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佳呼籲新一屆立法會勿「拉布」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立法會任期已結束,新一屆的立法會於9月4日選舉產生,外界普遍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能夠為香港政治環境帶來新氣象。回望第五屆立法會4年來的工作,不難發現,反對派議員不斷「拉布」,令立法會充斥對抗情緒,導致特區政府施政舉步維艱。新一屆立法會工作啟動後,如果反對派仍然持續拉布」、以對抗的情緒來面對新一屆立法會工作,必將對特區政府施政甚至是立法會的公信力造成嚴重損害。未來立法會內切勿持續拉布」,各政團應加強政策研究能力,積極協助特區政府施政,為香港發展發揮正能量。

反對派持拉布失民心

立法會作為立法機關,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監督、制衡行政機關,防止政府推行不合乎時宜的政策,同時也需要與行政機關相互配合和合作,幫助合乎時宜的法案得以施行。但之前的情況是,立法會內的對抗情緒很嚴重,與政府處於對立狀態,政府的很多可行政策因為得不到立法會的支持而推行不了。出現這種緊張關係的根源,並非來自於制度設計,也不能歸咎於立法會選舉制度。而是由於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始終存在着較難化解的客觀矛盾。

首先,立法會與政府有不同的職能,立法會的職能是監督和制衡政府,如果立法會要認真履行職能,必然與政府出現一些磨擦。第二,立法機關與政府之間的權力來源不同:政府施政要對香港的各階層負責,制定政策時要照顧各階層利益,很多直選的議員更傾向於照顧支持自己選民的利益,而對其他選民的利益考慮不多。第三,行政長官在行使職權時既要對香港特區負責,也要對中央負責,施政過程中既要考慮特區的利益,也要顧及國家利益。而立法會在履行職能時,很多時候只考慮香港一方面。

上述矛盾過去幾年呈加劇之勢,令立法會始終與政府處於對立狀態。反對派議員不斷用點人數拉布等方式阻撓法案通過,令包括政改方案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能實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非政府在立法會內的支持過少。實際上,立法會內建制派議員超過一半,代表着政府在立法會內擁有穩定的、大多數的支持。但是,反對派議員卻可以說在最大程度利用了議事規則阻撓政策審議通過。根據基本法第74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根據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式提出法律草案,凡不涉及公共開支或政治體制或政府運作者,可由立法會議員個別或聯名提出。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須得到行政長官的書面同意。可見,涉及政府政策的草案須由行政長官書面同意後方可提出,涉及公共開支或政治體制或政府運作的草案議員無權提出。很多反對派議員藉提出修正案而拉布的行為已經違反基本法,但卻從未被執法。事實上,遇到上述情況,立法會主席有權制止拉布,但是沒有制止,導致大量會議時間和公帑被浪費;同時,上述行為已明顯違反基本法,特區政府卻並未提出相關訴訟以制止反對派議員拉布。可見在制止議員拉布問題上,立法會及特區政府雙方都有責任。

會議過程中要求清點人數,也是反對派阻撓法案審議的常用手段。對於會議出席者需要達到法定人數的規定,具體是要求會議開始時達到法定人數,還是只要在表決時達到法定人數,或是會議全程均要求達到法定人數,相關法例並未明確寫明。但立法會卻規定必須全程均須達法定人數。其實,即使是在歐美等議會制度成熟的國家,立法會開會時全程超過半數議員出席也是很難做到的。但這個規定就給了反對派可乘之機,藉不斷要求清點人數來達到拖延會議時間的目的。

立法會反對派阻撓政府施政超出職能範疇

此外,在制度設計上,立法會除了要監督政府,也需要與政府合作,協助政府改良新政策,令政策更合乎社會需要。但本屆立法會這方面做得不足,這是因為有這種能力的議員在立法會內的數量比較少;另外,議員普遍對民意了解不足;同時也因為立法會反對派議員非理性化,抱着不合作的態度處理政府提出的議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新一屆立法會中反對派拉布點人數等現象短期內仍將持續,加上接下來是本屆特區政府執政最後一年,施政仍將面臨較大困難。但如果反對派拉布長時間持續下去,會造成更加嚴重後果:既嚴重浪費立法會會議時間、浪費大量公帑;也令特區政府施政寸步難行,有利香港的重大政策不能通過,市民對政府的怨氣增加。最為嚴重的是,立法會的聲譽、地位、作用以及所有參與立法會運作的政黨的公信力也都會下降,立法會將逐漸成為阻礙香港發展的負面角色。

反對派也應該認識到,用盡辦法阻撓政府施政,甚至非理性、情緒化,以破壞為主,這早已超出立法會監督政府的職能範疇。長此以往,不但令特區政府施政困難,香港發展停滯不前,反對派必然也會引致市民越來越不滿,信任程度越來越低,最終流失選民。畢竟市民始終希望立法會能夠與政府一同在發展層面解決問題與矛盾。不過反對派政團的政策研究能力非常不足,提出政策建議及發展方案的能力極其有限,能做的就只有否決政府提出的議案。然而市民卻希望看到他們發揮正能量,迎合解決香港社會矛盾及發展的需求。反對派議員議員也應該認識到,立法機關除了監督政府外,也要參與香港發展,如果一味以對抗的心態參與,會阻礙香港發展。

功能界別議員作用不可替代

近年來,社會上對於功能界別的選舉方式有負面看法,一部分功能界別議員的表現亦差強人意,導致有聲音質疑功能界別議員是否必要存在。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功能界別議員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結合近幾年的整體情況情況來看,功能界別議員在防範立法會被民粹主義所控制、防止立法會變成反對派與中央對抗的基地、減少政府施政困難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以目前香港的政治環境來看,如果沒有功能界別議員存在,立法會可能陷入一個大家更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未來不論從香港的管制、特區與中央關係還是特區發展角度看,功能界別議員都難以取替。未來,功能界別議員應該儘量走向專業化、全職化,以更好地履行議員職責、發揮作用。

港獨必將越來越孤立

劉兆佳呼籲新一屆立法會勿「拉布」

建造業工人抗議反對派議員拉布

港獨支持者在香港只是极少部分人。此外港獨無合法組織、無計劃,純粹是口號式,以挑戰權威作為目的,這樣的組織不但民意支持不足,同時也受到建制派和泛民的雙重夾擊。特別是泛民,更認為港獨勢力是麻煩製造者。港獨所謂的支持者主要是學生,這正體現出港獨得不到社會主流支持,只能採取向下深化行動,吸收尚未走入社會的學生甚至是中學生加入。從外部勢力角度來看,當港獨勢力得不到主流社會的支持,其政治利用價值必不斷縮小,外部勢力給予港獨勢力的支持也必將減少。但是從原則立場和民族感情立場角度來看,不能對港獨勢力置之不理,必須嚴厲打擊,以防止港獨思想蔓延,降低對香港及對國家的傷害性。

(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原文載於2016年9月號《紫荊》雜誌,略有改動。)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