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戈平:香港擔負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的憲制性義務
香港回歸祖國已近十九載,在深化實施“一國兩制”的過程中,香港獲得了繁榮穩定,但也遭遇了一些問題、困難和挑戰。新年伊始,旺角發生襲警暴亂進一步暴露了當前香港本地少數極端分裂勢力有所抬頭。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效應,也成了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針對目前香港局勢,本刊記者在“兩會”會場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
應當對違法暴力行為進行必要制裁
針對旺角暴亂,饒戈平首先表示,在中國傳統佳節大年初一晚上,在香港旺角鬧市出現襲警暴亂,令人震驚更令人痛心。他注意到,最近幾年來,香港社會出現了違法暴力活動的傾向,這是對香港法治的挑戰,給香港社會帶來極大破壞力。
饒戈平分析稱,要不要守法、要不要尊重執法,是一個底線問題。法治本是香港的一個優勢,是香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長期引以為豪。守法、遵法,已成為香港人的一種美德。饒戈平反問道,香港怎麼能夠容許通過違法暴力活動來表達自己政治訴求的現象存在呢?這不能為法治所容,也不是法治社會能夠贊同的做法。
從鼓吹“佔領中環”以來,香港社會逐漸出現一種所謂“公民抗命”、“暴力抗法”的惡劣傾向。從霸佔鬧市區、破壞公共秩序,到衝擊立法會、衝擊政府部門,再演變到旺角暴亂,饒戈平指出,這種暴力傾向在不斷發展、蔓延,的確很令人擔心。香港社會如果對這種違法暴力傾向不能表達出正義理性的聲音,不能予以遏制和懲處,無異於是對破壞香港法治行為的一種縱容。對此,饒戈平呼籲,香港社會應當發出一種正面的聲音,來反對違法暴力行為,維護香港的法治。除了發揮輿論作用,香港的司法部門、法院也應該嚴格地按照基本法和香港本地法律,對違法暴力行為進行必要的制裁。總而言之,不能使這種違法暴力行為得到縱容、寬容,甚或鼓勵,因為這是關係到香港法治能否持續和維護的問題,也是關係到香港能不能繼續穩定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饒戈平認為,香港社會既往的幾十年之所以能夠繁榮發展,邁入亞洲“四小龍”之列,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香港的法制基礎和法治建設。所以,維護法治,正是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而縱容違法暴力活動就是縱容對社會利益的破壞、損壞。
旺角暴亂引發了內地民眾的高度關注。饒戈平提到,近兩年內地居民赴香港自由行的人數大幅度減少,有多方面原因,其中香港的社會治安在削弱、法治在削弱,也是一個影響他們赴港旅遊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點應引起香港市民的反思。
香港的安全關乎整個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
最近幾年,香港社會出現了一些極不和諧的噪音,即鼓吹片面、激進(極端)的“本土主義”,主張“去中國化”、甚至提出要“香港獨立”。饒戈平直言,這是“一國兩制”實施中的一股“逆流”,因為它表明了一種極端分離主義,是背棄國家、背離香港根本利益的危險的政治傾向。這股“逆流”雖然只是極個別人的政治訴求,完全不足以代表香港主流社會,但是破壞力很大,會長遠影響香港穩定發展,其實質是一種破壞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對抗國家主權、違反國家憲法的極端行為。
饒戈平進一步分析道,這股思潮是從鼓吹極端本土主義開始的。任何一個地區的民眾,由於受長期生活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因素影響,會形成自身獨特的地域特色,包括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等都可能有所不同。自古以來,中國在文化上是多元的,內地許多地方,都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或也可稱作本土意識。這種本土意識主要是一種地域觀念和地域文化特徵,同國家整體意識是不對立的,是國家整體意識的組成部分,並且服從於國家整體意識。但現在香港有人把本土意識曲解為一種只講本地利益、本地特色,而不講國家整體利益的政治意識,並且把它附加上脫離國家統一體的傾向。如果這種本土意識片面發展,成為一種激進或極端思潮時,它很有可能被分離主義、分裂主義所利用。最近幾年,香港個別人、極少數政治勢力鼓吹“去中國化”,甚至叫嚷“香港獨立”口號,正是利用了這種激進(極端)思潮,以妖言惑眾、肆意妄為,公然挑戰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對此必須遏止“無使滋蔓”。
對於極個別人鼓吹的“港獨”傾向,饒戈平堅定地認為,絕大多數的香港市民是不會贊成的,內地民眾也是不會認同的,中央肯定是反對的,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會支持。中央政府及內地民眾都相信大多數香港市民是擁護香港穩定、認同香港是國家一部分的,認同香港在國家憲政體制下的法律地位的。所以,極端分離主義是一股逆流,是背離人心的一種政治圖謀。
饒戈平指出,我們既不能小看這股逆流,也無需對其過分誇大,但必須堅決反對和抵制。如果其活動對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造成某種實際損害,還應當予以法律制裁。在這方面,香港建立和完善關於國家安全的法律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香港特區尚未完成的一件事情。因此,在談到反對極端分離主義政治勢力的同時,饒戈平再一次提醒香港社會要關注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維護香港和國家的關係,維護香港社會的長治久安。“如果我們在這方面不作為,聽之任之,長遠來看就會對‘一國兩制’的實施造成重大干擾;如果聽憑這股勢力坐大,就會把香港社會進一步搞亂,有可能把香港帶到一個死胡同裡去,將香港變成一個政治角鬥場。”
饒戈平特別談到國家主權觀念。他解釋道,所謂國家主權,在國內表現為最高的、絕對的、不可加以限制的權力;在國際則表現為一種平等、獨立的權利。國家擁有對自己所轄領土的管轄權、防衛權,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力。饒戈平稱,中國收回香港本質上就是中國恢復行使國家主權,由中國人自己來行使管治香港的主權權力和權利,其中包涵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
饒戈平總結說,在香港出現的涉及國家安全的種種問題,不僅僅是香港一地的問題,也是整個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代表國家來行使主權的中央權力機關,有義務、有權利承擔起維護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國家安全的職責。所以中央對在香港出現的極端分離主義活動不會聽之任之。饒戈平指出,香港特區同內地一樣,承擔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憲制性義務,都有責任來共同抵制和反對香港的極端分離主義勢力。
欲破困境須深化推進“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祖國近19年,取得的發展和成就有目共睹,而在深化實施“一國兩制”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困難和挑戰。饒戈平坦言,越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越是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思考,需要好好反思,對過去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尤其需要加深對“一國兩制”全面準確的理解和認識。
饒戈平明確指出,香港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在深化推進“一國兩制”過程中出現的發展中、前進中的問題,是暫時性、階段性問題,是應該而且能夠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在憲法和基本法的基礎上加以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基礎,有共同的政治法律基礎。悲觀的想法實在沒有必要,而有些人把問題癥結歸咎於“一國兩制”更是不符合事實、不公正的指責,完全是一種誤導。
饒戈平進一步分析指出,越到這個時候,越要看到“一國兩制”和香港長遠發展的關係。香港回歸祖國是一個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也是一個確定的歷史事實。香港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處在中國憲政體制內,則是一個確定的法律事實。從歷史上和現實上看,“一國兩制”都是國家解決香港問題最現實、最明智的選擇,也是對香港回歸後如何治理的最好的制度性安排,是香港利益、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大公約數。
維護“一國兩制”就是維護香港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饒戈平反問道,“如果我們不維護一國兩制,不認同國家,反對、抵制香港回歸,難道我們還要返回殖民管治時期嗎?難道要使香港走向一條背離國家的分裂道路嗎?這到底是香港之福,還是香港之禍呢?”饒戈平表示,堅持“一國兩制”全面準確地貫徹實施,才是保障香港長遠利益的根本之道,也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根本之道。只有堅守這一共同的政治基礎,才能有利於形成香港社會的共識,增進香港和內地、和中央的政治互信。關於這一點,中央也一再講到,要全面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方針。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到北京述職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時談到,中央的立場是很堅定的,儘管現在深層次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中央依然會堅定不移地實施“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全面準確地貫徹,不走樣,不變形。
饒戈平談到他對習主席講話的理解時認為,“堅定不移”表現為中央對港政策“不會變、不動搖”,不會因為現在一時出現的問題,就會像某些人鼓噪的那樣,“要改調子了”、“要收緊了”、“要改變了”。“這是不會變的!”他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要長期堅定地實施,不會因為眼前的、暫時的、發展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就出現動搖。而要保證“一國兩制”實施好,就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務使這一方針“不走樣、不變形”。
習主席為什麼要強調“不走樣、不變形”呢?據饒戈平分析,目前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存在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同國家、同中央的解釋一致的,也是比較準確、全面的理解;另一種是誤解、曲解,甚至被人歪曲和誤導的另類詮釋。主要議題包括如何看待“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問題,承不承認“一國”是“兩制”存在的基礎和前提的問題,怎麼看待中央對香港管治權的問題,如何看待中央管治權和香港高度自治權的關係問題,等等。對這些問題香港社會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而在香港複雜的政治生態下,全面準確的解釋往往難以得到傳播。尤其令人憂慮的是,在香港某些媒體上和部分年輕人中間,被誤解、歪曲的解釋佔有很大市場,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引發社會爭拗的認識根源,容易被人利用。所以,要克服眼前的困難,還必須從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一國兩制”的角度入手,而這仍然是一個長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