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來幾次都不會嫌多的城市,它更是一塊思想和潮流激烈碰撞的土地,讓你為之入神。資源的豐沛與行色的匆忙只是向觀光客展露它的表像,舊屋村、廢置工廠、地下音樂空間等不知名地點才演繹著它的原生境況。褪去了燈紅酒綠的香港,才是最真實可愛的香港。
暫時停下血拼的腳步,來慢慢感受充滿人文氣息的「老港地」吧~
香港淺水灣號稱「天下第一灣」,也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海灘。淺水灣英文名為Repulse Bay ,Repulse為「擊退」之意,是以前一艘負責巡邏此區的英國海軍戰艦名字。
淺水灣在香港島之南,依山傍海,海灣呈新月形,坡緩灘長,波平浪靜,水清沙細,沙灘寬闊潔淨而水淺,且冬暖夏涼,水溫在十六攝氏度至二十七攝氏度之間,歷來是港人消夏弄潮的勝地,也是游人必至的著名風景區。
看過張愛玲的經典之作《傾城之戀》嗎?白流蘇和範柳原情場鬥法的場地就是淺水灣飯店。在沙灘周圍有許多酒家、快餐店和超級市場。臨海的茶座,則是欣賞紅日西沉,濤聲拍岸的好地方。
淺水灣的秀麗景色,使它成為港島著名的高級住宅區之一,區內遍布豪華住宅,其中包括香港巨商李嘉誠、包玉剛的豪華私宅,這些依山傍水的建築,構成了淺水灣獨特的景區,令人流連忘返。
看古鎮不一定非要去江南,香港這一條不過1.6千米的道路,卻途經7個古意盎然的圍村。砂石古道,青磚綠苔,宗廟高塔,一路上散落的路標和石刻,道不盡歷史滄桑。
聚星塔中,主掌科舉功名的魁星仍庇佑著村中的莘莘學子。二公祠上,「達期兼善,修德於身」的對聯傳承著先祖對後世子孫的殷切希望。一路走過,一時竟忘了自己身在香港。
浪茄灣位於香港最著名的徒步線路——麥裡浩徑的第二段,要到達這裡,必須經過至少30分鐘的徒步旅程。可能也正因如此,沙幼水清的自然美景並未被過多地打擾,廣闊的海面,純白的沙灘,悠閑吃草的牛兒,海風都只是怯怯地卷起細細的浪。
如果在所有海鮮中你獨愛生蠔,那你一定得來這裡。流浮山位於鹹淡水交彙處,極為適合養蠔。你無須早早地趕到這裡,傍晚時分,海上蠔排連綿不絕,蠔農們收回曬了一天的生蠔,將蠔架隨意堆放在岸邊,遠遠地眺望對岸的深圳蛇口,哪裡都是一幅生動晚景。
欣賞完夕陽美景,是時候品嘗生蠔了,肉質飽滿、鮮嫩爽滑,帶著絲絲清涼的海洋氣息,在廚師完美的烹飪手法下碰撞出無與倫比的絕妙味道。
2008年,陳奕迅的EP《Taste the Atmosphere》發售後,香港大東山幾乎變為「陳奕迅山」,影迷們紛至沓來,尋找CD封面中的金色幻境。彼時傳教士興建的石屋多已荒廢,芒草荒原綿延起伏。
《半支煙》裡,謝霆鋒在這裡衝冠一怒為紅顏,電影裡的書店門面極小蝸居二樓,不足四十米的店面,書本見縫插針塞得密密麻麻直至天花板更顯逼仄。可這間不起眼的書店可是大有來頭,田園書屋開業近30年,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家出版機構。田園書屋暢銷書極少,許多在內地無處可尋的人文社科類書籍卻都能在這裡尋到。
都爹利街的花崗石階和全港僅存的歐風煤氣燈讓他成為了TVB的寵兒。主角們經常從石階上頹然走下,煤氣燈暖暖的黃光照亮他們哀傷的側臉。市政局還為他們從英國定制了新的燈紗及燈罩,傍晚6時至早上6時,煤氣燈亮起,一如百年前的景致。
早期的香港,街道依山而建,為防滑多用大塊石板鋪成,隨著香港填海區擴大,街面改造,當年的石板街也就剩下缽甸乍街這一截了。這裡聚集了許多老舊的小店和攤子,充滿懷舊的氣息,吸引了諸多電影人,飽受青睞。
許多電影、電視劇和音樂MV都特意到此來取景,比如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及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文/實習編 曹琳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