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點擊上方“公眾號” 可以訂閱哦!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香港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符號,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全世界首個“一國兩制”的試驗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特別行政區……關於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文章和影像從回歸前後至今湧現如潮。承載了太多資訊和故事,我們已然不能從隻言片語的新聞碎片中去簡單解讀HK了。


每年人潮如湧的香港書展裡,關於香港進程和未來的命題總是不見熱潮,但大部分書籍都是本土香港人談對香港的看法,總說旁觀者清,對於非本土市民的人來說,香港又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碰巧今天要介紹的三本書的作者來自三個迥然不同的城市,有著迥然不同的生活背景,透過他們的闡釋,我們或許能看到香港更不為人知的複雜一面。

蟲蟲手繪:跟我去香港
新手篇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告別平日裏充斥著低像素圖片和大量文字,這本手繪旅行書帶給大家一個更加小清新的香港。重慶人蟲蟲通過手中的畫筆,以港鐵為線索,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但吃喝玩樂的攻略一樣也不少。想購物,帶一個大拖箱(最好是空的)和一張信用卡;想遍嘗美食,帶一副有戰鬥力的腸胃;想遊山玩水,要有好體力和好相機……從迪士尼到西貢,幾乎樣樣俱全。


除了對經典香港景點的描繪,蟲蟲也勾勒了香港的人情世故,抄牌的裝備齊全的阿Sir,在公園裏散步的一對母女,公眾公園裏的花叢,迪士尼公交站裏面的米老鼠扶手環……在蟲蟲描繪的細微處,能讓你感受到一個更細膩更俏皮的香港。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
進階篇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從密集的城市區走入鄉下,用走路就可以在城市和郊野間輕鬆地來回,香港有四分之三的郊野,四分之一的城市,城市和郊野如此接近,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沒有的,但人們只看到香港的四分之一,卻不知其餘四分之三的意義。」


這是作家劉克襄為什麼創作出這本書的初衷,劉克襄是臺灣臺中縣烏日人,在臺灣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探勘10餘年。後來受邀到香港講課,二○○六年秋天,劉克襄開始在香港行山,發現一個隱藏版的香港,繼而體悟廣達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


在劉克襄眼裏,香港這個生態城市美好且獨一無二,他把從2006年開始的行山感受寫成這本書。劉克襄率性地勾勒路線,行山穿村的內容溢出了香港現有登山指南的範疇。他以扎實的臺灣經驗,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態美學。他的熱情感染了香港讀者和同行的學子,啟發他們關心家園大地。

         香港怎麼了        
學霸篇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


近年,香港經濟不景氣,各項指標都在下滑。有論香港已全面落後,甚至被內地趕超。同時,內地和香港在愈來愈多的事情上產生誤解,矛盾重重。究竟香港發生了什麼事?未來,香港應該怎樣制訂發展方向,以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中央政府又應該以什麼樣的角度重新審視香港未來的角色?


本書由久居香港的北京學者王緝憲撰寫,不少讀者之前已經在彭湃研究所讀過了他的系列專欄《香港怎麼了: 一個久居香港的北京人的看法》。王緝憲於1985年到香港唸書,輾轉到加拿大留學後,再回港執教鞭,一轉眼已是30年,親歷了港英政府時期、香港的回歸,然後看著香港一步步走到「佔中」,不經不覺,香港亦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全書分六章,前三章從經濟、社會和政治三方面探討香港的深層問題;後三章主要討論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提出一些實質建議。希望以客觀的角度,分析中港兩地之間的誤解,為讀者提供另一種思考香港的門徑。


文/實習編 存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在香港,去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知香江

除了太平山,香港還有這些凹造型必備之地 |知香江

99%的人不知道的香港——繁華都市下的歷史古跡 |知香江




長按二維碼發現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