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7月16日,王振民以清華大學教授、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長的身份在“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討會頒獎禮暨《紫荊論壇》創刊五周年慶典上做主旨演講,本文是作者根據演講內容充實整理.

7月16日,王振民在“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討會頒獎禮暨《紫荊論壇》創刊五週年慶典上做主旨演講

前言:為什麼講這個問題

香港自古以來即為中國領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很快就派大軍深入嶺南地區,在此設立郡縣,開始對廣東地區包括當時的香港一帶實施管轄,自此歷朝歷代中央政權莫不如此,到今年已經2,237年。雖然1840年鴉片戰爭後,香港被英國強佔並進行了156年的統治,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實現了香港回歸,迄今已經19年。展望未來,一百年、一千年,永遠永遠,香港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人能把香港從祖國搬離出去。從歷史長河來看,與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千多年而且還要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相比,英國管治香港這156年實在是彈指一揮間,根本改變不了香港的血脈和中國屬性,香港的本質和本源是中國/東方,不是英國/西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與祖國的聯繫將更加緊密,中國人的認同將更加堅定和牢固。無論回歸後發生了多少風風雨雨,無論156年外族統治發生了什麼事情,香港最終都要堅決、堅定地與自己的祖國站在一起,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歷史潮流和時代大勢。

既然“一國”是永遠的,是誰也無法改變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兩制”就是最佳的選擇,而且最好是長遠的安排,我堅信“兩制”必將跨越2047年。既然,“一國”是永恆的,“兩制”又是長遠的,我們就應該認真尋找“一國”之下“兩制”長遠融洽相處之道,最大限度地取其利,避其短,實現互利雙贏。我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香港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祖國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7月20日,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週年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香港中華總商會禮堂舉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致辭中指出,我們更需要回歸“一國兩制”的初心,理性地分析香港社會現在出現的某些亂象,思考一個關係到香港發展大方向、也關係到我們每一個家庭的關鍵問題,就是究竟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香港?中央政府絕無意使香港內地化,變為另一個上海或另一個廣州、深圳。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統一起來,把維護中央的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統一起來,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統一起來,大家都必須遵守一些政治底線和法律底線。如果允許以“港獨”為宗旨的組織登記註冊,允許公然宣揚“港獨”主張的人大行其道,允許他們把參與立法會選舉變成一個大肆鼓吹“港獨”言論、從事推動“港獨”活動的過程,甚至允許這樣的“港獨”分子堂而皇之地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這符合“一國兩制”嗎?符合基本法嗎?符合法治原則嗎?這給香港社會什麼導向?要把香港引向什麼樣的發展方向?對香港是福還是禍?我想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大是大非問題,是原則和底線問題,是事關香港發展大方向的問題,是值得所有真心為香港好的人深思和警醒的。圖為與會嘉賓合影

要處理好“兩制”之間的關係,香港首先要對自己的祖國有正確、全面、客觀的認識。我們不僅要認識祖國的過去,也要認識祖國的現在,既要接受過去的祖國、歷史上的中國,也要接受現在的祖國。一些香港朋友表示,他們很接受歷史上的中國、文化上的中國,但現實的、現在的中國,讓他們接受很困難。今天的中國和過去的中國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她是過去中國的自然延伸和發展。今天,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也是兩千多年特別是過去100多年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歸宿,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過去,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歷史,我們只能把握好今天。所以我們必須接受今天的中國、現在的中國,而不僅僅是歷史上、課本上的中國。

第二,我們不僅要接受苦難、貧窮、落後的中國,更應該接受繁榮、富強、進步的中國。我們對國家的歷史記憶,一直是苦難的中國、貧窮的中國、落後的中國。在香港被英國人佔領統治的150多年裡,香港人大部分時間裡看到的是一個落後、貧窮、艱難的祖國。到現在一些沒有親自到內地訪問、參觀的人,腦海中“認識”的祖國仍然貧窮落後。但是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已逐漸繁榮、強盛起來。我們應當了解和認識到,今天的國家已經變化,祖國正在進步。但無可否認有些人對祖國的發展、變化和進步不適應,習慣於看到一個落後的家鄉。這是一個心態調適的過程,港人要和祖國內地人民一樣,為國家的進步、為國家的繁榮、強盛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而不應做局外人。 《論語》中有一句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即如果你想站起來,你一定要幫助其他人站起來;如果你要想被人理解,你要幫助其他人去理解。香港比祖國先發達起來,也要幫助祖國發達起來。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祖國內地和香港確實一同站起來、發展起來了,我們應該以此為自豪,應該接受發展起來的祖國。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第三,祖國雖然還有不少不足的地方,還有不少缺點,但也要看到並承認國家一直在進步。一些媒體報道祖國負面的東西很多,有的是事實,但有的並不客觀。沒有一個國家沒有負面東西的,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除了解國家存在的負面東西外,我們更要看到祖國的進步、祖國的優點和祖國的長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在20多年教學歷程中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如果看不到學生的優點,只看他的缺點,這個學生的缺點就會越來越多,缺點不斷被人為放大。如果你不斷欣賞、鼓勵學生的優點,這個學生的優點會越來越多,進步越來更快。我們非常歡迎媒體監督,特別是港澳同胞對國家有很多批評建議,國家絕對歡迎,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家的進步。與人一樣,國家如果有進步,也需要大家給予鼓勵,國家也需要掌聲。

第四,要客觀、科學認識國家的政治體制。最近,全世界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前不久英國舉行了“脫歐”公投,7月16日法國發生恐怖襲擊,包括美國、土耳其等發生了非常恐怖的事情。南中國海因仲裁不公而風雲激盪。今天的世界很不平靜、不太平。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些國家自認為自己的制度最好,從而不斷向其他國家推銷,你不接受,就強迫你接受。結果是什麼?不僅是所謂的“好制度”沒有建立,反而使這些國家失去了秩序,失去了基本人權,發生人道災難,大量平民喪生。我在清華大學教過的一個學生今年從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研究生畢業,回到上海,在一間大國際律師事務所工作。她有位敘利亞同學說:“我很羨慕你有一個和平的祖國可以讓你隨時回去,我無家可歸,我的家鄉現在戰火紛飛,滿目瘡痍。”

她的敘利亞同學因為戰爭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園,他的國家失去了基本秩序。國家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夠為國民維持良好秩序,提供和平的環境,這是最寶貴的,也是人的第一需求。中國今天政治制度的形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近代以來中國嘗試過各種制度,包括西方的政治體制例如三權分立、議會制、總統制、君主立憲制等都曾經嘗試過,但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有些甚至引起國家內戰。今天中東很多國家所正在經歷的,歷史上我們都似曾相識。想當年,中國也有大量大量的難民。難道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繁榮的局面能隨便不要了嗎?一些香港朋友對國家的政治體制和制度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這很正常。比如為什麼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香港談中國共產黨領導比較敏感。本人曾經應邀到很多國家的大學去講中國共產黨,他們沒有請我去講憲法,卻請我講中國共產黨。包括美國MBA學生到清華大學來交流也讓我講中國共產黨。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他們說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要了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政治;要了解中國政治,不可能不了解中國共產黨。他們希望了解的是真實的中國。我們不能假裝中國沒有共產黨。所以香港同胞應真正認識和了解自己祖國的制度,包括共產黨的領導,這是自然形成的,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歷史,也沒有辦法選擇祖國,我們只能共同努力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7月18日,第十二屆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在駐港部隊新圍軍營舉行開營儀式。本次夏令營共有約500人參加,比去年參加人數多一倍。訓練項目除軍事體驗活動及觀摩等,新增野外地圖使用和手語通訊課程。圖為學員在訓練中

我在準備這篇演講稿的時候,收到一條微信,說突然感覺自己的祖國真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軍事要和美國、俄羅斯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法治要和英國比,製造業要和德國、日本比,華為中興要與蘋果三星比,聯想要與IBM比,長城奇瑞要與通用豐田比,龍芯要與intel比,中國自己研製的大型客機C919要與波音空客比!祖國真的不容易,這麼多要求放在一起,都要同時滿足,能做到嗎?近代以來,受西方列強欺淩,中國丟掉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被西方列強打得趴在地上100多年。今天我們終於站起來了,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了。但是我們對國家的各種要求,遠遠超出了國家所具備的條件。國家這些年取得的成績我們往往忽略,而且還會不斷提更多新要求。但是,不管你認識不認識,祖國就在那裡,她就是你的祖國,你也沒辦法選擇。祖國跟你有密切的關係,不會因為你假裝沒有祖國,祖國就沒有了;你不認識祖國,損失不是祖國的,是你自己的。如果香港是一本厚厚的書,祖國可以說是一本更厚重的書。我們要全面深入認識今日之中國,理解國家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困難,要主動地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當中做一個參與者,而不是一個旁觀者。當然你也可以不參與,但不管你參與不參與,中華民族都要振興,都要發展,但香港可能會失去很多機會。我們必須認識到,香港不能沒有祖國,離開了祖國,我們沒有辦法生存。總之,從中國和世界歷史長河來看,香港的根、香港的本、香港的源,香港的過去和未來都在中國,這是絕對跑不掉的。

香港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要客觀認識、評價英國的殖民統治。有人覺得英國150多年的統治從頭到尾都非常美好,每一天都非常美好。客觀地說,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各方面的狀況還不如上海,當時上海是遠東的大都會,無論哪方面,發展都比香港好。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的生活要比內地好一些,但也不是說非常繁榮。香港真正的發展是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末開始的,在此以前,香港不敢說自己有法治,那時候香港也曾經腐敗橫行,特別是英國殖民統治者對我們中國人,沒有什麼公平正義,沒有什麼法治。必須承認,香港經濟的騰飛和國家的改革開放幾乎同步。我觀察,香港實際上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地位,香港一直扮演著中國內地跟世界各方面的“聯繫人”的角色。 “聯繫人”一定是雙向的,如果一方不開放,你沒辦法擔當聯繫人的角色。所以改革開放使香港“聯繫人”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發揮了。當然內地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河南省許昌縣將官池鎮的農場,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光照,多年來一直是內地重要優質的供港蔬菜基地,每年向香港供應菜心、小白菜等20多個品種的蔬菜。

改革開放38年來,香港和祖國內地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國家在發展,香港更在發展,才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績。當然最近這些年,內地發展得更快,香港因為政治上的一些爭拗,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的發展速度超過內地。港人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靠“超級聯繫人”的地位,取得了令人羨慕、令人驕傲的成績。香港是國家重要的資產,沒有香港,中國的現代化可能要摸索更長的時間。香港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市場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沒辦法取代的。俄羅斯的市場經濟改革為什麼失敗? 因為俄羅斯沒有一個具有像香港一樣地位、功能和角色的地方,沒有市場經濟的經驗。

除了香港要認識祖國外,國家也要認識、理解香港。如何認識香港的過去?如何在中國大發展的背景下為香港定位?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欣賞香港,欣賞香港的文明、法治。我聽到不少內地來香港工作的同事講,在香港不會丟東西,手機甚至信用卡丟在出租車上,丟在地鐵上都能找回來。香港人辦事都自覺排隊。香港有非常多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祖國內地跟香港比,不少地方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充分發揮香港所長,把香港的發展與祖國的改革開放戰略更加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兩制”要融洽相處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新近開幕的香港動漫海濱樂園坐落於灣仔金紫荊廣場旁邊,為全港首個以自拍為主題的動漫文化展示區。圖為6月14日,遊客在開心玩樂

內地與香港相處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堅守法治的原則,合情合理地處理兩地關係。英語有一句格言:“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意思是,有好的籬笆,才會有好的鄰居。香港同廣東省,同內地其他地方相處也好,要做good neighbors,有good fences。中國也有一個類似說法:“親兄弟,明算賬。”在兩地關係上,可以解釋為,我們要嚴格按照法律來處理問題。同時,在合法的情況下,還要合情合理,要考慮到兩地是一家人,是骨肉同胞。

第二,共同維護憲法的尊嚴。憲法既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事關中央與特區關係的最高法律依據。 “一國兩制”從哪裡來的呢?有人說基本法,其實不對。 “一國兩制”最早是中央的文件,它的法律化是在1982年,而香港基本法是1990年制定的。1982年,國家制定了今天的憲法,就已經把“一國兩制”的精神原則寫進了憲法。那麼對“一國兩制”最大的保護就是國家憲法。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由全國人大以法律規定,這就是“一國兩制”與憲法的淵源。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要尊重國家憲法規定的制度,要尊重我們的祖國。這是基本的相處之道,我不改變你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是你也不要改變我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實行什麼樣的體制、實行什麼樣的法律,國家給予高度尊重,但也希望香港尊重國家的憲法和憲法制度。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香港市民都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圖為7月14日,香港民建聯和一些市民前往美國駐港領事館抗議,要求美方停止干預南海事務,尊重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第三,國家要嚴格地依據憲法和基本法行使主權,擔負起對香港的憲制責任。不應該把中央依據基本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的行為視為是對特區的“干預”。我經常聽到有香港朋友講,為什麼不喜歡西環,因為西環老“干預”香港。如果基本法規定的高度自治的事項,西環去干預、北京去干預,那可以說是違反了基本法。但是基本法本來規定了就是中央的職責,就是中央該做的事情,那不是“干預”,是在履行憲制職責,履行法定的職能。中央行使自己的職權,是合法合憲的行為,既是權力,也是責任。

第四,確保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充分行使高度自治權。特區政府的高度自治權都是寫入基本法的,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基本法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那些高度自治的事項。兌現這些權力,也是落實“兩制”的需要,中央給予認可和尊重。當然,特區擁有這些自治權的同時,意味著也要獨立地承擔責任。比如,最近關於今年立法會選舉的問題,我們要尊重、支持特別行政區嚴格依據基本法和本地的法律處理選舉當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港獨”人士參選的問題。特區政府和選舉管理委員會發表聲明、作出決定,要求參選人在聲明中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別行政區,要對此進行確認。我覺得這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因為,“港獨”意味著要把香港從國家分離出去,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要廢除基本法,要成立一套新的政府架構、政權機關,也就是他們不承認香港的立法機關、不承認香港的行政長官、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港獨”要推翻整個特別行政區政府,那我們還允許他參選立法會?這邏輯上通嗎?我們必須要明確,任何法律之外的行為都是非法的,這是法治的基本原則。

香港一直以法治健全為驕傲,我們非常支持特區堅守法治的底線,依法處理關於“港獨”人士的參選問題。因為參加選舉是一種政治行為,不是開一般的研討會。 “港獨”分子參選,本質上是要把“港獨”理念注入到香港特區依據基本法確立的政治過程當中。所以我們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特區政府能夠面對、解決“港獨”問題,這是香港長治久安所必需的。

“一國”之下“兩制”的相處之道

5月4日清晨,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舉行“金紫荊廣場五四升旗禮”

最後,古人當年所講的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可以給“兩制”之間如何相處提供參考。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文的意思大家聽得太多了,講得太多了,覺得很平常。但是翻譯成英文,可能會讓人有更深刻的理解。 Gentlemen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ir principles and values. Petty persons always compromise their principles and values without getting along.就是說,兩地永永遠遠、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一定要get along(和),在get along 的前提下,你的values、principles不需要compromise(妥協、讓步),這就是兩地相互之間的尊重。希望兩種制度都是gentle system。只要嚴格貫徹法治原則,合情合理地處理兩地的關係,香港的明天、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一加一,一定大於二。

祝福香港,祝福大家!謝謝!

(本文刊載於2016年8月號《紫荊》)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