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還是平靜:520前的台海局勢

2016年海峽兩岸政經大戲之幕徐徐拉開。1月16日,台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束,民進黨大勝,不僅重奪執政權,而且首次實現“立法院”單獨過半的目標,台灣政壇“變天”。3月14日、16日全國兩會分別落下帷幕,為“十三五”時期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決勝開局之時,也定下大陸對台政策基調。然而,當深入窺測當前的台海局勢與兩岸關係,發現氣氛異常詭譎,波平浪靜之下,暗流洶湧。一方面,大陸發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清晰信號,另一方面即將上台的蔡英文與民進黨卻仍在閃躲“九二共識”,不願正面回應“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更不願觸碰其“台獨”黨綱,使得兩岸關係發展存在陷入“冷和平、新對抗”的嚴重風險,甚至兩岸出現“火車對撞”的可能性也增大。

台政局“變天”充滿肅殺之氣

2016年,執政8年的國民黨黯然下台,並且在“大選”、“立委”兩項選舉中慘敗,民進黨在蔡英文帶領下,不僅重奪“大位”,而且在“立法院”獲得壓倒性勝利,台灣政壇堪稱“變天”。

民進黨開始清算“追殺”國民黨。2月19日,台“立法院”首先迎來新舊更換與政黨輪替。首次拿下“立法院”多數席次的民進黨“立委”們摩拳擦掌、大刀霍霍,接連推出“政黨不當財產處理條例”等具有強烈爭議性的提案,大有徹底清算和“追殺”國民黨的態勢。過去十多年來,民進黨一直在“立法院”推動“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立法,但礙於政治實力不足而無法闖關(據稱14年來共被國民黨阻擋275次)。該黨在新一屆“立法院”拿下總計113席中的69席(1席無黨籍“立委”加入該黨“黨團”運作)後,加上其“友軍”時代力量的5席,已可完全掌控議事主導權與法案表決,因而意欲借此優勢徹底斬斷國民黨的“金脈”。2月19日,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等6人提出不同版本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26日,這6個版本與國民黨提出的“政黨財產監督管理條例”草案一並交付內政、財政、司法及法制三個委員會聯席審查,開啟對國民黨黨產追殺的第一步。

“台獨”勢力蠢蠢欲動。受民進黨捲土重來“鼓舞”,島內的“極端台獨”勢力輪番推出一些“去中國化”舉措。“立法院”開議當天,民進黨“立委”高志鵬便提出“國徽國旗法”等三項修法,主張廢除“國父孫中山”遺像,意欲斬斷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聯繫。而在被列為新會期優先推動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問題上,多位民進黨“立委”與“極獨”的時代力量一起,推出包含“兩國論”定位的版本。與此同時,一些民進黨“立委”更玩起陰招。“立委”葉宜津、高志鵬、林淑芬、李昆澤、陳亭妃分別就“公投法”提出修正草案,試圖降低“公投”、“修憲”門檻,將“憲法變更、領土變更及主權讓渡”等內容納入“公投”範圍,為“法理台獨”鋪路。而作為民進黨盟友的時代力量,開始展現與民進黨的分進合擊姿態。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不僅在質詢時公開主張“台獨”,而且提出“兩國論”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要求將“華僑”改為“台僑”,在僑務問題上“去中國化”。

“財經內閣”提前就位。民進黨在追殺國民黨的同時,也開始考慮為5月20日之後的施政預做準備。蔡英文雖於1月16日當選為台灣新任領導人,但直到5月20日才正式上任。為順利推動交接事宜,蔡英文於3月15日宣布由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擔任“行政院長”,負責組建新的“內閣”。蔡宣布由其親信幕僚林全負責“組閣”,主要是希望林全駕輕就熟推動落實蔡英文的“五大產業創新計劃”,處理台灣當前面臨的非常棘手的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問題。但輿論普遍認為,林全的財經產業經歷雖有助新政府處理經濟議題,但台灣面臨的低薪資、高房價、就業難、貧富差距擴大、年金改革、稅制改革等結構性問題,並非短時間內能夠解決,“林內閣”要想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並不容易。況且,有輿論認為,“林的強項在財經,但蔡開局的難題卻在兩岸”,萬一兩岸局勢嚴重失控,“林內閣”可能迅速耗損。

“波詭雲譎”的兩岸關係

綠營心存僥幸製造混沌狀態。面臨著台灣政局顯著的變化,兩岸關係將走向何方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但是一方面由於尚且在位的馬英九已淪為“看守政府”,餘下任期要想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十分困難,另一方面5月20日即將執政的蔡英文及民進黨卻至今仍不願正面回應“九二共識”,因而遲遲無法開啟與大陸的正常交往,兩岸關係由此陷入一種異常膠著混沌的狀態。

台灣政黨輪替發生後,島內出現不少“大陸可能因民進黨勝選而調整對台政策”的猜測,一些綠營人士自認為“民進黨成功拿到政權、全面執政,並獲得美國點頭認可後,大陸就會迫於壓力妥協、退讓”。蔡英文雖然在“九二共識”的立場上,從極力否認“九二共識”調整為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但仍主觀期待繞開“九二共識”開啟民(進黨)共(產黨)交流。

大陸對台信號越來越清晰明確。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闡述了大陸對台政策,可以說對以上錯誤認識是“當頭棒喝”。習近平強調,“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這清晰地向民進黨亮明了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再度宣示了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的立場不會改變。與此同時,關於大陸將用經濟槓桿施壓民進黨的消息也不斷傳來。近期,大陸各地先後出現赴台遊客技術性“喊卡”狀況,不由外界猜測,若民進黨上台,400萬的赴台遊客逐步減少,台灣旅遊相關產業乃至整體經濟勢必受到嚴重衝擊。而台灣輿論近期也不斷傳出擔憂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生變的消息,關於“邦交國斷交潮”、“兩岸經濟合作受影響”、“服貿、貨貿喊停”、“兩會協商中斷”的擔憂聲此起彼伏。“懷消息”的不斷傳來,似乎預示著5月20日之後的兩岸關係將面臨嚴峻考驗。

兩岸關係的“球”已到了民進黨腳下。在大陸兩會宣告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要求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內涵之後,兩岸關係的“球”回到民進黨腳下。“5.20”之後的兩岸關係能否維持和平穩定,端看民進黨能否對此做出正面回應。蔡英文在選舉前後,對“九二共識”的態度有所調整,從之前的極力否認“九二共識”存在,到選前稱“‘九二共識’不是唯一選項,只是選項之一”,再到1月21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談到“承認兩岸兩會九二年有過會談,達成了若干共同諒解與認知”,但是始終沒有觸及“九二共識”中“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因而遲遲無法開啟與大陸的正常互動。5月20日即將到來,蔡英文或許還有時間表述其兩岸政策。但一切的核心在於,蔡英文無論是在“5.20”之前,還是在“5.20”就職演說當中,必須在現有的“維持現狀”、“遵守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回應“兩岸同屬一中”的性質定位問題。如果蔡英文繼續拖延、模糊,那麼迎接她的可能是兩岸關係的“地動山搖”,而不是“波平浪靜”。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