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打造美日韓軍事一體化
2月7日,朝鮮宣布成功發射衛星,作為反制,韓國政府表明會引進美國最尖端陸基反導系統“薩德”(THAAD)。美國亦透露美韓將就部署“薩德”一事進行磋商。但由於中俄強烈反對,美國又改口說磋商沒有時間表。不過,美國一直有心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打造美日韓反導防禦系統一體化的新軍事同盟,此舉一旦得逞,勢將打破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平衡。
韓“薩德”將對中俄構成現實威脅
“薩德”全名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erminal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是美國研製的機動式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系統,攔截高度達到了150公里。
“薩德”系統採用一體化設計,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及戰鬥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等組成。採用衛星、紅外、雷達三位一體的綜合預警方式,能與TMD(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N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相連接,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動能攔截器由姿控、軌控發動機組合提供直接控制力,採用紅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並直接碰撞摧毀彈道導彈彈頭。“薩德”八聯裝攔截彈發射車,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維護性,火力充足。
美軍部署“薩德”系統目的十分明確,名義上是攔截朝鮮導彈,實質上是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中遠程導彈,以保護美軍在韓國、日本境內的高價值目標,以及部署在沖繩附近海域的航母戰鬥群。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學者克里斯滕森估計,由於射程限制,中國當前最先進的“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可攻擊美國本土的發射陣地僅有東北、華北等幾處地方,均距韓國不遠。而“薩德”系統配套的X波段雷達可探測起飛階段的洲際導彈,為後續攔截提供預警和情報支持。X波段雷達具備相當強的反隱身能力,它可以在500公里以外探測到雷達反射截面積為0.01平方米的隱身目標,足以探測中國隱身戰機。有鑑於此,中俄2015年已明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俄羅斯更針對性地多次在遠東試射號稱“反導殺手”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
“薩德”系統部署在韓國,成為美國東亞反導體系的重要一環。其X波段雷達部署在中部,探測範圍不僅可覆蓋朝鮮全境,甚至還包括了大半個中國和俄羅斯遠東的部分區域,能攔截射程為3,500公里的彈道導彈;部署在韓國境內,比起部署在日本,向西向北推進了300公里的探測距離,大大方便美國監視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中國在華北、東北部的導彈發射,基本上沒出大氣層就會被韓國境內的X波段雷達精確捕獲,平時可以偵測飛行參數,戰時可為其他反導系統提供早期精確預警,大幅降低中國彈道導彈打擊的突然性。
“薩德”系統除了進行前沿部署、早期預警之外,還能整合美軍在東亞地區由“愛國者-3”和“宙斯盾”艦組成的陸、海雙層反導網。因此,中國在東部沿海地區機動發射的“東風-21D”“東風-26”系列反艦彈道導彈理論上講面臨“提前曝光”的危險。
不僅如此,美國軍方還一直在研究利用這種探測手段,在對方導彈的上升助推段就進行攔截的可能性。如果在韓國部署,它就能對中國和俄羅斯導彈進行早期預警,並在上升助推階段予以攔截摧毀,將導彈殘骸全部落在對方領土內,對自己卻毫髮無損。從這點看,實際該系統已是攻勢防禦體系,而非單純的防衛性武器。
韓“薩德”助美日韓組成軍事同盟
“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將是繼“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之後,在亞太地區形成的第二個導彈防禦體系。目前,美軍在朝鮮半島的陸上反導武器主要以“愛國者-3”為主。 “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針對中低空導彈進行攔截,而“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針對高空導彈進行攔截。如果美國在亞太建成多層導彈“防禦罩”,可將低空、高空的導彈都“罩”住。因此,一旦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將打破東北亞地區軍事平衡,對亞太地區尤其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薩德”系統將使美韓形成一體化反導防禦體系。“薩德”系統與“愛國者-3”協同作戰,將使駐韓美軍的現有陸基末段反導的保護半徑擴大10倍,意味著駐韓美軍對來襲。
導彈至少有3次攔截機會。目前,美國已在韓國部署了“愛國者-2”和“愛國者-3”,加上“薩德”系統,就相當於陸基攔截方面有了三層,即在大氣層以內有低層和中層兩層,以及在大氣層以外的高層,也就是150公里的高度,形成三層綿密的導彈攔截網。這樣,美軍就在朝鮮半島上構建起比較完善的導彈防禦體系。另外,美軍在半島部署“薩德”的還有一個好處是,它可與駐韓美軍系統聯為一體,成為美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的一個分支,對給美國本土帶來威脅的中遠程導彈實施助推段早期攔截,以減少可能給美國本土帶來的核生化污染,這樣該系統有可能會靠後部署在朝鮮半島縱深地區,以躲避朝鮮遠程火力打擊。
部署“薩德”系統將使美日韓在東北亞建立新的一體化反導軍事同盟關係。美國在海外部署反導系統慣於採取“漸進路線”,像在波蘭、羅馬尼亞部署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原本宣稱只針對伊朗中程彈道導彈,但隨著不斷升級改造,最終仍將具備洲際導彈防禦能力。美韓政府推動“薩德”部署計劃,讓人擔心美日韓反導聯盟的成形。美國可能把部署於日本的遠程警戒雷達併入該系統,強化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體系建設,美日韓“軍事鐵三角”將逐步形成,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的其他國家安全及戰略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一直以來,日韓因“獨島(日本稱‘竹島’)”爭端導致兩國關係緊張。儘管美國從中進行了多次說和工作,但收益甚微。但通過構建一體化的反導防禦體系則可以打破這種尷尬局面。《韓民族新聞》2月1日稱,韓美反導系統將實現聯網,標誌著韓國實際加入美國主導的戰區反導系統。未來韓國“宙斯盾”戰艦和陸基預警雷達將把捕捉到的朝鮮導彈信號實時提供給美日,意味著美日韓反導體系的初步形成。日本之所以也考慮引入“薩德”系統,除了軍事防禦方面的考慮外,其另一個強烈需求就是要打造美日韓軍事同盟,以進一步鞏固日美同盟關係、強化對周邊國家的威懾等。
韓“薩德”將打破東北亞軍事平衡
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可能對東北亞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當前,駐韓美軍在烏山等軍事基地內部署有“愛國者-2”和“愛國者-3”反導系統,這些系統能夠在10-15公里的高空(即末段)攔截來襲導彈。另外,韓軍當前部署有“愛國者-2”反導系統,並計劃從美國採購“愛國者-3”系統,完全可以應對朝鮮來襲導彈的威脅。
然而,美韓仍堅持部署“薩德”系統,對外宣稱是對朝鮮構建多層導彈攔截體系。但這一構想的問題在於,朝鮮半島面積狹窄,根本就不需要部署“薩德”系統。陸上有“愛國者-3”,海上有“宙斯盾+標準-3”足夠。美國的真實想法是,希望將“薩德”配套設施X波段雷達部署在半島窺探東北亞大陸,尤其是對中國導彈部署進行監視和追蹤,為尋求對華絕對戰略優勢打下基礎。部署“薩德”系統遭到中俄強烈反對,無疑會刺激朝鮮擁核的決心和意志,加劇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局勢緊張。
美國接下來還可能在日本部署“薩德”系統。在未來5至10年,“薩德”將緊隨“愛國者”的步伐出現在亞太地區,特別是部署在日本用以構建更加完善的區域反導防禦系統。早在1994年,美國防部就向日本提出為應對朝鮮和中國彈道導彈引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耗資40億至70億美元建設由“宙斯盾”驅逐艦、“愛國者-3”和“薩德”系統構成的多層海陸一體的導彈防禦體系。
這是依據日本的地理環境特點制訂的。日本島嶼眾多而離散,國土分佈南北狹長,這決定了其反導系統必須海陸結合。而本土陸上設施和人口大多集中在東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中,多套“愛國者”即使成功攔截導彈,破壞碎片也難免落入面積巨大的市區內,造成附帶破壞。因此使用“薩德”不但可以保護島嶼這樣的離散目標,而且可以在距離防禦區較遠的地方將導彈摧毀。在日本本土由北向南只要部署3-4套“薩德”,防護區就可覆蓋日本全境,還可以依託陸地對日本近海的島嶼和大型艦隻提供導彈防禦。為數不多的“薩德”既可以構成日本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又比海基“宙斯盾”系統的採購和使用成本更低、更可靠。
警惕台軍向“薩德”系統靠攏
在美國的唆使下,台灣當局一直有在台部署一套“薩德”系統和X波段雷達的想法,“1+1”守衛台灣全島。上世紀90年代,在引進“愛國者”之初,台灣就對“薩德”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台軍估算,一套“薩德”系統的防禦範圍即可覆蓋台島大部分地區,但美認為台灣除應部署一套“薩德”系統外,還應增加一部“薩德”系統使用的雷達,即所謂的“1+1”方案,以增加探測範圍,提高攔截能力,並在必要時輪修。如台按此方案發展“薩德”系統,最有可能部署在花蓮以北、中央山脈以東地區,一部雷達負責探測從大陸中北部的中程導彈,保護花蓮、台南以北大部地區,另一部雷達負責探測從大陸中南部的中程導彈,保護花蓮、新竹以南大部地區。一套“薩德”系統一次能對一個波次的18枚中程導彈實施攔截,在下一級“愛國者”系統的配合下,攔截概率將達到90%以上。
(作者係解放軍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