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信任」屬極高層次的政治信任:盧文端撰文解讀我刊專訪王光亞主任談行政長官標準
在今年一月一日《紫荊》雜誌刊登的專訪中,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提出了行政長官人選的四個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
中央明列「中央信任」的三個因素
文章指出有三個因素。一是「愛國愛港」與「中央信任」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過去,中央講三條標準時,是將「愛國愛港」與「中央信任」合二為一,或者說,是將「中央信任」包括在「愛國愛港」之中。事實上,「愛國愛港」雖然說是「中央信任」的政治基礎,兩者聯繫緊密,但卻不能簡單等同。這裡所說的作為特首標準的「中央信任」具有特定的含意,是專指中央對一個人能否擔任香港特區最高職位的信任,是一種極高層次的政治信任。香港的絕大多數市民都愛國愛港,中央也多次明確肯定「泛民」中的大多數是愛國愛港的。可見,愛國愛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中央信任」卻具有嚴格要求的特定範圍,並非所有愛國愛港的人都可以得到中央信任擔任行政長官這個香港特區最重要的職位。因此,有必要將「中央信任」的標準單獨列出來。
二是香港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凸顯特首人選必須得到「中央信任」。在開始幾任行政長官選舉產生的過程中,中央沒有特別公開提出行政長官人選的條件,到現在逐步明確四項標準,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所決定的。今天的香港,回歸祖國已經二十個年頭,「一國兩制」實踐和社會經濟發展正處在矛盾的多發期,不僅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而且社會環境極度政治化。有人甚至形容香港進入「政治決戰階段」。下一任特首面對的挑戰之嚴峻、複雜,非同一般,既要有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承擔和能力,又要有「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的堅強意志。
三是今次特首選舉出現了中央不能信任支持的主要官員參選的新情況,中央確有必要在「信任」問題上表明態度。曾俊華作為特區政府的財政司司長,是最早表露參選特首「跡象」的重要人物之一。一些媒體就炒作中央支持其參選特首。實情是,中央確實給予了曾俊華出任主要官員的信任,但卻不認為他具備出任行政長官的條件,並多次明確表示不支持他參選特首。
文章析中央不能信任曾俊華的三個理由
文章指,接近中央高層的權威人士明確表示,中央今次特別單獨列出「中央信任」的標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不管曾俊華是主動還是被動,其已經被外部勢力和香港某些勢力選擇作為他們的政治代理人和利益代表,與建制派支持的參選人對決,令今次特首選舉變成一場爭奪香港管治權的政治較量。曾俊華事實上已經站在了中央的對立面,中央怎麼可能信任支持他?如果說,中央過去對曾俊華還有作為特區主要官員的某種信任的話,那麼,現在連這種低一層次的信任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綜合權威資訊,中央不能信任支持曾俊華有三個理由
文章綜合所得到的權威資訊,指出中央不能信任支持曾俊華的理由,大體有以下三點。1、曾俊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講原則、左避右閃,迎合討好反對派甚至激進勢力,工作上被認為「懶散無為」,政策取向上對基層市民和弱勢群體漠不關心,不是一位有擔當、有能力的人,作為行政長官人選,曾俊華在政治上和管治能力上都不可能得到中央的信任支持。2、曾俊華已經由中央任命的主要官員,變成一位與中央「對著幹」的政治人物,中央不可能予以信任。3、曾俊華已經被外部勢力和「泛民」選定為政治代理人和利益代表。在特首選舉中,對於香港社會內部不同階層的利益之爭,中央是可以理解和包容的,但絕不能容許外部勢力與香港某種勢力聯手,利用特首選舉搶奪香港管治權。外界形容的「林鄭vs鬍鬚大戰」,已經不是五年前建制派內部的「唐梁之爭」,而已變成一場爭奪管治權的政治較量。
文章還指出,儘管不同渠道已經傳達中央不信任支持曾俊華參選特首的信息,但香港仍然有一些人認為,中央不會不信任曾俊華。出現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社會上存在一些「貌似很有道理」因而極具誤導性的說法。對此,權威人士特別予以澄清,以正視聽。文章最後強調,如果說,社會上有些人認為中央信任曾俊華可以出任行政長官,可能是出於誤解的話,那麼,曾俊華本人再三以此為由聲稱中央不可能不信任他,就不能不說是刻意誤導公眾。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