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的老照片,你見過這樣的香港嗎? |知香江
點擊上方藍字「知識傳媒」一起玩耍~
香港是個很特殊的城市。它經歷過複雜的歷史足跡,遭受過戰爭洗禮。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曲折的歷史背景,讓如今的香港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在香港看到殖民地時代開啟的歐陸式建築風格。見多了香港的高樓林立,繁忙鬧市,你知道舊時的香港是長什麼樣子嗎?
1961年,發展中的香港:
喧囂鬧市,透著那個時代獨有的氣息。小編搜集了一些老照片和視頻,來帶你們看看,老香港的面貌。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中環德輔道中電車路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鐵鳥掠過昔日九龍城,畫面震撼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七十年代,海底隧道銅鑼灣出入口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七十年代,海底隧道紅磡出入口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七十年代,第一代的十四座小巴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68年的九龍塘窩打老道

變化最大的,是路上汽車的款式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旺角瓊華酒樓的交通指揮亭

是不是有點夜上海的味道?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77年,剛開幕不久的海洋公園大門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95年,紅磡火車站

夜幕中,黃頭列車徐徐駛進月台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95年,翻新前的紅磡火車站大堂

屋頂的球狀燈飾,很經典,靚過現在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大丸百貨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尖沙咀九龍火車站外

人力車夫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徙置區,曾是香港草根階層的安居所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雪糕單車,你有冇「幫襯」過?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八十年代初,自金鐘道向東望

當年,馬路两旁仍是軍營,統一中心和太古廣場還未建成。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八十年代初,重建前的淺水灣酒店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中環德輔道中

圖左是中央街市。那年頭 ,人力車可與電車、汽車一起在馬路上跑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雨夜中的皇后大道中

雨夜裡的霓虹燈很美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六十年代,旺角彌敦道百老匯戲院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時光的味道撲面而來,舊時香港的音容樣貌絕對不比如今遜色,古老又時髦。中西文化的碰撞,讓這座城市顯得那麼美又充滿生機。小編還搜集了其他一些年代更為久遠的香港舊照片,帶大家好好領略一下舊時香港風貌。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最後,附上幾個記錄舊時老香港樣貌的小視頻。希望我們在感歎社會快速發展的如今,也能偶爾停下腳步,回頭張望。
1975年,銅鑼灣高士威道。
1898年香港碼頭
80年前的香港
文、整理/知識傳媒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請聯繫小編。
by.知識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