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點擊藍字「知識傳媒」關注我們!


最近,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霸佔了微博熱門整整一周。學生在洗手間被兩名同班同學扔垃圾筐,被用過的衛生紙灑了一身。昨天,中關村二小首次披露此次事件的基本經過及調查情況,表示,只是簡單的同學之間的玩笑,不足以構成「校園霸凌」。聲明一出,不止受害學生的家長不同意,處於高度關注事件的網民,也不同意。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這裡不得不提,在近幾年幾乎所有「校園霸凌」,之所以會像中關村二小事件這樣引發社會全體的關注和譴責,以及呼籲重視,網絡在這其中的功勞必不可少。

 

但是,若僅僅只是靠關注、議論、呼籲,還遠遠不夠。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在引起重視的同時,深刻反思,以及用法律來制止。


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應該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2010年,香港觀塘區一間中學一批中一級學生,向一名男同學施以「課室門夾手指」酷刑,當場導致受害人手指流血,情景令人毛骨悚然。而涉事班級學生那時卻只是起哄叫囂,並未阻止。這件事令到不少網民憤怒,狠批欺凌者冷血,更有看不過眼的網民發起「一人一信」向校方舉報該事件。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2014年,位於香港北角的金文泰中學爆出霸凌事件,一名男生控訴遭鄰座女同學頻繁「捏下體」,每天至少十多次,已經連續受害半年。之後,男孩被證實患有創傷後遺症和重度憂鬱症。


以上是校園霸凌中還算較輕的一部分,而能被學校發現、被媒體披露更是少中之少。霸凌的形式分很多種,絕不僅局限於身體上的傷害,有時語言、周遭人的排擠也能構成對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一輩子的傷害。


一位在香港讀完社工專業研究生課程的學生,在擔任青少年外展社工的期間,曾經做過遭受校園霸凌學生的心裡輔導工作。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比同年級的孩子都大一兩歲。爸爸是癮君子,失蹤了,從來都不知道媽媽是誰。孩子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也只是管他一張睡覺的沙發和一碗飯而已。孩子就整天在街上晃,沒什麼朋友,成績不好但也不搗蛋,放學閑得無聊了愛來找社工聊天上網。起先社工只是拿他當普通案例,避免整日在街上晃蕩的他變成「壞孩子」。

 

直到一年半後的某一天,孩子突然告訴他,其實班上同學一直在課間休息時扒他褲子,女同學都能看見,老師從來不知道。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一個無依無靠,極其自卑的孩子,被一班比自己年齡小的同學如此羞辱,不敢反抗,學校也從不知情。這其實反映出校園教育中缺失的很重要的一環——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

 

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各種青少年欺凌視頻,其中有些還是施暴者自己上傳到網絡上的。對人實施暴力後,出於炫耀的心態將過程放到網上,這除了對法律的無知,對人的不尊重,恐怕暴露的也是個人心理上某一環人性的缺失。

 

比如先前提到的「夾手指」、比如在湖北武穴市,三名女生毆打同學並勒令其跪下,前前後後一共被掌摑近20下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今年年初震驚中外媒體的女留學生因爭風吃醋,綁架同學並對其實施了將近5個小時的暴力對待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而這些暴力事件的發生,最後的結果一般都是「不了了之」。校方會以「不方便回應」為由拒絕說明,家長會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求得私下和解原諒。但其實,人性之中的那點惡,絕不會以「年齡」的高低而改變。有些原則上無法被原諒的事情,不管是成年還是未成年,都需要被嚴肅以待。


香港社會如何處理校園欺淩事件?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在香港的法制下,任何年齡的犯罪都是一視同仁有法可依的。當身體傷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刑事案件,且民眾投訴的意識比較高。有位香港家長說過她女兒曾經在學校被一幫女孩子往身上淋水,這件事就被捅到了警察局。未成年人的犯罪,視其犯罪程度的輕重會受到不同的懲罰,最輕的比如普通傷人小額偷竊等,警司可以處以「警司警誡」。這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若18歲前沒有再犯法,就不會留案底,但要接受社工輔導至少一年。


所以,如果學校發生了惡性欺凌事件,欺淩者就會進入司法程式。因為欺凌成本太高,欺凌者也會三思而行。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每當有校園欺凌案發生,社工就會出動,從施害者和被害者兩方面入手。

 

香港的社會服務體系較完善。司法體系主要為了懲戒,而社會服務體系則主要用於當事人(受害者及欺凌者)的社會心理康復。就青少年服務而言,每個學校都會配備至少一名學校社工,對於一般的青少年每個社區都設有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對於邊緣青少年也配備區域性的青少年外展服務隊;另外針對不同需要的群體,會有違法者服務、夜場少女服務、吸毒者服務、性侵害受害者服務等等恒常設置或者專案性的服務。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可以這麼說,當遇到任何問題,總有一個社工專項服務是可供尋求幫助的。當一個學校出現了欺凌事件,學校社工會首先評估介入,對受害者的心理輔導,若情況較嚴重,可轉介去專門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服務或臨床心理學家等;對欺凌者的心理輔導及行為矯正,若其行為問題較嚴重或有「街頭童黨」情況,可轉介給專門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服務、地區青少年外展隊等;對學校一般同學的教育及預防性介入;對家長管教的輔導,若情況嚴重,可轉介給地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


中關村二小的霸凌事件,只是全球各地不同國家地區校園霸凌中毫不起眼,甚至情節「微小」的一件。


據統計,暴力霸凌每年會殺死一千三百萬名兒童,也就是說,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處於被欺凌狀態。


有人只是「被開幾句玩笑」,有人是「遭受幾個白眼」、「被幾個同學排擠」,但這些對一個孩子的意義卻是「被全世界孤立和攻擊」。家長、學校、社會的集體忽視和沉默,會讓孩子有種申訴無門的痛苦,從而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霸凌現象不斷被媒體提及,受到人們重視,越來越多已經長大成人、曾經遭受過校園暴力的人願意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們知道這些經歷是很痛苦的,但正因為此時此刻正在有別的孩子,遭受著當年和自己一樣的暴力時,他們決定不再沉默,抒發抑鬱也好,警醒世人也罷,校園霸凌,的確是個關係到社會未來,並且刻不容緩的事情。


你們知道「反欺凌機車幫」(Bikers Against Child Abuse)嗎?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反欺凌機車幫」(Bikers Against Child Abuse)是一個自發性的非盈利團體,致力於保護遭受欺凌和虐待的兒童。他們會在孩子們遭受暴力對待時挺身而出,幫助他們走出陰影、出庭作證、回歸生活。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這個團體從成立到現在已經十餘年,在歐美地區的好幾個國家,都能看到「反欺凌機車幫」的身影。美國已有47個州成立分會,意大利、荷蘭、瑞士、新西蘭、德國等9各國家也有了分會。「反欺凌機車幫」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組織。


美國分會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意大利分會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這些成員裡,有些甚至還是校園霸凌事件受害者的父親。兒子在學校被校霸打斷手臂,於是父親毅然選擇加入其中。也有單純為了保護孩子而做志願者。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紅色代表流血受傷的孩子;白色代表他們的純真;黑色指他們經歷的黑暗時光;拳頭代表BACA停止虐待兒童的承諾;骷髏頭和交叉的骨頭象徵著虐待導致的死亡。)


這些彪形大漢,看上去紋身傍身、凶神惡煞,但他們聚在一起,卻成為世界上最溫暖的組織。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他們的服務核心是「只關心孩子,不關心罪犯。」


鼓勵和陪伴孩子走出陰影,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可以保護自己,這場和人性的惡意之間的征途裡,不是自己一個人。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世界與善同行,惡意便無法近身。

 

即使有時我們所做的改變不了世界,但至少心懷善意。阻止不了罪惡就懷抱善意,溫暖那些受過傷害的人。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希望每個家庭每個學校都能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希望法律體系完善,當暴力事件發生時,能有一個完整並且公正的法律制裁和社會服務體系在校園內外蹲守。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遠離暴力,開心長大。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整理/知識傳媒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在香港學府參加畢業禮,是一種甚麼樣的體驗? | 漲知識

插畫《香港電影12釵》,時光裡的那些美人 |知香江

那些年,我們上過的……教學樓 | 知香江


長按二維碼發現惊喜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聽講靚仔靚女都follow了知識的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