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築就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四個全面」的偉大新實踐,使國家日益進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國際地位近代以來前所未有。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對未來充滿信心。黨祛病強身,更好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充分展現了忠誠、責任、擔當、智慧,當之無愧地被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信賴。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

文|北京 謝春濤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來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他主要從兩個角度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一個從覆蓋人群的角度,誰也不能落下。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絕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他說過這樣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佔人口最大多數,小康不能把農民落下,如果沒有農村的小康,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全面小康無從談起。還有,中西部地區民眾尤其是少數民族同胞也不能落下。如果落下了,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還會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第二個從小康內涵的角度,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小康社會絕不僅僅是個經濟的概念,當然經濟是最重要的要求。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他認識到,中國經濟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超高速發展,中高速能做到已經不容易了。他更加強調健康的速度,更加強調質量,更加強調民生。

小康社會應該有越來越多的民主自由權利,老百姓不是吃飽了、穿暖了就夠了。如果民主發展得好,還有助於解決其他的問題,包括腐敗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的武義縣後陳村就是創立村務監督制度的地方,從2004年建立這個制度到現在,這個村沒有發生過幹部違紀問題,也沒有發生過老百姓上訪的問題。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做省委書記的時候到這個地方考察,認可了這個村的經驗,在浙江全省推廣。

文化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概括出來不容易,得想方設法讓大家真正理解接受,還得把軟約束變成硬約束。最需要最有可能變成硬約束的是誠信。有的人為了掙點錢,食品藥品都敢造假。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你敢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嗎?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社會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政策要托底。哪怕困難群體,哪怕沒有本事的人,國家社會也得逐步讓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比如說殘疾人,你能不管嗎?比如孤寡老人,你能不管嗎?你得讓人家有錢看病,讓人有地方住,還得讓適齡兒童有地方上學。社保哪怕水平不那麼高,但是一定要基本建立健全,覆蓋到所有人口。

還有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很多人都熟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十多年前他在浙江講的,現在大家都理解了,哪怕有了金山銀山,也不見得能換回來綠水青山。如果發展以污染為代價,恐怕有一些人寧願不要這個發展。他提出,要用最嚴格的法律,最嚴格的制度抓生態環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全面小康,內涵比過去豐富多了,要求比過去高多了,吸引力也比過去大多了。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在2020年實現,對中國人來講了不得,在世界範圍內也了不得。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離開北京到外地去的是廣東。他在廣東作過解釋,為什麼先到廣東?廣東是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地方,他是到廣東談改革開放。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確定把全面深化改革當作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解釋,為什麼要研究改革問題。他說改革是問題倒逼的,講了很多問題。在他看來,這都是深層次問題,不通過深化改革無法解決。

這裡,只講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發展不科學的現象,很多地方都找得到。什麼原因?GDP論英雄的考核方式。一些幹部為了出政績,兩件事絕對看重。一件事是徵地拆遷,用比較低的價格把老百姓的地徵過來,轉手拍賣就來錢了,來錢就容易出政績,很多領導幹部願意修橋,修路,建房子,全國各地那麼多的所謂鬼城就是那麼弄出來的。但是如果給老百姓的補償不夠,老百姓能幹嗎?好多群體性事件都是那麼鬧出來的。另一件事就是上工業項目,有的地方領導認為,上工業項目才容易有GDP,所以千方百計都要搞,有的人連污染的項目都上。過去環評不夠嚴格,有的項目也能通過。上污染項目老百姓不幹,也弄出來了群體性事件。發展的亂象跟GDP論英雄的考核方式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過去長期在地方工作,知道這一問題的癥結,所以提出來堅決糾正GDP論英雄的考核方式,很快制定出新的考核辦法。

習近平總書記知道,改革不容易。他在俄羅斯訪問的時候講過,肉都吃完了,該啃骨頭了。比如說公車改革,誰都知道難。但是,如果改革只改老百姓,不改領導幹部,能得到老百姓擁護嗎?十八大以來,一項項改革能推得動,就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公平正義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公車制度改革改得很順利,省部級以下幹部取消專車,減少了特權和浪費,絕大多數人叫好。

養老雙軌制並軌,現在已經落實了。過去,企業老早改了,但是機關事業單位不改。十八大之前拿了幾個省份試點,事業單位也要改,馬上改不下去了。為什麼呢?事業單位的人就跟公務員比,為什麼公務員不改呢?現在公務員也改了,事業單位的人還有什麼說的?大家都一樣,都改了,現在推行得很順利。

還有國企改革,國企高管降低過高收入,取消職務消費。過去國企的人不光賺錢多,而且有所謂職務消費,太令人羨慕了。現在降了,職務消費取消了。有的人內心肯定不舒服,但是你也沒有辦法不接受,因為中央強調分類。如果你是通過市場競爭得來的職業高管職位,一分錢不少你。但是如果黨組織任命的那就給你這些錢,如果不願意可以轉身份。

農村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肯定對農民是有好處的,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教育方面的改革對老百姓也是有好處的。現在搞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等化,高考改革,大量加分被取消,對很多人是公平的。

全面依法治國: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四個全面」築就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在杭州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依法治國。他為什麼那麼重視?跟講改革道理是一樣的,也是問題倒逼出來的。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這些方面的問題也不少。

比如,十八大以來糾正了很多冤假錯案,有的冤得很厲害。薄熙來、王立軍打黑,想打誰就打誰。還有,一些老百姓信訪事情當中,涉法、涉訴的比例很高。一方面,可以說有一些老百姓法治意識不強,但另一方面更得承認,一些老百姓之所以很執著地上訪,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很明白,一定得健全法治。如果法治靠不住,政策和領導人的講話更靠不住。真正讓老百姓放心,要讓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靠法治,把好的理念、好的規矩制度上升到法律的規定上,讓任何人都必須執行。

習近平總書記很有章法,上來先抓作風,接著三中全會改革,四中全會法治,絕對是有長遠的眼光。此前強調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是在立法方面。但是,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法治體系包含立法、執法、司法,還包含守法,內涵比過去豐富多了。

四中全會是專門講法治的,之前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已經有了很多舉措了,而且力度不小。比如說,三中全會為了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提出省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要統一管理。過去縣級法院院長,如果一個經濟的案子,環保的案子,你敢判當地政府輸嗎?另外你就算敢判,判了執行得了嗎?

再還有實行法官員額制。過去法官流失的問題嚴重,法官待遇太低。比如說,大學裡大家都是學法律的,畢業之後有的同學幹律師去了,雖然律師很辛苦,但起碼賺錢不少。法官看上去有尊嚴,但是收入太低了,有的人待幾年待不住了也去幹律師。現在搞員額,進員額的人政治上讓你感覺好,經濟上也讓你感覺好。上海進入員額的法官比同等職級沒有進入的收入要高43%。

還有強調讓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主審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你就對法律負責,審對了是你的功勞,審錯了你負責。過去我們看審案子的人不判,判案子的不審。主審法官審完了怎麼判,自己說了不算,要請示副院長、院長,但是現在你就獨立依法做出判決,那就會讓法官多幾份責任感。現在,在網上公布生效的司法裁判文書這一項,就讓法官壓力大得不得了,你審的案子如果有毛病,誰都可以來說,那一定要謹慎,力求這個案子經得住人家的議論。

還有強調非法證據排除,要重證據,不重口供,你得有充足的證據才能給人定罪。最高人民法院的領導講,寧願錯放,不能錯判,錯放了不要緊,日後找到證據再來收拾,但是錯判了往往無可挽回,尤其是判了死刑執行的,你給多少國家賠償也沒有用。

三中全會強調要廢除勞教制度,很快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決定就廢除了。還有,三中全會剛結束,河南省高級法院的領導,在河南省推行案件審理期間不要當事人穿囚服,不要剃光頭。這是對的,你還沒有給人定罪,憑什麼讓人穿那個衣服?剃光頭?現在全國已經普遍推開了,都不要求穿囚服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四中全會舉措就更多了。比如,立法要民主化、科學化,要避免部門立法。執法要規範化,要約束政府部門,不能不作為,也不能亂作為。司法強調責任制,領導幹部不允許插手司法,包括司法機關的領導,不是自己直接辦的案子也不允許插手,司法的錯案要終身追究。全社會守法,政府機關都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政府出台的各種舉措都要進行合法性審查,違背憲法法律的就得廢除。還有民告官,法院過去的立案審查要變成立案登記,行政機關必須出面應訴。有人統計,四中全會確定的司法改革舉措有190多項。如果得以落實,中國的法治進程會大大推進。

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堅強的領導核心

「四個全面」築就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10月21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出席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建的重視,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4年10月8日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的講話中,他說了這樣的意思。黨建是最重要的政績,如果黨弱了,散了,甚至垮了,別的政績還有什麼意義呢?應該說,沒法比這個更強調了。他為什麼那麼重視黨建?我覺得道理不複雜,基本上是兩條:一條,他看清楚了黨的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四個全面」中黨建雖然排第四,但是重要性第一,黨建搞不好,其他三個「全面」無從談起。再有一個,他看明白了黨的建設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腐敗的問題。

所謂全面從嚴治黨,那就是黨的建設各方面都要從嚴。

第一,嚴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這是講思想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補鈣,認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有這樣的鈣什麼風險困難都能經受得住,沒有這樣的鈣什麼問題都有可能出。這一說法很形象,很生動,也很深刻。人的一切行動都是在思想觀念指揮下發生的,想對了不容易出錯,想錯了問題就很容易出現。一些落馬的大老虎懺悔,出問題跟理想信念喪失有直接關係。

第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抓作風。十八大剛過,八項規定公布了。剛公布的時候,有一些人不當回事,認為不過是一陣風而已。甚至有的人認為,這陣風也不見得刮得起來。但很快,有人發現想錯了,動真格了,有人因為吃了頓飯,發了盒月餅,到風景旅遊區兜了一趟,受到處分,甚至丟了烏紗帽。黨的作風狀況明顯改觀。靠什麼抓出了今天的成績?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8日的講話中講了幾條。第一條,抓重點。先抓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因為危害最大,老百姓最不滿,尤其是有人公款吃喝到了瘋狂的地步。第二條,靠規定抓作風。定出來很多具體明確好操作的規定,沒有模糊空間,領導幹部必須照著執行,不執行就有可能被查處。第三條,領導帶頭。要求別人不做,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第四條,要用權力保障規定的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寧願不說。

第三,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這是組織建設的內容,是組織建設當中最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歷史地、全面地考察幹部。不光要看顯績,還要看潛績,看重大關頭的表現。要查年齡、履歷、黨齡,包括個人事項申報等。在選幹部的問題上,特別強調兩點:一是擴大各級黨組織在用人問題上的權力,事讓你管,選人也得讓你有發言權。二是強化各級黨組織在選人問題上的責任,如果濫用權力,那就要追究責任。現在,從最初提名到最後公布任職,環節很多,每一個環節都要有詳細的記錄,如果出了問題倒過來查,很容易查清是誰的責任。

第四,堅決反對腐敗。十八大以來,反腐敗的力度很大,處理貪官的數量、級別、嚴厲程度,可以說都是前所未有的。著名歷史題材作家二月河先生說過這樣的話,讀遍24史,歷朝歷代反腐敗,沒有哪個朝代力度超過今天。還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十八大以來,下放、廢除政府審批權的力度很大,必須保留的權力也得公開透明。紀檢體制改革,使紀委的權威大多了。還有巡視組,無論到哪巡視,有問題的人膽戰心驚。查裸官的力度也很大,現在基本都查清楚了,並且調整了工作。反腐敗的國際追討力度也在加大。反腐敗這麼堅持下去,一定會反出來一個好結果。

第五,用制度管事管權管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針對過去紀律和規矩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的問題,他強調,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根據這一要求,中央已經修訂和制定了五十多部黨內法規。現在黨建強調兩個責任,一個監督責任,一個主體責任。黨員領導幹部不光要獨善其身,還應該管好自己的單位,如果你的部下出問題,就要追究你的主體責任。

總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清楚了黨和國家面對的問題,也看清楚了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他提出的解決思路是正確的、管用的,效果日益充分地顯現出來。這麼幹下去,黨有希望,國家有希望。雖然,前面還有一個又一個難題,但只要全黨和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夠攻堅克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教授;本文原載於2016年12月號《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