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編者按
以前香港欠缺對創新科技的跟進,但隨著政府成立創新科技局,整個社會的氛圍逐漸變了,明白香港要跟隨世界大勢去發展創新科技,要奮起直追。

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香港科學館薛雯館長
資源
投入亟待加強

香港一路以來都有揚名國際的科研成果,但是市民未必熟悉本港的發明及科學家。我之前看過一篇報道,問香港年輕人知道哪些香港名人,很多都會回答出一些體藝明星或企業家。但當問及知道哪位香港科學家時,部分學生能答諾貝爾獎得主高琨或楊振寧教授,不過更多學生是答不出來的。

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香港科技園

在我讀書的年代,成績最好的學生一定會選擇讀金融、經濟、法律或醫學,因為他們覺得讀科學沒出路。即使現在過了這麼多年,香港培育出不少人才,學生對科學有所興趣,但當發現做科學「少錢」、「少出路」時,他們還是會選擇放棄。更可惜的是明明有些科技發明是在香港研發出來的,卻不是從香港銷往世界,反而成為別人的科技成果。

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相比起內地或其他國家,香港對科普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就拿本館來講,展覽空間已無法負荷遊覽人次。一到寒暑假高峰期,各展館人頭涌涌,難以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參觀環境。另外,場地有限也使我們無法引入更多展示最新科技的展品。

培養
科學「青苗」很重要

現在香港要推動發展創新科技,其根本就是要培養人材。而科學館在培養基本科學人材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前,科學館要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增加他們的科學知識;而現在的科學館更想透過各式各樣的展覽、比賽和活動來激發學生創意,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例如由科學館主辦的、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趣味科學比賽」,每年向參賽學生提出一個科學題目,讓他們動腦筋、發揮創意來解決問題。

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趣味科學比賽現場

科學館舉辦眾多活動,不單是為了培養科學「青苗」,也希望家長和社會明白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和前景,鼓勵學生在大學時從事科學研究,未來投身科研產業發展。

香港如何走好創科之路?【知文摘】

科學館恐龍展
科學館恐龍展特別活動

發展
科技忌急於求成

創新科技是一種長線投資,短期內不一定能見到成果。香港現有條件,如人材、法律制度、資訊科技等,都不輸於其他地區,但是,相關的投資一定要持續,不要急於求成。

香港科學館也會繼續大力普及科學知識,提升整個社會的科學氛圍。現在科學館二期蓄勢待發,目前已完成顧問報告,希望可以盡快提交到立法會獲得資助。在未來二期發展中,館內將預留更多空間給本港的科學家去展示他們的發明,希望觀眾不止是單方向地接收知識,還可以去思考、創作。

文/薛雯 香港科學館館長 
圖/申雋,來源自網絡
筆錄/申雋
整理/實習生 黃聞宣
編輯/實習生 張苑圓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歡迎點贊
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號:upknowledge

知識傳媒推送新奇、好玩、有趣、搞笑的資訊,讓香港更了解內地,讓內地更了解香港。
關於我們
知識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