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歷史上的今天,發生過什麼事情嗎? |漲知識
點擊上方藍字「知識傳媒」一起玩耍~
今天是什麼日子?
小編掐指一算,發現歷史上的今天,發生過好幾件大事。
705年2月21日,武則天將皇位傳給李顯。

1613年2月21日,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選為俄羅斯沙皇國沙皇,羅曼諾夫王朝創立。

1898年2月21日,譚嗣同等人創立南學會。

1916年2月21日,凡爾登戰役開始。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華,開創20世紀世界外交新局面。

1986年2月21日,任天堂在日本發售了FC遊戲機遊戲塞爾達傳說。

以及…..2008年2月21日,因「艷照門」事件而大受影響的陳冠希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無限期退出娛樂圈。

其實今天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但小編畢竟心思敏感,稍微查一查,就發現原來歷史上的今天發生過大大小小影響到今天的事件…還有當年轟動娛樂圈的陳老師事件….
我們喜歡為某個日子賦予特定的意義,所以演變成了今天各種節日。
我們也經常談論節日
知道情人節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更不用說傳統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每個節日都有和它相對應的物品,情人節是巧克力鮮花,春節是煙花炮仗,聖誕節是壘起彩球的聖誕樹。人們在那一天正襟危坐,儀式感隆重。

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節日(萬聖節聖誕節)和帶有一點點自嘲或者調侃意味的愚人節光棍節湧入生活,人們在眼花繚亂的節日中慶祝狂歡,樂此不疲。而歷史的河水滾滾,拋開節日的特殊設定,在賦予某個日子代表某種特殊意義之外,我們多少也應該了解一下,在那些特定的日子裡,發生過什麼值得紀念的事。
2月14情人節
首先,我們來說說情人節的典故
1747年前,西元270年2月14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定為「情人節」。
瓦倫丁節(Valentine’s Day),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西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

在那個年代,皈依基督教,意味著危險,甚至是死刑。瓦倫丁是早期基督徒,他為了掩護其他殉教者,暴露了自己的身分而入獄。在牢獄中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蹟的時候,非常害怕瓦倫丁的超能力會動搖他的政權。於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下令將瓦倫丁處死。傳說在瓦倫丁行刑的早晨,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信的落款是:「來自你的瓦倫丁」。重見光明的少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日正是2月14日。
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情人節」,寓意「有情人終成眷屬」。
根據《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記載:「聖瓦倫丁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身陷險境,後來他歸信基督教,最後被處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歷史上的2月14日:
1912年2月14日, 孫中山到臨時參議院,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一職。

1924年2月14日,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即IBM)成立。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出訪朝鮮,中國政府決定撤軍。

1972年2月14日,中國與墨西哥建交。

2009年2月14日,俄羅斯海軍艦艇非法開火擊沉中國貨輪「新星號」。

4月1日愚人節
遭受極刑的「愚人節」
不列顛百科全書裡面記載著:「愚人節」乃是公元十五世紀革命之後始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那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曾經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極刑,也就是死刑。臣民們感到非常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之恐懼與憎恨。其後,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之「愚人節」。
這麼說來,「愚人節」其實是一個恐怖的節日。

既然後來演變成了一個開玩笑的節日,那每年的4月1日自然免不了被大眾拿來好好惡搞一番,甚至新聞報紙也少會配合做各種惡作劇。因此,也就有下面幾場歷史上著名的惡作劇:
能傳播氣味的電視:BBC在某年的愚人節宣布開始試驗通過電視傳播氣味。後來據報,確實有人聯繫BBC,稱他們聞到了從電視機中傳來的香味。
比爾·蓋茲暗殺事件:2003年3月28日,中國、韓國等多國的網絡媒體在愚人節前兩天均報導,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在出席一個慈善晚會時被槍殺。

義大利麵樹:1957年的愚人節,BBC的一個節目報導了一棵能生長義大利麵的樹,並拍攝了主人收割義大利麵的鏡頭….

企鵝穿越熱帶雨林:2008年,英國BBC電台播出一則報導南極企鵝飛往雨林過冬的紀錄影片。(小編不得不說英國人民真的很會玩…..)

有人玩得很歡快,但也有人就因為玩笑開得太大,導致收不了場….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香港蔓延期間,香港一名中學生利用從《明報新聞網》的網頁格式改裝,在自己製作的網站裡發出一則假新聞,指因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為疫區,海陸空交通要道即時封閉。此外,有關報導亦指當時香港的行政長官董建華因不能好好處理疫情而向中央政府請辭。這一則愚人節笑話新聞本來只經過ICQ給他自己的同學,但有同學信以為真,把連結再散播給其他人,並迅速在網絡傳播,並引起公眾恐慌,紛紛湧往超級市場搶購食物。港府於是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闢謠,警方拘捕有關學生並以《檢疫及防疫條例》票控。學生後被輕判十二個月社署監管令,不留案底。(據悉,當日《明報》總編輯張健波曾經致電向造謠男童警告)…….

同日,著名香港歌影藝人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跳樓自殺。這一則死訊因在愚人節發生,消息雖然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但一度被人認為是不可能的惡作劇;直至主要媒體(包括電視和電台新聞)有所報導,才發覺消息屬實,隨即帶來娛樂圈、樂壇和香港以至各地華人的震撼,不少人士均稱此事令人難以置信。
這不是一個玩笑,但卻是人們最希望成為玩笑的「玩笑」。
歷史上的4月1日:
1572年4月1日,荷蘭獨立戰爭開始。

1867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卸任臨時大總統職。

1933年4月1日,納粹組織了抵制猶太人商店的活動,標誌著納粹德國開始針對猶太人的迫害。

1945年4月1日,二戰沖繩島戰役,美軍登陸日本沖繩島。

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

1997年4月1日,神奇寶貝系列動畫片開始在東京電視台播出。

2001年4月1日,同性婚姻在荷蘭獲得法律認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2016年4月1日,亞洲電視在香港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有效期屆滿。

11月11日光棍節
首先,光棍節是非官方、非傳統節日,盛行於網絡及民間。它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廣為認可的是起源於南京大學。
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臥談」,一段時間臥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臥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數字1象徵「單身」)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裡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3]。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絡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

後來,光棍節逐漸演變成了「購物狂歡節」。從2009年開始,以淘寶及其子品牌天貓為首的商家將該日宣傳為「狂歡購物節」,隨後其他電商也紛紛加入。於是,每年11月11日這天,各大網站便以「瘋狂打折」為吸睛手段,光棍節逐漸演變成了網絡購物狂歡節。2012年,在光棍節當天,天貓的全日銷售額超過美最大網上購物節「網絡星期一」,成為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購物節日。

歷史上的11月11日:
1572年11月11日,丹麥人第谷·布拉赫發現了一顆新星,被命名為「第谷新星」。
1620年11月11日,前往北美洲新英格蘭殖民地的102名英國清教徒在上岸之前,其中的41名成年男子在五月花號船上簽訂的政治聲明,同意創建並服從一個政府。這個政治聲明被稱作「五月花號公約」,並影響了美國的建國模式和政治文化。是美國現代立法的起源。

1880年11月11日,曾搶奪多家銀行的著名澳洲叢林大盜奈德·凱利在維多利亞殖民地墨爾本監獄被處以絞刑。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和協約國代表在法國瓦茲省簽訂《康邊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

1998年11月11日,騰訊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11日,對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卡達多哈簽署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一個月後,中國正式成為世貿成員。

12月25日聖誕節
聖誕節大家都很了解了,為了紀念耶穌降生的節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是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8日慶典與禮儀節期延續慶祝。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聖母領報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外教的太陽神生日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布置。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歷史上的12月25日:
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加冕查理大帝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758年12月25日,哈雷彗星第一次在人們預言的時間裡出現。

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率領駐港英軍在九龍半島酒店向日本皇軍投降,香港淪陷,為期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治時期開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將核按鈕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蘇聯國旗在19時38分從克里姆林宮元老院屋頂永遠降下,宣告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終結。

2000年12月25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簽署法案,正式將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創作的前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改編過後成為俄羅斯國歌。

過節固然好,可以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享受快樂的氣氛和互送禮物的美好。但這樣的紀念也像是一塊碎片,有現在的快樂,也承載了過去的沉重。所以我們不妨細心些,多注意一些節日背後可以被挖掘和被記住的事件。了解多點歷史,我們才能更懂它賦予的意義。
文、整理/知識傳媒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請聯繫小編。
by.知識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