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出積極舉措 發展智慧城市

4月13日,香港的“智慧城市聯盟”和內地的“智慧城市發展聯盟”就智慧城市發展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打開了香港與內地合作的新一頁。

文|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楊德斌

香港發展智慧城巿的優勢

智慧城市是21世紀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的新產業,世界各國積極推動建設智慧城市,以嶄新科技建構環保、優質生活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新生態。

香港亦不例外。我們具備發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條件。香港擁有先進的資訊基建設施,本港的寬頻網絡幾近覆蓋全港所有商業及住宅樓宇,本港家庭使用寬頻上網的普及程度接近84%。香港的流動電話普及率高達接近230%,屬全球最高之列。政府與業界及公私營機構合作,透過“Wi-Fi.HK”計劃,提供免費或設有免費使用時段的Wi-Fi服務,現時免費Wi-Fi熱點已超過17,000個。

政府亦推出公共資料入門網站“資料一線通”data.gov.hk,以數碼格式發放公共資料供免費使用,現時網站提供18類公共資料,超過6,000個數據集,涵蓋環境、財經、氣象和運輸等不同範疇,以助創業者研發創新的應用程式。除超過40個政府部門外,中原地產、中電、港鐵、香港復康會及港燈等公私營機構亦相繼開放21個數據集。

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軌跡

推動智慧城巿的發展向來是政府的重點優先工作。智慧城市可概括為六方面: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生活、智慧流動、智慧公共管理、及智慧人民。

政府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已率先採用感應器及物聯網、雲端運算及流動科技等技術以改善城市生活。在智慧流動方面,運輸署在繁忙的路段安裝感應器,收集該處的實時交通資料。公營巴士亦開發了智能手機應用程式,讓乘客可以獲取巴士路線的即時訊息,令旅程更有預算;乘客亦可掌握鄰近巴士站開出時間,方便登車;並有落車提示,令市民輕鬆寫意乘搭巴士。

在智慧公共管理方面,渠務署利用智能超聲波感應器探測各類水渠沙井的水位,以訂定維修保養及清潔工程的優先次序,從而減低水浸的風險;同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利用感應器監察山泥傾瀉的情況,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水務署亦會分階段實施智管網項目,在供水管網安裝感應器,持續監察水管狀況,減低水管爆裂和滲漏的風險。

在智慧經濟上,在2008年,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首個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標籤處理行李的機場,讓機場的行李處理系統可以更準確讀取行李資料,有助縮短等候行李的時間、避免行李遺失或誤送,同時改善營運效率。為加強清關便利措施,香港海關與內地海關於2016年推行“跨境一鎖計劃”,透過應用同一把電子鎖及全球定位系統設備,以“跨境一鎖,分段監管”為原則,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轉關流程,為業界提供無縫清關服務。

私營機構亦推出各種智慧城市應用;在促進智慧環境方面,中電於2013年推出“自主電能量計劃”,運用物聯網科技,提供用電量的實時數據,讓客戶可控制及減低他們家居的用電量,令生活更環保。政府亦在政府樓宇包括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安裝電腦化能源管理系統,24小時監察節約能源的措施,例如電燈、電梯、冷氣系統的運作時間等。

在智慧生活上,港鐵自1997年推出八達通系統,採用非接觸式智能卡技術,讓乘客一卡在手通用各種交通公具。現在八達通卡的用途更廣泛及多元化,可用於泊車、購物、自動販賣機、網上商店、康樂設施及學校,以及大廈的門禁系統。隨著流動科技的普及,八達通於2013年推出電子錢包流動付款服務,透過近場通訊技術(NFC),客戶只需把附有NFC功能的智能電話放在八達通讀卡器上,就能快捷方便地付款。八達通也會推出個人對個人(P2P)轉帳服務,夥拍銀行提供手機應用程式過戶,提供流動轉帳功能。為推動中港兩地互聯互通,香港和內地合作推出“嶺南通˙八達通”跨境交通智能卡,便利旅客於粵港兩地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消費。目前,“八達通˙嶺南通”已可在廣東省內21個城市使用。

智慧醫療是智慧人民的重要環節,政府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於今年3月正式啟用,提供平台讓公私營醫護機構可在獲得病人的同意下雙向互通病歷,讓病人得到更佳及更適時的護理,促進公私營協作和提升醫療服務質素。還有智能家居護理設備、物聯網裝置和醫療復康儀器,可以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並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促進健康老齡化。

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

政府正以九龍東為試點,積極研究發展智慧城市的可行性。

另外,我們在2016-2017年度將委任顧問研究,為香港製定一個全面及長遠的智慧城市發展藍圖,包括適合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數碼架構和技術標準,確保不同範疇的系統有兼容性,數據有互通性,同時亦可以保障個人私隱及系統安全。我們亦會參考內地及外國的智慧城市標準及模式,制定適合香港的措施。發展藍圖將主要包括一個整體的框架及標準、完善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設施、開放資料政策、及公私營機構的合作模式。

推動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公共Wi-Fi網絡的基建設施,在這方面,我們計劃在未來3年內,逐步擴大免費Wi-Fi覆蓋率一倍至34,000個,在所有公共租住屋邨及公立醫院、街市、公園、休憩處、海濱長廊、旅遊景點、公共交通交匯處及陸路口岸,以至全港所有政府和非牟利團體的青少年服務中心及自修室等,提供免費Wi-Fi。我們亦會把現時在政府場地的Wi-Fi速度逐步提升一倍,安全性也將會進一步提高。此外,我們將與公私營機構合作,擴大免費Wi-Fi的覆蓋範圍至人流暢旺的地方,如繁忙街道、巴士站及商場等。

大數據應用亦是智慧城市發展另一重要範疇。我們會制定大數據應用政策,研究通過公私營合作方式,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公共數據,以方便業界和市場開發便利市民的流動應用程式。公開數據越多,開發者才能結合不同資料,研發創新的應用,例如有外國城市在公開食肆衛生資料後,餐廳的衛生質素大大提高。非牟利機構香港復康會現於“資料一線通”網站,公開全港無障礙設施的資料,若配合地產的物業資料,可編寫應用程式,方便有需要家庭尋覓合適的居住地方。在企業方面,公開資料更可增加公司競爭力,如中電現將“電動車充電站”資料公開,若結合電動車生產商在港充電站資料,研發相應的程式予電動車駕駛人士使用,便能幫助他們更便捷地找到充電地點,同時亦可增加充電站的使用量及帶動人流;以上例子足見公開資料可讓市民及企業得益,並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打開與內地合作的機遇

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不但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更有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所帶來的龐大機遇。加上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港澳專章內,明確提出要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凡此種種將大大拓展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發展空間,有助香港發展創新和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

在發展智慧城市上,我們與內地有許多合作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如在科技基礎設施、數碼技術的支援及數碼架構和標準作出配合,可謂相得益彰。我們期望“一帶一路”不但能開拓更多商機,亦會加速兩地及“一帶一路”沿路地區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及合作。

未來,我們會全力訂下一個長遠的智慧城市發展藍圖,推動各種積極措施,發展香港成為21世紀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