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多項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

不只是「神舟」、射電望遠鏡、基因庫這些萬眾矚目的大工程,在工業關鍵零部件領域,中國近年來也湧現出一大批打破國際壟斷的創新成果。這些創新成果雖然體量不大,卻同樣關係國家安全、影響日常生活,並正引領中國製造奮力擺脫產業發展受制於人的尷尬,助力製造業由大變強。

文|本刊記者 左婭

中國產行李處理系統出口歐洲

下了飛機,七拐八拐繞到托運行李提取處,湯群眼巴巴地望向傳送帶。她不曾想過,這套看起來並不「高精尖」的設備,卻要依賴進口——中國幾乎所有機場的行李自動處理系統都由西門子、范德蘭德、克里斯普蘭、英德隆等國外集成商壟斷。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行李自動處理系統

但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卻是個例外。2012年6月28日,由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和昆明新機場建設指揮部聯合研製的國產機場行李自動處理系統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投入使用。

這是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套機場行李處理系統,不僅有效解決了外國行李處理系統技術服務及時性和有效性差、備品備件及時供應難以保證等問題,而且項目建設和運營造價、升級改造成本和維護運營成本也大幅降低。在同等質量、服務、技術水平的條件下,這套中國產系統與同類進口產品相比便宜近30%,售後服務費用不到項目建設資金的0.2%,遠低於國外公司平均5%的服務費用。

成本低了,品質卻不差。這套系統關鍵部件國產化率超過80%。其單條收集線處理能力達每小時900件;行李在線跟蹤率大於99.99%;錯誤分揀率小於萬分之一;行李條碼成功讀取率大於98%……各項指標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且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填補了國內大型樞紐機場行李處理系統成套設備國產化的空白,也打破了國外集成商對市場定價規則和服務模式的壟斷。

這套系統的質量可靠性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四年多來系統一直運行順暢,即使航班起降超出保障能力30%也能保持平穩運行。如今,這套設備已出口英國、俄羅斯、新加坡、印度、印尼等市場,最近又剛剛中標了武漢新機場項目。

顯示產業澆築「中國基」

中國已穩居彩電生產銷售第一大國多年。有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彩電產量高達1.6億多台。然而,高產的表面風光難掩彩電產業受制於人的尷尬——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大尺寸彩電的核心材料玻璃基板不得不依賴進口。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劉烈宏說:「缺芯少板已成為制約顯示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果液晶玻璃基板不能實現自主可控,那麼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整體受制於人的局面難以從根本上扭轉。」

2015年,全球液晶玻璃基板的市場需求達到4.4億平方米,增長8%。其中,中國內地需求量首次超過1億平方米。然而,剔除掉在內地設廠的外資企業,國產玻璃基板的市場佔有率僅為12%,且全部集中在6代以下,需求量最大的G8.5玻璃基板被外資企業壟斷。

中國製造:多項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彩虹G8.5液晶基板生產線

今年,這一局面或將改變。7月,第一塊國產G8.5液晶玻璃基板在中國電子彩虹集團成功下線並通過認證,標誌著中國在高世代面板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替代征程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中國電子彩虹集團總經理司雲聰介紹,彩虹G8.5液晶玻璃基板產品具有高應變點、低熱膨脹系數和低熱收縮率特點,可滿足部分面板的高分辨率要求,技術水平達國際先進,將為CEC -彩虹G8.5/8.6面板線、中電熊貓等提供液晶玻璃基板配套。彩虹G8.5液晶玻璃基板產品的成功下線,提升了中國高世代液晶顯示器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將進一步推進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健康發展。

劉烈宏預計,「十三五」初期,中國液晶面板產業投資累計將達4,000億元,與之配套的玻璃基板市場將達到每年500億元;整個“十三五”期間,內地G8.5液晶面板生產線將達到13條以上,玻璃基板需求量260萬片/月,需要配套50條玻璃基板生產線才能滿足供應,玻璃基板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按照規劃,到2020年,彩虹將年產G8.5液晶玻璃基板500萬片,努力為中國顯示產業澆築強大的「中國基。」

天然氣輸送管道不再依賴「洋心臟」

最近,西氣東輸三線煙墩壓氣站做了一次「換心手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與有關單位共同研製的30MW 級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在這裡正式投入使用。

中國製造:多項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中國造30MW級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

一般情況下,天然氣長距離運輸管線每隔100至200公里,就要設一個由多台壓縮機組構成的壓氣站。壓氣站如同跳動的“心臟”,通過不斷加壓,克服流動過程中產生的摩擦阻力,保證天然氣的長距離輸送。

燃驅壓縮機組是天然氣管線的核心設備之一,為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多系統的複雜旋轉機械,設計和製造的難度極高,是能源動力裝備領域的最高端產品。過去,燃驅壓縮機組技術被英美等發達國家壟斷,中國境內的燃氣長距離運輸管道,都要依賴「洋心臟」,價格高不說,服務和維修費用也十分昂貴。

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擁有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後傳動裝置三個大型研發中心及一個大型動力試驗站,曾為中國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船提供動力。近年來,第703研究所大力推動航母動力技術的民用,初步構建了以燃氣輪機、節能與新能源、動力傳動為核心的技術領先的中小型動力產業群。30MW 級燃氣輪機驅動壓縮機組就是成果之一,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0MW級燃驅壓縮機組的研製成功,取得了燃氣輪機高速動力渦輪、低排放燃燒室、控制系統、機帶燃料、裝置集成設計等多方面技術突破,打破了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了中國工業燃氣輪機領域關鍵產品的重大突破,解決了中國能源領域重大裝備國產化的急迫需求,成為國家戰略能源輸送安全的有力保障。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

中國製造:多項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


中國製造:多項創新成果打破國際壟斷

點擊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