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最根本就是把 「一國兩制」實踐好
立法會已經成功換屆,上一屆立法會的頻繁「拉布」和緊張的行政立法關係,讓市民對新一屆立法會有很多期待。如何處理好行政立法關係,如何應對「港獨」非法主張的冒起,如何看待某些候任議員在宣誓時的惡劣行徑,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就以上問題,剛剛退任的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立法會大樓前 黎知明 攝
文|本刊記者 黎知明 周馬麗
宣誓鬧劇踐踏基本法
記者:新一屆立法會已經開始,但是青年新政兩位候任議員的宣誓鬧劇及帶來的危害嚴重影響了立法會的正常運轉,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曾鈺成:我在立法會多年,從來沒有人在宣誓時,肆意侮辱自己應該宣誓效忠的對象,也從來沒有人利用宣誓去宣傳「港獨」,踐踏應該宣誓擁護的基本法。那兩個人的「宣誓」不但無效,而且根據《宣誓及聲明條例》,如果他們的行為已構成「拒絕或忽略」作出宣誓,他們便失去議員的資格。政府已就他們的議員資格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如果他們被裁決失去資格,那就不能安排他們宣誓就職。所以,在法院作出裁決前,立法會主席暫時不讓他們宣誓,是合適的。主席有權作出這樣的决定,因為根據基本法第72條,立法會會議的議程是立法會主席決定的。
建立和諧合作的行政立法關係
記者:您做了兩屆立法會主席,您覺得要怎樣改善議會運作?您對本屆立法會有什麼期待?
曾鈺成:要改善立法會的運作,或者說改善行政立法的關係,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我們現在的政治體制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當初在設計這個政治體制的時候,我們很難預見到今天的政治環境,因此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去克服,這會是一個大工程。而且已經寫進了基本法,就很難再改了。
其次,要從程序方面來改善議會運作,即修改議事規則。我們的議事規則是從以前港英時期一直沿用下來的,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回歸後雖然修改了多次,但基本都是技術問題。我認為,這些議事規則沒有跟上政治環境的變化。例如說「拉布」,這就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現象。我覺得應該研究一下能不能修改相關規則,對「拉布」設一個限制。「剪布」的責任不應放在立法會主席身上,而應該放在絕大部分議員身上,由議員決定什麼時候停止發言或開始表決。
第三,要努力建立一個具建設性、合作性的行政立法關係,兩者的關係改善了,立法會的運作才會順暢。
立法會的功能是基本法規定的,既有對行政機關的監察和制衡,也有與行政機關的相互配合。然而,由於按照基本法,制定和執行政策的是行政機關,而立法機關並不負責提出或制定政策,因此立法會的功能往往顯得「消極」。香港基本法第73條的10項條文,基本上表明了立法會是一個制衡的力量。法案基本上由政府提出,但立法機關要審議、通過;立法機關不通過,法案就沒了。財政預算案、公共開支、稅收等法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立法機關負責審議、通過。立法機關負責監察政府的施政能力,接受申訴、質詢,對政府的政策提問,政府要回應,以及彈劾行政長官等。所有這些職能都是一個「被動」的職能。
我作為一個建制派,當然希望在立法機關中多一些支持政府的力量,少一些反對的力量,這樣政府的施政也會比較順暢,立法和行政的關係也會獲得改善。
但是我們要承認反對派在社會上還有一定的支持。在新組成的議會中,還有不能忽視的反對派的力量,我們也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儘管一開始發生了宣誓風波,長遠來看,我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能夠重新建立一個比較和諧、比較合作的行政立法關係。這個雙方都要努力。政府或是立法會主席,必須採取一些積極的行動去與反對派緩和關係,而反對派更應該知道,雙方如果長期處於對立狀態,對香港是不好的,市民也不會滿意。
我認為建立和諧的行政立法關係的基礎是有的。因為儘管是反對派,但是如果他們真的讓公眾覺得自己什麼都反對,包括一些對社會有好處的政策也反對的話,他們會失掉人心。
校園裡不能宣傳和煽動“港獨”
記者:「港獨」分裂主張已經成為香港社會不穩定因素,您認為政府在「港獨」問題上應該有什麼作為?
曾鈺成:對於「港獨」問題,首先,政府要採取適當措施,不要讓「港獨」在社會上,特別是在校園裡,肆無忌憚地進行宣傳。
我的一些朋友說,學校裡應該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為什麼要禁止大家談論「港獨」?我就和他們說,政府不是禁止大家談論「港獨」,而是不能宣傳和煽動「港獨」。
在校園裡,對於一些明顯是觸犯法律和罪惡的行為,大家可以討論;但是作為老師,就不能在學生面前鼓勵這些行為。我曾經和一些傳媒提到過,目前學童自殺的問題很嚴重,學校裡或許可以談論這個問題,但是不能允許老師跟學生說「自殺沒什麼不好,你有這個權利」。我們絕對不能允許老師這樣的做法。
再比如,我們可以在校園裡討論「欺騙」這種現象,但是不能允許老師對學生說“誰都有權騙人,所以你也要去騙人,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你不去騙人,別人就來騙你”。我們不能允許老師這樣說。
同樣道理,老師可以和學生分析「港獨」的原因,但是不能鼓動學生支持「港獨」。「港獨」本身就是違憲違法的。
在立法會也是一樣。香港基本法規定,立法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所以進入這個立法機關的前提就是不能反對這個大前提。這是原則問題,必須要堅守。
所以特區政府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港獨」利用我們的學校和議會作為宣傳的平台,是應該的。
要思考如何做好年輕人的正面教育
其次,除了預防外,要思考如何做好年輕人的正面教育。要與他們多溝通,了解他們為什麼不知道「港獨」是違憲的,為什麼不覺得不該支持「港獨」,為什麼會有一些年輕人會受到這種煽動。我們要明白年輕人的想法、訴求和疑慮。
當初在設計和草擬基本法的時候,我們無法預見到當今的新情況。新時代的年輕人的想法和我們老一輩的確有差別。我們經歷過文革,經歷過「反英抗暴」,明白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我們經歷過基本法草擬時候的討論,所以明白「一國兩制」方針的來之不易;我們經歷過回歸前和過渡期中英兩國的矛盾,所以明白要非常珍惜和維護「一國兩制」。但是如今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這些階段,所以當他們一旦看到制度有不理想的地方,反應就比較敏感,和我們的包容心態完全不同。
只有充分做好對年輕人的溝通和理解,做好對年輕人的正面教育,才能加深他們對“一國兩制”的認識。
最根本的就是把“一國兩制”實踐好
第三,是最根本的方面,就是把「一國兩制」實踐好。「一國兩制」已經落實了19年,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不然香港不可能像我們看到的這樣經濟穩步增長、社會基本穩定、生活方式基本不變。但對於現在「一國兩制」實踐當中呈現出的一些矛盾,我們也應該考慮怎樣解決。香港和內地在經濟上和社會上的融合越來越緊密,這也是「香港若獨立就沒有出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現在的香港不光從政治上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實質上,也是不可能分離的一部分。但是在融合過程中也自然地出現了一些衝突和矛盾:如港人和內地遊客之間的矛盾,以及兩地在融合過程中的文化習慣、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方面的衝突。這些矛盾和過去相比也比較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怎樣處理這些問題,我認為很重要。
「一國兩制」是在30多年前提出的,香港基本法是在20多年前頒布的。在這隨後的幾十年裡,香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香港和內地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如何讓「一國兩制」在實踐當中不斷地豐富它的內容、不斷地與時俱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只要「一國兩制」的實踐是成功的,「港獨」就沒有它的市場。
未來的5到10年,對於香港的發展和「一國兩制」的實踐非常關鍵。明年就進入回歸20周年,可以說我們就進入了「50年不變」的中段了。如果我們從現在直到2047的發展的確符合「一國兩制」的基本宗旨,有利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也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的話,我認為到2047年就不需要有一個驟然的變化,就沒有所謂的「2047問題」。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