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新型反導導彈威脅中國
日本「金剛」級導彈驅逐艦,該級艦為亞洲的最早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
文|北京 李大光
美日共同研發的新型導彈
「標準」-3 BlockⅡA導彈是「標準」-3系列的最新型導彈。「標準」-3導彈於1999年首次交付美國海軍使用,此後歷經多次改進升級,以固體火箭助推器提供動力,採取垂直發射方式,直徑為34釐米,最大攔截高度122千米,最小攔截高度15千米,最大攔截距離425千米,通過其自身配備的紅外制導裝置確定來襲彈頭的具體位置,利用自身的末端機動能力,以每秒4千米﹙相當於人造衛星速度的一半﹚的速度,撞擊並摧毀處於飛行中段的下降階段的敵導彈彈頭﹙目標最大飛行速度12馬赫﹚。前沿部署的「標準」-3還可在敵導彈助推階段進行攔截,從而使攔截後產生的污染物滯留在戰區上空,降低美國本土遭受核生化污染的風險。
雷神公司網站介紹說,「標準」-3攔截導彈能在空中與預定目標對撞,具備類似「用子彈擊中子彈」的能力。「標準」-3項目研發至今,已實現空中攔截超過25次,該公司已向美國和日本海軍發貨240多枚攔截導彈。
此次「標準」-3 BlockⅡA導彈攔截試驗,是美國導彈防禦局(MDA)、美國海軍聯合完成的,但卻是美國軍方和日本防衛省合作的重大軍事項目。美國海軍從夏威夷群島中考艾島上太平洋導彈靶場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靶彈,「約翰,保羅,鐘斯」號導彈驅逐艦上的「宙斯盾」基線9.C2系統的AN/SPY-1D﹙V﹚雷達發現並跟蹤目標,隨即發射一枚「標準」-3 BlockⅡA導彈成功攔截目標。
「標準」-3 BlockⅡA導彈是於2006起由美國雷神公司負責、美日聯合研製的,研發總成本約為20億美元。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參與了導引頭、軌控和姿控發動機、二級火箭發動機和蚌式結構頭錐的研發。 該型導彈是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4艘「宙斯盾」驅逐艦搭載的「標準」-3 BlockⅠA的改良版。
此次導彈攔截試驗代號為(SFTM)-01,是「標準」-3 Block 2A導彈的第三次飛行試驗,也是第一次攔截試驗。此次試驗還評估了彈上關鍵系統,如動能彈頭、姿軌控系統、助推器、二三級火箭發動機等的性能。未來,雷聲公司將繼續評估該導彈的性能,確保其在2018年完成部署。
這款導彈將成為歐洲反導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2018年部署在波蘭地面和海域。2016年5月,波蘭北部城市倫濟科沃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的基礎建設開工。按照美國和波蘭2011年簽訂的協定,美國將在這一廢棄空軍基地部署24枚「標準」-3型攔截導彈。俄方認為,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針對的是俄羅斯。
美日海基導彈防禦系統日漸成熟
目前的海基導彈防禦系統是以「標準」-3攔截彈、高功率識別雷達,以及 「宙斯盾」系統為基礎建立的,旨在提供對射程在5,500公里以下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的防禦。「標準」-3導彈採用動能殺傷攔截彈頭、新頭錐和雙推力第3級火箭發動機,能根據目標狀態和GPS提供的自身狀態制導修正航跡。最大攔截距離500千米,攔截高度160千米。殺傷概率約為0.8,已部署的36枚「標準」-3 BlockⅠA導彈,可防禦有限規模的中、近程導彈襲擊。
新一代的「標準」-3 BlockⅡA型導彈採用了直徑更大的火箭發動機,射程和射高都有較大程度提高。動能彈頭尺寸更大,配備了性能更好的焦平面紅外成像探測器,探測距離和識別能力都有提高,對中程彈道導彈具有更強的攔截能力,可從美國海軍「宙斯盾」艦或岸基宙斯盾發射。
「標準」-3 BlockⅡA導彈攔截射程跟之前的「標準-3」導彈相比有了巨大的躍升。按照發布的資料,「標準」-3 BlockⅡA可以應對「高彈道」發射的導彈,射高達到500公里,攔截半徑增大到1,200公里,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國研製海基中段攔截系統主要是出於保護海外軍事基地、戰區部隊和海外盟國的目的。由於海基中段攔截系統部署於「宙斯盾」驅逐艦上,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快速部署,甚至將搭載「標準」-3攔截彈的驅逐艦部署到敵對國家的領海附近,在敵國導彈尚處於主動段時就進行攔截,從而使被攔截的導彈墜毀於其本國領土,避免其攜帶的核生化彈頭落入目標國境內。
但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以目前裝備「標準」-3 BlockⅠA攔截導彈的「宙斯盾」艦的作戰能力,需要3艘且部署在適當地點海域才能保衛整個日本本土。而新一代的「標準」-3 BlockⅡA型導彈火箭發動機更大、防禦領域更廣,且動能彈頭更大。未來只需要部署一艘攜帶「標準」-3 BlockⅡA導彈的「宙斯盾」艦就可覆蓋整個日本本土。
按照日本的計劃,日本計劃建立一個能夠保護日本全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先是用部署在海上的「標準」-3攔截導彈,保護日本列島免遭大量中程彈道導彈的攻擊;再用「愛國者」PAC-3攔截導彈對漏過的攻擊導彈進行最後的攔截,組成多層的防禦體系。
2月3日,美軍「宙斯盾」 導彈驅逐艦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射「標準」-3 BlockⅡA攔截導彈
日本防相中谷元在2016年8月2日的內閣會議上報告了2016年版《防衛白皮書》。日本加緊強化自衛隊的導彈攔截能力,日本政府打算最早在2017年完成「標準」-3 BlockⅡA的聯合開發,海上自衛隊計劃於2021年在護衛艦上部署這款新型導彈。
積極應對美日新型攔截導彈的威脅
日本「宙斯盾」戰艦換裝該導彈之後,海基反導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日本將逐漸具備在海上的獨立的中段反導能力,加上本土已經部署的「愛國者」及有可能即將部署的「薩德」系統,日本將形成三層攔截體系,那麼日本對周邊採取軍事冒險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將對地區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美日聯合研發和升級導彈防禦系統,並在中國周邊積極部署,將給中國安全帶來嚴峻的現實威脅和挑戰。由於 「標準」-3 BlockⅡA導彈新型導彈的攔截能力進一步提高,美日有能力在中國地理縱深的空域內,監視、跟蹤、攔截和摧毀中國火箭軍發射的導彈,從而使中國戰略導彈核武器的威力大大減弱,使中國有限的戰略核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中國應積極尋找應對之策,以提高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能力。
一是積極發展中國自己的反導反衛星防禦體系。二是加速導彈防禦預警系統的建設。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已試驗成功,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預警系統特別是預警衛星系統建設,以提高導彈防禦系統的預警能力。三是積極發展新型導彈以有效應對美日反導防禦系統的挑戰。積極研發突破能力更強的新型導彈,特別是遠程導彈和洲際戰略彈道導彈,以有效應對美日在亞太地區構建的反導體系。
作者係解放軍大校。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2017年3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