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別跟我說要開心,你不懂我的痛苦 |漲知識

據說「三毛那個人,一生大大小小自殺過七次,最後一次終於如願了。」
1991年1月4日清晨,在台灣一家醫院裡,三毛被發現上吊自殺,年僅48歲。從此夢中的橄欖枝飄向遠方,再無歸期。
有人說荷西的死讓她日日夜夜陷入憂鬱,因為三毛曾說過,荷西夜夜入夢拉她的手。
有人說當年由她編劇的《滾滾紅塵》成為金馬獎大熱門,卻獨獨沒有頒給她最佳編劇的獎讓她大受打擊,日夜消沉。
甚至有人說,她根本不是死於自殺。
相較「死因」的眾說紛紜,關於三毛有「抑鬱症」卻沒有什麼人懷疑。
荷西走後,她一度想要自殺,有一次好友瓊瑤勸說7個小時,才終於讓她暫時放棄輕生念頭。三毛有抑鬱症是真,她從小性情孤僻、情感脆弱,最早一次自殺發生在十三歲。她也曾經因為「自閉」將自己囚禁七年:在房間外加上了鐵窗,窗前還上了鎖。高興時就打開,不高興就關上。她拒絕與人接觸,如同穿上一層無形的鎧甲,被心理疾病困擾的那些年,是我們永遠不能理解的孤獨和痛苦。
曾經接觸過幾個有輕微抑鬱症的人,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表情很正常,談吐很正常,甚至會對你笑。但當你仔細看他們的眼睛,那裡面有深深的疲憊、倦意、對世界的懷疑。他們會不自主的將話題引向厭世,甚至會笑著對你說,「哎,有時候真想從這裡跳下去。」面對他們,你根本無能為力,無從勸說,你不是心理醫生,你也做不了別人的救贖。
9月16日,年僅28歲的歌手喬任梁被發現因抑鬱症死於上海家中。他的死讓「抑鬱症」三個字重回公眾視線,我們一直知道這種心理疾病,也偶爾聽聞,但卻從未想過要去深入了解這些活在懸崖邊緣的人群。我們總學著TVB的一句話:「做人嘛,最重要是開心。」但真的開心,又有幾個凡人做得到。
其實,細數那些因抑鬱症撒手人寰的演藝界、文化界名人,不難發現,這些人身上普遍有個共通點,那就是背負著常人不能理解之重,這些事情可大可小,大到生活驟然傾塌,小到可能只是因為手中糖果被人搶走。痛苦得不到釋懷,人往往就容易走上極端。
我們的靈魂有時容易被囚禁孤島,在孤島的一瞬,就是外面世界裡無限延長的時間。
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生活壓力過大的城市,我們努力生存的同時,也無法避免有灰心喪氣的時刻。喬任梁的離開讓我們開始反思「抑鬱症」的前因後果,也讓我們開始追溯、回想、惋惜,那些年因為抑鬱症離開人世的芳華絕代。
上個世紀的香港出過不少人才。陳百強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香港著名音樂人、歌手及詞曲作者。那個年代的香港樂壇正處在全盛時期,而陳百強就是香港樂壇全盛時期的唱作巨星。1980年代初,他與張國榮、鐘保羅合作兩部青春電影《喝彩》及《失業生》,又因同屬經理人譚國基旗下,因此被稱為「三劍俠」。
陳百強留下的經典有很多,《一生何求》、《眼淚為你流》。去年電影《港囧》大熱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情節中突然響起的《偏偏喜歡你》而動容,想起這位永遠只能存在於老舊照片和錄影帶裡,唇紅齒白的英俊小生?
那樣的笑容,比起現在的當紅小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吧。
陳百強從活躍的年代,是一個對「出格」諱莫如深的年代。1985年,他患上抑鬱症,比張國榮更早,從那時起,流言便如惡魔般接踵而至,這種傷害更是持續到他離開人世的那天。
當年,他因為「心跳快,情緒容易緊張」而去醫院尋求幫助,事後明報周刊亦從醫學界人士口中得到肯定答復關於他是有「情緒病」。然而,三二三十年前,心裡醫學尚未發達至亞洲,那時候的人根本不會將情緒困擾當成一種病來做專業治療。
一個當紅巨星,頻繁出入醫院診所,卻對外宣稱只是「情緒病」,這在當時看來,無疑是一個掩蓋真正事實的藉口。就是從那時起,坊間流言四起。有人說,陳百強文質彬彬,女性緣一定很好,但出現在他身邊的女性,卻偏偏都只是好友關係,於是開始懷疑性向。有人說他精神分裂了,又有人說他自殺了。甚至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世紀絕症」艾滋病。流言登峰造極之時,香港所有報館都接到了聲稱「陳百強身亡」的爆料電話。各種不堪入目的流言如一座沉重大山,一夜之間壓在精神脆弱的陳百強身上,流言摧毀下,他變得更加自閉,在這些餘下的生命裡,瘋魔一樣的糾纏到最後一秒。
「為什麼那些人通通不放過我,要不停攻擊我,不給我喘氣機會呢?」深夜給朋友去電,他說的話裡透出他的絕望。
「人們對陳百強太過分太殘忍了,連我都覺得不安,你不是在這裡是不會明白的」當年一位經歷過這一流言風暴的歌迷這樣說。
圖片來源:資料館
後來,連陳百強自己都坦言,86年的惡言,把原本就抑鬱的自己擊倒了:「我很蠢,也很脆弱,人家愈說,我愈退縮,把自己收起來。那是我所遇過最嚴重的踐踏,詛咒……這件事令我堅強起來,儘管我依然不夠堅強。我用了兩年重建自信,那段日子真的過得很辛苦。」
但是,重建的自信也可以很脆弱。
「你叫我怎能不介意呢,因為有人傳我染上那種病,到我走在街上,行人當我怪物似的看,指指點點的,還說很多不能入耳的話。」
甚至一杯他喝過的水,都不會有人敢再碰。
人言可畏,也可殺人。不是一把刀,但也鋒利尖銳。
人生來有獵奇心理,總喜歡看人崩潰、失態、絕望,有些越卑微低下入塵埃,另外一些人越拍手稱快。「吃瓜群眾」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狀態,它代表的是一種「無視別人痛苦」的心理。
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在科技發達,言論充分自由的今天,我們可以大方談論「癌症」,可以對各種心理疾病案例分析,津津樂道,卻始終對「艾滋病」這一類疾病諱莫如深,緘口再三,談及都覺得羞恥,更別說三十年前的1986年。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說,多大的事啊,一點留言都承受不了,當什麼公眾人物。甚至擺出說教嘴臉,沒有就是沒有,為什麼要管別人說什麼?
在這裡,我想告訴你:他不是你,未必有你的堅強。你也不是他,未必懂他的軟弱。若位置互換,他不見得不堅強,你也不見得一定堅強。人生來在世本就不同,這世界能量守恆,你在陽光下發散正能量,也必然就有人在幽暗晦澀的地帶,獨自一人吞噬負能量。
我們常常會在當年各種訪談中,看到陳百強語氣中絕望的種子——
「不開心?也不算怎樣不開心,只是有些東西想不通,而且情緒太多波動,自己也控制不來。」
「我都不想這樣,但情緒到時,我自己也控制不到。」
「我最怕靜,一靜下來就胡思亂想,每晚熱鬧過後獨自返回家裡,夜闌人靜獨添惆悵,差不多每晚我都哭一大場才可朦朧入睡。」
其實這時候,抑鬱症已達頂點。
在生命最後的兩三年,陳百強已深陷於「情緒病」的泥沼,無法自拔,只能靠酗酒排解苦悶。
1992年4月20日,陳百強在上海舉行的《緣滿全球》中外群星大匯演,做了自己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演出。
後來有粉絲回憶那場「絕唱」,說「我們討論過上海公開演出的狀態是否因為受了外傷,是否因為後期酗酒,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都只是主因下的表現形式。」這一切,都及不上「靈魂已經失去,一切都已失去」來得嚴重。
「艾滋病謠言是否也影響Danny(陳百強)的異性交友,讓他直到最後都沒有生活伴侶。天天唱情歌的他,最後都沒有可以傾訴的伴侶。真應了人言可畏這句話。」
1992年5月18日晚11時,陳百強被母親發現於寓所內昏迷,被送往瑪麗醫院救治。5月18日至19日心臟及呼吸曾停頓3次。5月19日下午4時傳出死訊,經理人否認。5月20日新城電台就誤傳死訊致歉。5月27日,醫院方證實陳百強已度過危險期,情況趨向穩定,但仍舊昏迷不醒。昏迷4個月後,被轉入私家病房留醫。2個月后,醫生表示藥物注射已不可能使陳百強從昏迷中甦醒。1993年10月中,陳百強情況再次轉危。10月25日中午12時12分1搶救無效,因逐漸性腦衰竭,宣佈死亡。
關於陳百強昏迷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最可能也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解釋是用酒服用安眠藥造成中毒,導致昏迷不醒。
那時候,推他入深淵的,可能是任何一個你我他。當謠言愈演愈烈,對於一個精神已達緊繃狀態的人來說,身邊朋友再多的撫慰應該也是無濟於事了吧。
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不是它會讓人癲狂,也不是別人的不理解,而是在於它將你的靈魂禁於孤島,找到出口遙遙無期。你在孤島上遊蕩,像個遊魂,惶惶不可終日,沒有人與你為伴,絕望無盡頭。
還記得那個「靚絕五台山」的藍潔瑛嗎?
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第十二期的她,與劉嘉玲、吳君如、劉青雲、曾華倩是同級。出演《大時代》的羅慧玲、《大話西遊》中的蜘蛛精,在影迷心中是經典。但卻在娛樂圈潛規則和投資失敗的陰影下,多年來飽受抑鬱症困擾。香港媒體對她的精神狀態一貫喜歡大力渲染,誇張報道,甚至將她封為「四大癲王」。
如今的藍潔瑛,頭髮枯白,面容憔悴,但眉眼間,依稀還可以找到當年「靚絕五台山」的影子。
另外一位被抑鬱症困擾走上極端的,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
香港電台曾在2010年舉辦過一個「香港人最愛香港的理由」票選,排在第一的就是:「有張國榮」
哥哥的成就在這裡不做過對贅述,剛剛過去的9月12日的六十歲生日,已經有很多很多人對他表示過懷念。
他演繹過的角色,何寶榮
程蝶衣
歐陽鋒
寧采臣
陳十二少
每一個在熒幕上,一眼就教人銘記於心,難以忘記。有一種演員,演過的角色無數,但每一個都不一樣。我們看到的何寶榮、程蝶衣、歐陽鋒、寧采臣,每一個都不是張國榮,每一個都是張國榮。
角色之內,他的眼神永遠最吸引人,純真、灑脫、不羈、又悲涼。這或許可以和他被冷暴力的童年掛上鉤,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他天生演員,把人生過成了戲劇。
大家都說他人品太好,當年和他粉絲大戰的譚詠麟粉絲,包括許多職業容黑都很難找出他的黑點。他身上有股溫潤儒雅的氣息,他看向你的眼睛充滿真誠。於是,唯一成為生命中「黑點」的,便是性向。
他和陳百強差不多出名在同一時代,那時候陳百強被外界謠傳性向,而他卻在攝影機前主動牽起了愛人的手。
你們看到的這個背影,是對世俗眼光的不以為然。他勇敢的對著所有歌迷說:「最重要的人是唐生。」流言蜚語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他要真誠又坦然的和愛人生活在一起。
所以,他比陳百強要幸運。
他在演唱會上說過一段話:「你們會不會忘了我?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我只希望你們如果有朋友問,在八十年代,香港歌星有哪幾位的時候,你們隨便提我一下,就很滿足了。」
他喜歡唱歌,也鐘意演戲。
他唱過很多很多好聽的歌:《我》、《莫妮卡》、《倩女幽魂》,這些歌曲隨便一提,哪怕是90後00後也能哼上幾句,知道唱歌者姓甚名誰。
他的電影在各個網站平台被一遍又一遍的播放,每一部評分都很高。他演過的角色成為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很多人說到寧采臣,就會想到張國,說到風華絕代,就會想起程蝶衣。他演過的角色萬千,卻魔怔般的巧合:孤獨。
《阿飛正傳》太適合他了。他的愛孤獨而強烈,卻不得停留(世俗障礙)。他的心裡有永恆的空虛,是被填補不了的抑鬱。
1989年,張國宣佈退出歌壇,期間繼續拍攝電影。《阿飛正傳》就是在這期間拍攝的。1995年,張國榮全面復出,演了一系列讓人驚艷的電影——《東邪西毒》、《霸王別姬》、《春光乍洩》。2000年,已經飽受失眠痛苦的張國榮向歌迷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他披長髮,穿女裝,原本只是想將自己的熱情以一種全新面貌獻給全世界,卻不想因為服裝及長髮被港媒抨擊,甚至還拍下走光照片。
回想起來,哥哥的抑鬱症大概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吧。
從21歲正式出道,到27歲以一首《風繼續吹》走紅,張國榮熬了整整六年。期間經歷過的暗潮洶湧、彷徨無措,也為他之後患上抑鬱症埋下隱患。
據他自己回憶:「那段日子真的可以用黑暗來形容,只要空閒我都會跑迪斯科直至深夜,用吵聲來麻醉自己,用烈酒來刺激自己。」
2000年演唱會過後,張國榮的事業陷入瓶頸,想要轉型成為導演失敗,令他情緒持續低落。看中事業的他,因為這段低潮而焦慮萬分。我們總會說,陷入低谷的時候觸底反彈,人生就會劃開新的一章。我們總把事情想得太單線片面,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的以為,生命誠可貴,不會有人和我不一樣,不會有人真的因為抑鬱症放棄生命。
但我們不是抑鬱症患者,我們不會懂的。
關於抑鬱症,除了因為事業受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人認為他當時拍攝鬼片《異度空間》,入戲太深不能抽離。
可不管怎樣,2003年4月1日,他選擇從酒店高樓縱身跳下,當時一定很絕望。
林夕寫過一首歌,叫《怪你過分美麗》,聽人說,初衷只是想寫一首讚美張國榮的歌。
他有美顏盛世,在《霸王別姬》之後,香港評選出「四大絕色」,張國榮與李嘉欣、關之琳、林青霞一起入選。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同台比美,這被香港官方發表聲明說:「古往今來,九州內外,除了張國榮之外,不作第二人想。」
是這麼優秀的人,在面臨「抑鬱」的時候,和平凡人一樣的走投無路。最極端的行為在他們眼中,最是解脫。
曾經看過一句話,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世間皆黑白,萬物無光彩。它不是簡單地抑鬱、苦悶、悲傷。這些都只是人正常的會有的心情。它是會從心理直接影響到生理。一些抑鬱症患者這樣回憶自己患病期間的事情:
「我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美食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很久沒有真正的笑。」
「內心接近停滯。不會傷悲春秋,只是懶得走路、懶得寫字、懶得和人說話,像是泡在福爾馬林裡的不會動的死人。」
「我是一個抑鬱症患者,我也是一直拖著認為可以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和成長可以漸漸擺脫抑鬱,但是慢慢我的症狀加重,直到心理和生理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才去看病。」
「嚴重的時候,每天很早就從床上醒來,大概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失眠,做惡夢,整天都處於麻木狀態,認為做什麼事都沒有意義。」
喬任梁從幾年前開始,就已經陷入失眠、焦慮的狀態。出事之後,許多粉絲回頭再看他的微博,才恍然發覺,這一切原來早有端倪。
被周圍人忽視,是抑鬱症患者走向極端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疾病,預計2020年將躍升至第二位。它使人無心工作,人際關係緊張,有時甚至使人了無生趣。下面一則視頻分享給大家,正確的認識并了解抑鬱症,多向探索抑鬱的複雜問題:
在此,小編想向所有看得到這篇文章的抑鬱症患者朋友說,我知道你很痛苦,這種痛苦可能身邊不會有人懂,這種不懂可能時常讓你覺得孤立無援。
如果說人生來就在修行,那麼你們一定是在苦行。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能夠理解。
我想告訴你們,多出去走走,多和人說話,多喝熱水多睡覺。極度絕望的時候,想想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和自己一樣在苦行、在與世界做對抗的人,你的堅強很有可能變成他們的希望。
你們是病人,是和感冒、發燒一樣的病人。再正常不過的人都會生病,你們只是生病,不是怪物,不需躲藏。
現在的人越來越寬容,愛越來越多,希望你們可以加油,雖然這可能很難,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堅強的求生,有改變世界的智慧和魄力,我們不需要一步成就,去改變世界改變別人,我們只要改變自己。
希望你們心裡住著的hero可以及時出現。
給你們一個擁抱。
文/知識傳媒
參考/維基百科、互動百科
部分圖片來源/資料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