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帶一路”機遇,港青年更應“看、聽、講”

近一段時間,香港的旅遊、零售等多項經濟數據亮起紅燈,固有優勢也被後來者追趕,經濟轉型遭遇瓶頸。與此同時,香港社會進入矛盾多發期,政治爭拗不斷。在這關鍵時期,張德江來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表達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說出自己和香港“有一定的緣份”,指出自己此行要“看、聽、講”,給香港社會一顆定心丸。

“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路,“一帶一路”是國家大戰略、香港大機遇、青年大時代。“一帶一路”戰略將“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青年所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出國家對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視、關心、支持。青年是香港的希望,有著可觀的潛能、拼勁與創造力。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面對特殊歷史機遇,香港青年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更需要“看、聽、講”。看,“一帶一路”的青年機遇自中國提出合作倡議以來,“一帶一路”沿線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始起步,絲路基金已經設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已經成立,《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亦已出台,香港首個聚焦“一帶一路”戰略的研究機構“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也應運而生,“一帶一路”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

雖然這一戰略是基於中國的單邊倡議,也非為香港度身訂做,但它卻能滿足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需要,為香港解決經濟問題帶來新的契機,發揮“香港所長”配合“國家所需”,並助力香港青年人搭建平台,實現“青年所夢”。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中西合璧的文化及廣泛的國際聯繫,可在“一帶一路”的“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大展身手,香港的青年人也可以在“一帶一路”中為香港“超級聯繫人”當好探路者。

在“一國兩制”下,今天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能感受到與內地經濟、世界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今天的香港青年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與內地青年、世界青年互聯互通、共創共贏的重要性。誰能看准“一帶一路”的風口,抓住歷史機遇,誰就能“一飛衝天”。聽,“一帶一路”的香港聲音置身香港,這裡獨具特色的聲音忠實地反映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它亦代表了香港海納百川,包羅萬像的城市文化。聽,青年的聲音,是香港聲音中最最細致的音符。今天,強大的互聯網和全球化浪潮,正將網絡文化打造成全世界青年的共同喜好,香港青年的聲音也透過互聯網,跨越了傳統區域邊界,與全世界青年共同對話、共敘情誼、共促成長。盡管古代絲綢之路源遠流長,但這些新的因素卻是過去任何時代從未有過的。

香港人精通兩文三語,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琴瑟和鳴”。在《基本法》下,香港這個城市有著多彩的聲音,這很正常。我們應該看到,“一國兩制”在這裡得到成功實踐,香港這顆明珠繼續煥發出奪目的光芒。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青年所發出的聲音也必定會使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香港、了解香港、愛上香港。講,“一帶一路”的“香港故事”在香港,青年向上流的問題得到了社會的關注。高房價、高生活成本與高度競爭,讓香港青年很辛苦。在內地,大學生就業難以及“蟻族”現象的出現,使得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解決這些社會結構深層次的民生問題,是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都必須面對的。

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是帶動香港發展,進而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是一種根本之道。具體而言,香港各種民生問題要處理,青年要有更多往上流動的機會,中小企業要尋找到源源不絕的商機,都需要香港講好自己的故事,參與到“一帶一路”中,分享發展機遇和紅利。

“香港故事”是關於歷史、關於現實、關於未來的故事,它凝結了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年的不懈努力,才撰寫了今天的香江傳奇,成為全球化的全息縮影;“香港故事”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也由每一位香港人的“故事”構築而成。國家好,香港好,青年會更好。只有每一位香港青年都為美好未來和實現夢想努力奮鬥,才能講好“香港故事”的真實內涵,才能把“香港故事”在“一帶一路”中轉化為實際效益。

今天的香港青年在日益同步的全球化背景下成長,對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和現實機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如果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差異似乎又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香港青年要在“一帶一路”中講好“香港故事”,讓青年的“小時代”融入“一帶一路”的“大時代”。香港城市大學法學博士生 陳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