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最多法國人居住的城市——訪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栢海川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栢海川
文|本刊記者 周馬麗
香港擁有亞洲最大法國工商總會
記者:在法國與香港兩地的交流中,您認為香港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麼?
栢海川:法國與香港這個城市有著重要的關係;同時,由於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法國也因此與整個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繫。許多法國企業為打入內地市場而來到香港;我們正在香港打造法國航運企業群,計劃整合交通、物流、金融、認證及服務等多個行業服務於航運,希望這個航運群能夠連接中國內地、香港和法國。所以,正如行政長官梁振英所說,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並且對於法國而言,這個作用非常準確切實。
從經濟角度而言,香港對於法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香港的法國工商總會會員超過1千名,是法國在亞洲的工商總會中會員數最多的城市,比北京、上海、新加坡等城市都多。
在商貿往來方面,不論對法國還是對香港而言,表現都很好。去年,法國和香港兩地的貿易總額大約為460億港幣。其中法國對香港出口總額達46億歐元,香港對法國出口總額超過8億歐元。
不僅如此,法國和香港的關係還包括文化、科技創新、以及科學研究領域。去年12月成立的港科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Hong Kong)共有27位創院院士,其中有兩位是法國科學家,這顯示了法國和香港兩地科學交流的重要意義。此外,法國與香港兩地的文化、教育以及大學等多個領域的關係都非常良好。
香港擁有亞洲最大法國人社群
法國在香港擁有一個龐大的法國人社群。在2008、2009年到2014年間,在港居住的法國人人數翻了一番,截至今年,已在總領館註冊的在港法國人已經有12,620人。而實際人數應該是註冊人數的兩倍。所以現在有大約2萬5千名法國人居住在香港。這是全亞洲最大的法國社群,比上海、新加坡都大。
法國人很擅長金融,在香港居住的法國人中,三分之一在香港的金融機構工作,包括法資企業或非法資企業;三分之一在其他行業的大企業工作;另有三分之一在餐館、酒吧、法國食品酒類或裝飾品進口等小型商業機構工作。
在香港的法國人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群體,其中大部分人在香港居住超過5年,因此可以看出香港是法國人很喜歡的一個城市。
記者:為什麼在香港的法國人社群全亞洲最大?
栢海川:首先,香港本身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城市。她充滿活力,思想開明、便於開展新項目,資金充足、融資相對容易等等。
其次,法國人在這裡擁有完善的發展網絡。這裡有完備的政商機構,諸如法國駐港澳總領館、法國工商總會等;還有多個文化協會,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將法國社區聯繫在一起。這個完善的社群體系令新來港的法國人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幫助,很快找到工作。
這個完善的社群體系還包括了學校。法國在香港有很好的法國學校(法國國際學校——編註),是亞洲最大的法國學校之一,也是香港建校最久的國際學校之一。該校目前正在將軍澳建第五個校區,將在2018年12月開放。建造這樣的私立學校,顯示了法國社群對在港法國人將繼續增加這一趨勢的信心。
以上這些要素都營造了一個非常友好的法國社群,令法國人希望留在這個城市。
在中國的其他城市裡,法國人口數量是下降的,包括北京和廣州。只有香港的法國人在不斷增加,每年增加大約6%。
香港這個城市本身也非常具有吸引力。這個城市幾乎不存在語言障礙,法制健全、司法公正,非常有利於貿易往來。人們相信在這裡的投資是安全的、有保障的,並且會穩定增長。此外,香港也有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善友好的法國社群環境, 加上香港本身的有利條件,使得香港對法國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中國對法投資三分之一來自香港
記者:法國和香港之間的貿易主要產業有哪些?香港對法國的投資概況如何?
栢海川:法國和香港之間貿易的重要產業包括航空製造、製藥業、食品和酒類、消費品及奢侈品等。
由於法國有許多藥品出口到香港,因此製藥業在兩地貿易中佔有不小比重;香港40%的酒是從法國進口,法國向中國內地出口的酒量也很大,因此食品和酒類出口也佔一部分;此外消費品、奢侈品等的貿易數額也很大。
法國從香港的進口量很少,從中國內地的進口量相對較多。但是香港對法國的投資非常重要。圖盧茲的機場就從香港的風投公司吸納了許多資金。此外,香港的投資還資助了法國的半島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的建造。另外還有一些零售行業也吸納了許多來自香港的投資。
我們在繼續發展這方面的雙方關係,因為法國還有許多大型項目,特別是在巴黎及周邊。法國目前在巴黎周圍計劃建造新的車站、火車和大學,這些項目的部分資金來自外國投資。我們將在馬賽建造一個中心,負責將中國貨物出口到北非和歐洲,此類項目吸引中國投資者;機場、港口和道路建設也同樣吸引中國投資者。
香港的投資者對法國而言很重要。法國吸納的外國投資中,10%來自中國,其中的1/3來自香港。所以目前中國對法投資中,香港佔據最大份額。我們希望未來還會增加,所以我們也保持和投資者的良好溝通,隨時向他們提供新項目和進展的匯報。
法國國際學校建於1963-1964學年,是香港建校最久的國際學校之一。目前,該校從幼兒園到高中共有40個國籍的約2,600名學生
香港正在成為創新科技樞紐城市
記者:您認為在兩地貿易中,未來哪些行業的重要性將顯著增加?
栢海川:我想可能是創新科技領域。許多法國創新科技領域的創業公司選擇在香港落地。香港非常吸引創業人士,因為香港有非常好的大學和很好的研究中心,吸引外國學生前來發展。一些公司雖然目前看來規模很小,但未來可能有巨大發展。除了在香港的創業公司之外,深圳的科技發展也很迅速,被稱為中國的硅谷,因此法國和深圳也有很多交流。我認為這個行業未來會有巨大發展。
此外還有服務業。由於香港已經不再是工業城市,所以不僅是金融領域的服務業,包括傳播、交通等方面的服務業,我想也會有巨大發展。
記者:為什麼科技創新領域的創業公司青睞香港?
栢海川:因為香港正在成為一個創新科技的交流中樞,南亞、日本以及中國內地的人都來香港從事該領域的工作。
這裡的一些科技公司雖然規模很小,但是有著技術非常高端的工程師。香港還擁有數碼港這類為科技數碼創新企業提供創業環境的園區,法國工商總會也有一個小型的數碼港。此外,這個城市有很好的培養創新科技人才和企業的環境,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能提供非常專業的指導,科技方面的圖書館也能提供很好的支持。
一些法國科技創新企業正從上海來到香港發展,因為香港正在成為創新科技的樞紐城市。
法國非常重視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法國在香港創建了「香港法國科技中心(French Tech Hong Kong) 」,以「為在港法國科技企業提供戰略性及技術性支持,提高知名度,便於其打入中國內地及亞洲市場。」該中心在今年1月成立,目前已有大約50個成員。我們還將在深圳創辦一個這樣的中心,這兩地的中心將合作開展研發,幫助法國企業在服務、金融、食品等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在亞洲,日本東京有我們設立的首個「法國科技中心」,計劃中的還有上海和台灣。
香港應保持創新精神 增強創新能力
記者:您對香港的未來,以及香港和法國關係的未來發展如何預期?
栢海川:我們對香港的未來非常有信心,因此法國未來將繼續對香港投資,法國人也將繼續來到香港生活和工作。法國企業在香港已經創造了大量就業,目前約有3萬3千人在香港的法國企業工作,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我認為香港的未來是積極的,因為香港正逐漸意識到她需要和其他地區競爭,比如新加坡、上海,以及如今的深圳。與上海、深圳相比,香港的地理面積和人口數量較小,但是非常有活力。因此香港必須提高創新能力。我們也在推動香港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為此我們在這裡創建了法國科技中心。
香港人很努力、工作勤奮、具有創新精神,思想開明;香港也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只要香港繼續保持其創新精神,保持其作為地區金融、創新科技、貿易交流的中心地位,同時保持其在文化領域的活力,香港就會持續積極地發展,在未來許多年裡,香港將會一直保持其作為亞洲標誌性城市的地位。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