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的大亨:霍英東
霍英東或許算是出身最寒微的港台億萬富翁。霍英東出生在1922年的秋天。他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一家人艱難度日,全家人一年到頭連鞋子都不穿。這樣的生活不但貧困,且危機四伏。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灾中,父親因翻船被淹死了,一家人悲痛欲絕。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再次翻在大海裡,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尸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爲在海邊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灾難。
母親再也不敢居住在舢板上了,帶著霍英東和兩個女兒,搬進了灣仔棚戶區,同另外50多家人,同住一幢破舊的房屋。這裏一半的人都患有肺病,經常有人死去。母親勉强維持著駁運的生意,同時還爲船員洗補衣服,艱難地養活一家人。母親因自己不識字,在經營中常常吃虧,但寧可自己多吃苦受累,也不讓霍英東當童工,堅持讓他去免費的新梅小學讀書。天性聰明的霍英東,學習極其刻苦。偶爾有一次考試成績在第三名以下,他就覺得臉紅,感到對不起母親和姐妹。兒子爭氣,母親心中有了新的希望。12歲那年,霍英東以優异的成績拿回了小學畢業證書,對母親說:「我讀完小學了,以後讓我幫你幹活吧!」母親拍拍懂事的孩子說:「我要供你多讀幾年書,讓你成爲有出息的人!」全家人節衣縮食,把霍英東送進了著名的皇仁書院,但每月5元學費令他們難以負擔。母親四處籌措,仍然沒凑齊。他14歲的姐姐此時默默地取出自己多年積攢的壓歲錢,心甘情願給弟弟做學費。霍英東牢牢記在心裡,化爲勤奮讀書的動力。他每晚還要幫母親做賬、送發票。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令霍英東常常想倒頭大睡,但仍支撑著瘦弱的身子,一天天熬過來。
他讀到中三時,日軍打到廣東。家裡再也交不起學費,霍英東也不願再死啃書本,他懇求母親說:「我已是18歲的男子漢了,讓我幹活吧!我要讓你們過上好日子!」母親終于辛酸地默許了。赤手空拳的霍英東從香港社會的最底層,開始了人生奮鬥。
霍英東的首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身體實在太單薄,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很快就被辭退了。不久,日軍擴建啓德機場,需要大量勞工,但工資非常低,每天只給半磅配給米和七角五分錢。霍英東為省下八角錢的交通費,只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趕到碼頭,花一角錢渡過海,然後騎車趕到機場上班。勞工們幹的都是苦力活,消耗很大,但一天只能吃到一碗粥和一塊米糕,霍英東總是感到又累又餓。有一天,工頭讓他去搬重達50加侖的煤油桶,結果被砸斷了一根手指。工頭出于同情,把霍英東調去學做汽車修理工。可是沒過多久,喜歡冒險的霍英東自己試開汽車,結果把車撞壞了,又被炒了魷魚。他聽說日本人高價收購海草製造藥材,于是用積蓄買了一艘大摩托艇,在炎熱的夏天,帶著80個漁民到東沙群島上去采集海草。由于荒島上缺乏淡水,缺乏食物,而溫度又高達40多度,苦熬了半年,結果打回的海草賣得的錢,剛剛能够開支,一分錢都沒賺到。
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反而不斷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當時在灣仔附近,有一家不大的雜貨店,那是他母親和13個合夥人共同買下的,霍英東曾在那裏負責管理店務。店面雖小,生意並不差,有時他必須面對十幾個顧客,應酬稍不周到,顧客就會掉頭離去。他儘量做到眼快、嘴快、手快,留住顧客,做好生意。這種實際訓練使他培養出了靈活的處事方法和敏捷的算術頭腦,爲以後做大生意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小店早晨6點就開門,晚上10點才關門,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甚至晚上打烊時還留著一扇小門,以備顧客的臨時需要。這樣做,霍英東自然非常辛苦,但小店經營却很有起色。
二戰結束後,霍英東終于捕捉到一個發財的機會。日軍投降後留下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壞的價格。霍英東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由于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機器,並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他興高采烈地回家請母親凑錢交款,可由于他經常冒險,母親在生意上從來不肯信任他,也不肯給錢去冒險。霍英東正在著急之際,幸好有一個工廠老闆也看中了這批貨,願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淨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雖然利潤不算太大,却爲霍英東積累了最初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