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琼:登高望遠是坦途

隨著激進分離主義的日益活躍,一股動蕩的潛流令香港社會深感憂慮,也深感疑惑:香港究竟怎麼了?實際上,香港社會已經開始進入一個異常艱難的時期,迷霧蔽城、人心茫然、矛盾疊出。這是一個困難期,同時也是攻堅期,更是機遇期。當此之際,更需冷靜面對、把握方向、堅定信念、齊心協力,為香港開創出一個嶄新局面。

那麼,香港問題的根源何在?香港究竟要何去何從?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如果僅僅局限於當前一時一事的爭拗,難免令人不得其法。而登高望遠,從更宏觀的視野和廣闊的背景去觀察,或許能夠有所解答。

實際上,所謂激進分離主義的抬頭,只是香港發展遭遇挑戰的一種極端、直觀的表面呈現。香港所面臨的問題,有更深層的原因,實則是多層面、多向度矛盾相互糾結所致。這些矛盾可以從香港的內外環境兩方面來觀察。

第一,從香港的內部環境來看,香港正處於經濟發展持續放緩與政治狂熱日漸升溫的遭遇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6-2017財政預算案》中指出,2015年,香港整體經濟增長2.4%,連續第4年低於過去103.4%的平均增幅。同時估計,2016年香港GDP的實質增長約為1.2%,繼續呈現放緩趨勢。經濟發展從“高歌猛進”到“低吟徘徊”,一種無力氛圍開始在香港社會滋生彌漫,繼而逐漸消磨其進取動力。而經濟放緩所帶來的壓力,往往下行至即將或剛剛邁入社會的青年群體,因此,這種無力氛圍對他們影響尤甚。青年群體從茫然若失到焦慮不安,再到激進叛逆,非理性、不合作的姿態日漸明顯,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的來源。與經濟增長放緩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香港政治狂熱的日漸升溫。最近幾年,香港各項政治活動陸續開展,2014年開始的政改咨詢,2015年區議會選舉、2016年立法會選舉、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這是香港政治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香港政治探索完善的必然過程。然而,反對派在這些政治活動中表現出日漸強烈的對抗傾向,同時極力製造香港社會的政治化氛圍,令政治活動中的對抗情緒向社會各方面滲透。政治對抗情緒與經濟增長放緩相遭遇,往往導致經濟壓力借以政治狂熱尋求宣泄,經濟焦慮與政治對抗相互交織、互為作用,容易引發社會動蕩。尤其是青年群體,他們在經濟方面是弱勢群體,在政治方面又是敏感人群,在社會動蕩期,極易受到鼓動,在社會衝突事件中成為先鋒與主力。這正是香港青年的現實狀況及行為根源。

第二,從香港的外部環境來看,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是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樑,而處於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交織地帶的香港,因其體量小而關聯深,外部環境的變化往往給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目前香港的外部環境主要表現為兩地矛盾的密集呈現和外部勢力的惡意干預。近代以來,香港與中國內地經歷了不同的發展的程,在思想觀念、社會管理等方面存在差異,隨著兩地交往的日漸深入,交往層面從抽象的、宏觀的政治經濟領域,向具體的、微觀的社會生活領域擴展,尤其是自由行令兩地民眾的交往更趨個體化、密集化、直觀化,兩地差異在這種個體交往中密集地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難免引發價值衝突。這種個體衝突,被別有用心者歪曲利用,又往往演變為所謂香港本土與中國內地的對抗,從而引發兩地衝突。而國際環境也並不太平,“顏色革命”餘波未消,分離主義暗流湧動,這些動蕩波及所至,加之外部勢力又從中推波助瀾,最終釀成香港極端分離主義的出現。

由此可見,經濟發展的持續放緩、政治狂熱的日漸升溫、兩地矛盾的密集呈現、外部勢力的惡意干預,共同導致了極端分離主義的抬頭。而對極端分離主義的化解,也正應從這些因素著手。

在改善內部環境方面,經濟發展是根本,政治問題在經濟發展中能夠贏得更多的處理時間;在改善外部環境方面,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是根本,外部勢力在兩地自然融合中只能望洋興歎。而從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來看,經濟發展與兩地融合,又有一體兩面的關係:經濟發展有賴於兩地融合提供支撐,兩地融合也將在經濟的相互促進中得到內生動力。

回顧歷史,香港經濟的兩次歷史性轉型,都與內地發展狀況密不可分。第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內地接連發生的政治運動,使得大量的人才、資金和技術不斷流入香港。依靠這些廉價勞動力、資金和技術,香港在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從以轉口貿易為主向以工業化為主的第一次經濟轉型。第二次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新國策,廉價的土地、充裕的勞動力、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香港製造業北上遷移,促成了香港經濟從以製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二次轉型。由此可見,香港與內地的依存關係,在香港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當前,中國發展進入新一輪改革開放期,這恰恰給香港帶來了擺脫困境、實現轉型、再次騰飛的機遇。中國正以更深更廣的姿態融入全球發展,並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亞投行的創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等國家戰略的逐步開展,將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深具建設性的變化。香港既具有經濟建設的先發優勢,又具國際窗口的有利位置,當前正是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把握好這一時機,經濟得以發展,兩地得以融合,香港社會的內外困局將一舉破解。

故此,香港應該從局部爭拗的迷失中解脫出來,以更深遠開闊的視野,更進取有為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的格局,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方能廓清重重迷障,走向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