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大工程困局亟需破解

違法“佔中”以鬧劇告終後,香港民生、經濟發展未有順利重回正軌,除了一幕幕街頭暴力衝擊事件,乃至大年初二凌晨旺角街頭的騷亂外,議會反對派濫用議事規則並無收斂,嚴重阻礙香港發展。尤其是香港十大基建工程備受反對派狙擊,特區建設為此付出沉重的財力和時間代價。

早前立法會財委會代主席陳鑑林果斷“剪布”,高鐵項目香港段才獲通過追加撥款,避過停工厄運。近年反對派多次罔顧市民福祉,沒完沒了地發動“拉布”,甚至在背後策動無謂的司法覆核,阻撓重大基建工程項目的開展,行徑惡劣已到了神憎鬼厭、人神共憤的地步。

反對派阻撓發展居心不良

香港十大基建工程,又稱香港十大建設,包括南港島線、沙中線、屯門西繞道及至機場連接路、廣深港高速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港深機場合作、港深邊境河套區、西九文化區、德發展區、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發展建設,是特區政府於2007年提出的推動香港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工程建設,特區政府並為此在決策局中新增加了發展局。

然而,自十大建設拉開發展大幕以來,反對派本著“逢特區政府必反、逢加強兩地關係必反”的一貫作法,有破壞,無建設,屢屢在議會發動“拉布”,令多個涉及香港和地跨境發展的大型基建,甚至是社區小型工程項目進度都統統受阻。

就以高鐵為例,這個無論在社會及經濟層面都為香港帶來極大效益的跨境經濟民生項目,反對派以“大白象工程”為由“拉布”,令工程一拖再拖,造價不斷上漲。即使立法會“剪布”,工程建設無從阻攔,反對派還聲稱會反對高鐵實行“一地兩檢”,寧願讓高鐵項目爛尾。

港府估計,高鐵於施工高峰期間可創造大約1.1萬個職位,營運50年帶來的經濟效益可達870億元(港元,下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者雷鼎鳴更推算,高鐵50為乘客節省時間所帶來的直接效益達1,179億元,加上高鐵營運後直接創造就業帶來的效益,總效益的折現高達1,545億元。“大白象工程”之純屬詆毀。至於寧願工程爛尾也不要“一地兩檢”,更是不顧市民感受、政治至上的瘋狂思維。

陰謀論污蔑邊境發展計劃

反對派阻撓香港基建工程發展,早有前科。2007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作為住宅與商業發展。港府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先後展開三階段公眾諮詢,獲廣泛民意支持,但多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及支持團體,卻將計劃成是港府要將新界東北地區融入深圳或發展為“邊境特區”,要為地人打造“後花園”,更以“被規劃”來形容這個能長遠紓緩香港住屋問題的發展計劃。

20136月,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領導的行政會議通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修訂方案,項目合共提供約6萬個住宅單位,可容超17.2萬人,同時可提供數以萬計新增就業機會。201466日,立法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前期撥款申請,多名反對派議員提出大量臨時動議進行“拉布”阻撓。同月13日再次審議項目時,聽聞財委會主席亮星將會“剪布”,反對派在場外組織以“學聯”為首的大批反對者以竹枝、鐵馬等物件企圖攻入立法會,會議被迫結束。最後延至同月27日才通過議案。

濫用司法程序阻礙工程進度

反對派在阻撓重大基建工程上花招百出,甚至浪費公帑動司法程序。2010年,公民黨在背後煽動東涌居民朱綺華進行司法覆核,推翻港珠澳大橋的環境評估報告,叫停包括港珠澳大橋建設在70多項基建工程,導致大橋工程延遲一年動工,大橋香港段造價勁升89億元。朱綺華代表律師當時對政府環評工作提出7點質疑,要求推翻環保署署長通過環評的決定。

高等法院上訴庭其後裁定政府勝訴,指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所有項目都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規定,環保署為港珠澳大橋進行的環評報告,完全依據相關程序,不論在程序上及專業上都符合要求。官司塵埃落定後,提出司法覆核的朱綺華表示,她本來無意打官司,是有人叫她打,其後更被踢爆她的代表律師,正是公民黨執委的黃鶴鳴;代表她的另一名大律師,則是公民黨的現屆立法會議員郭榮鏗。

工程撥款嚴重延誤殃及社區

香港十大基建因為反對派的人為阻撓,開支嚴重超出最初預算。西九文化區建設便因反對派“拉布”而延誤,嚴重超支,造價由原定的216億元翻了一番;蓮塘口岸等工程亦由162億元升至249億元。香港大學原房地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去年底便撰文指出,單計港珠澳大橋、高鐵、沙中線、西九文化區、灣仔繞道、蓮塘口岸、機場第三跑道工程,造價已由原來的3,000多億元上升至接近5,000億元。

事實上,受反對派“拉布”影響的還不止這十大基建項目。反對派的“拉布”黑手近年已從立法會大會延伸至財委會及工務小組,不少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工程撥款也受拖延,當中包括葵涌醫院重建工程及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等。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2月底接受香港報章訪問時便指出,本屆立法會暫時僅批出57億元的基建工程撥款,與預計的675億元天差地別,有52個項目撥款延誤平均超過4個月。當局原本預計於今個立法年度就72個工程項目申請撥款,但截至2月底,獲財委會批准撥款的項目只有3個。陳茂波更指出,數十個項目若今年暑假仍未能申請撥款,可能需要重新招標。工程造價亦因而飆升,最終也是要市民“找數”。

民生無小事,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年任首份施政報告中,便已提出為全港18個區議會每區預留1億元,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包括元朗區興建綜合服務大樓、沙田區興建覆蓋大圍明渠足球場、西貢區重建橋咀碼頭、觀塘區興建崇仁街升降機塔等,涉及交通、文化、康樂、長者友善等不同範疇,全港市民俱能受惠。但在“拉布”影響下,至今僅批出不足一半項目的撥款。按現時進度,要在今屆立法會會期批出所有撥款很難樂觀。

從上述多個項目可見,反對派在立法會內發起的“拉布”戰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堅決打破反對派造成的管治困局

在香港十大建設中有不少是跨境合作項目。展望未來,深港仍有多項合作計劃,早前在深圳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中,深圳將謀求在港澳大灣區整體框架下的發展;而港珠澳大橋將香港與珠江西岸連接在一起,為屯門、北大嶼山帶來極大發展機遇,尤其北大嶼山將成為珠三角灣區的重要節點,不但是香港本地的交通樞紐,也是珠三角的區域交通樞紐。

然而,由於本港政治爭拗不斷,“拉布”無日無之,反對派在涉及香港與地的基建項目上窮追猛打,目的旨在挑起兩地矛盾,同時加劇港府的管治困難。立法會將於下半年舉行換屆選舉,反對派為了撈取政治本錢,只會變本加厲。

香港因反對派“拉布”已浪費了太多時間,亦因此碎了許多建築工人及各行業打工仔的飯碗。香港廣大市民應站出來向“暴力拉布”不,更應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以手中一票“踢走”反對派。而新一屆立法會誕生前,現屆立法會大會及各委員會主席,應該依照廣大市民的意願,根據議事規則所賦予的權力,果斷出手“剪布”,維持立法會的正常運作。

(作者係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