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校服一瞥:百年傳統與風情 |知香江

雖然近兩年香港很少有大火的青春片,但是過去的經典港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香港校服的風采,如《流金歲月》裡短髮俏皮的張曼玉和鐘楚紅,還有《旋風小子》裡英俊帥氣的林志穎,甚至是《喜劇之王》裡打扮成學生的「舞小姐」柳飄飄,都是一襲校服,青春無敵。


香港近排「一夜入冬」,學生們也開始更換起冬季校服,在香港,尤其是到了中午學生出校用餐時段,常常能看到在冬天還穿著百褶裙的女學生,或者是在夏天,還會看到在襯衫外套著一件毛衣的男同學。
一般來說,香港學校在11月後半開始更換冬季校服,4月前半開始更換夏季校服。身著長衫、百褶裙、水手服的女生,以及襯衫西褲、白襪黑鞋的男生,看起來盡情展示青春年少風采,卻也暗藏規範。

香港大部分中小學都規定學生在上課期間必須穿校服。甚至從幼稚園開始學生就有自己的校服了。而穿著校服的規定要追溯到100年前的「聖保羅女書院」,即現在的聖保羅男女中學(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1918年,學校為增加學生的歸屬感,開始規定學生必須穿校服,成為香港第一間規定學生必須穿校服上課的學校。

據瞭解,香港學生平均擁有四種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去夏裝和冬裝校服,還有體育課專用服,另外幾乎每個香港學生都有專門量身定制的西裝和禮服。
除了校服外,香港學生亦會訂造自己班的「班衫」,班衫的款式多以T恤,POLO恤為主,在班衫上多數會印上同該班以及該校有關的訊息,如印上班別及學校名稱以示團結。到了高校當中,班衫更是成為了各個學系學生會的標配。
雖然校服款式多種多樣,但是在對校服的著裝規範和儀容儀錶的規定上,香港的學校並不比內地學校寬鬆。從髮型到裙長到鞋子,裙長、襪高、皮帶扣等細節無一不做具體規定。

通常,香港學校會通過招標形式,請多間校服公司報價,如何選擇,全由家長決定,學校不會強制要求在某一家校服店購買。但是一般來說,即使是相同款式,不同學校之間的校服仍有細微的差異,例如校章,袖長,衣領,材質等等。如拔萃女書院的夏季校服,雖然是普通的白色連衣裙,但是裙擺帶有藍色滾邊,並配有藍腰帶,看上去像棉布之地,但實際上是不易起皺的的確良。


不同於內地學校大多將校服打造成更像運動服,香港校服大多偏西式,冬季校服亦與典型的英式校服十分相似,更顯正式端莊。男生的夏季校服大多為白色短袖襯衣、灰色西褲、黑色系帶皮鞋,且上衣一定是紮進褲子,有的學校還要求打領帶。看上去像是「縮小版」或「青春版」的上班族模樣。到了冬天,學校會允許學生穿著學校規定的灰色或深藍色的針織外套,或者穿著學校規定的帶有校徽的西裝外套。
相比男生,女生的校服款式更加多樣化。大部分學校的校服是八幅裙,一些學校的校服是水手服、恤衫、西裙等。

在香港的眾多校服當中,最具中華特色的當屬中式長衫。長衫雖然形似旗袍,但是和旗袍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帶有濃厚的民國風情:藍色長衫裙、長筒白襪、布鞋或黑色搭扣皮鞋……遠遠看上去,仿佛「五四時期」翩翩走來的愛國進步青年。

相較於其他款式的校服,長衫除了需要專門製作長衫的師傅參與製作外,還需要人手釘啪鈕。 一般校服的恤衫鈕都是用機器釘,但長衫上的每一顆啪鈕都需要人手釘。雖然濕碎功夫多,但是也體現出了傳統工藝的情懷。

青春與活力從來並沒有與傳統和歷史相矛盾,在這些帶有時代符號的校服裡,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香港學生洋溢著的青春美好。這就是香港,從學生的一件校服,可以看到百年文化傳統的洗禮和浸染,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可以看到成熟教育的力量和目的。

文/實習編 存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伊藤润二「恐怖美学体验大展」香港站,給你體驗「真實」的「人頭氣球」 |知推介
讓北京人、重慶人、台灣人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香港 |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