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皇帝」:一個被拆遷者的藝術之路 |知香江

再不點藍字,機會就要飛走了哦
↑
以上是Beyond歌曲《命運是我家》裡的歌詞選段,許多歌迷以為黃家駒是在唏噓自己,其實不然,這首歌所唱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時間回到1951年,香港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某天醒來,大家突然發現石灰墻、垃圾桶、燈柱、電箱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字。


原來他是周朝皇族第三十五代皇位繼承人!
於是,他將街道變成了向公眾傾訴的宣紙,開始了對香港街道長達五六十年的「統治」。
他一不臨帖,二不寫碑,更不學顏柳,字體自成一派,方頭方腦,密密麻麻的。
看到哪兒有面空牆就是一通奮筆疾書。
他固執地宣誓自己的主權,似乎要讓全香港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他曾經是九龍的「皇帝」,就算不被承認。
他的塗鴉創作均為用毛筆書寫的漢字,行文裡講述的是自己以及其家族的過往歷史,和「宣示」對九龍的「主權」。他從自己祖宗十八代開始寫起,把街談巷議、民間八卦,全寫在牆上。雖然不良於行,其塗鴉卻遍佈九龍各區。從觀塘、尖沙咀天星碼頭到坪石邨、翠屏邨。甚至九龍以外的香港島中環、西環等地都可見他的筆跡。

「皇帝」是曾灶財的自封,很多人笑他:居然還想在那個時代稱帝!
警察也抓他,卻找不到法律條文來起訴他。
香港政府還得養著他,他領完了救濟金接著上街瞎折騰,該寫的寫,該畫的畫。

「樸拙、天真、自然、無所為而為的書法風格,叫人百看不厭!」
1997年4月,在劉霜陽的協助下,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了曾灶財書法展。
這件事在當時的香港掀起了巨大波瀾!很多書法家認為,劉霜陽也瘋了!
不久後,曾灶財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他甚至入選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香港歷史上唯一入選世界三大藝術展的人士。
文化界人士梁文道也認為:「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
有人認為他是天才,有人嘲笑他是瘋子,但天才和瘋子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之後,有好事者問曾灶財墨寶被高價拍賣的看法。

2007年7月15日下午,曾灶財因心髒病於香港九龍醫院病逝,享年86歲。
離世前,他將毛筆換成馬克筆,最後一次以「皇帝」名義握筆:「皇帝我不當了,我讓位吧。」
在他離世當天,香港媒體陪他「演」到最後,以《九龍皇帝駕崩》為題,來報道曾灶財的逝世。
他走了,但是他的「足跡」還在。
當香港市容部門正準備用清掃工具去毀壞曾灶財墨跡時,有人站出來說:這些字是香港文化寶貴遺產,毀不得!還要保護起來!
於是,這些街頭巷尾的墨跡就又被罩上了玻璃罩。
現在,現存的墨跡只有在尖沙咀天星碼頭以及觀塘道(近坪石邨)的一隻電燈柱上。

1980年初,電視劇《流氓皇帝》以曾灶財的故事為藍本,主演是當時人氣小生鄭少秋,編劇是如今的大導演王晶。

有人將他的作品保存,展覽給後人,向他致敬。
前行的路上總有人,嘲笑你的愚蠢,當身後不再發出聲響,終點肯定就在前方。
對此他的好友劉霜陽這樣回答:就算他是精神病患者又怎樣?無論是誰,都享有藝術創作的權利!
這些文字是藝術還是塗鴉?

把字用力寫出來
整理/實習編 曹琳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