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定追索非法流失文物
目前,國際社會通過努力已經制定了一些旨在打擊文物犯罪、促進非法流失文物返還的國際條約。此外,近年來,中國還與美國、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亞等19個國家簽訂了關於防止文物非法出入境以及促進文物返還的雙邊協議。這些國際條約為我國非法流失文物的返還提供了日益牢固的國際法保障。近年來,中國已經借助這些國際條約成功地實現了多批珍貴文物的返還。例如,2011年和2015年,依據中美雙邊協定,通過和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等部門合作,共促成2批共36件文物和1件古生物化石返還中國。2013年,法國皮諾家族向中國返還了2件圓明園流失的獸首銅像,目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中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展線上展出。2015年,通過中法兩國政府友好合作和相關人士積極努力,促成原藏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32件甘肅大堡子山流失金飾片返還中國,之後又促成法國古董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向中國返還24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飾片。
2014年10月21日,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巴黎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
對於那些證據確鑿的被盜流失文物,中國政府在仔細研判相關國家國內法的基礎上,積極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開展文物返還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在英國法院起訴將我國3,000餘珍貴文物非法走私到英國的犯罪嫌疑人,並通過數年的訴訟,最終於1998年勝訴,成功追回這批文物。2001年,中國政府通過參與在美國紐約法院的司法訴訟,從美國追索回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被盜武士浮雕像。2008年,中國政府在發現一批珍貴被盜的中國古代文物流入丹麥後,向哥本哈根地方法院提起文物訴訟,並獲得勝訴,從而追回了國寶。這些成功返還的司法訴訟,打擊了文物跨國犯罪的囂張氣焰,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政府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堅強決心與能力。
2013年6月8日,弗朗索瓦·皮諾先生捐贈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儀式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
民間在文物返還方面也具有積極作用,可以為流失文物返還創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並在流失文物調查及具體案例調查取證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不少愛國人士主動捐贈流失海外文物,也促成了許多文物回歸祖國懷抱。2009年,美籍華人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9件周代青銅器;2011年,全國政協委員郭炎先生捐贈33件甘肅大堡子山流失秦國金飾片。
推動追索流失文物工作,需要國際法律環境的進一步完善,需要文物目的國、轉運國和地區的積極配合,對文物進出境進行監管,從而構建打擊文物非法販運和促進流失文物返還的國際體系。
(劉玉珠係國家文物局局長,本文刊載於2016年8月號《紫荊》)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