居,讓你可組織幸福家庭。”“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為基層打拼,為香港人的安居打拼,為香港明天的安定繁榮打拼,黃國健懷著堅定的信念和充滿活力的心,繼續破浪前行!

關注紫荊,獲取更多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