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走出去」成就「塞爾維亞的驕傲」
塞爾維亞共和國斯梅代雷沃市,「HBIS」旗幟在濃濃的異國風情中迎風飄揚。去年12月,中國河鋼集團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僅半年,就幫助這家曾深陷困境的企業扭虧為盈,並得到了員工的真心擁護——塞鋼獨立工會協會主席薩薩.喬利奇說,工人對工廠現狀很滿意。
這座塞爾維亞唯一的國有大型支柱性鋼鐵企業,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如今重新煥發活力,中塞友誼之花盛開在美麗的多瑙河畔。河鋼集團是如何成功「走出去」並實現與當地共贏的?本刊記者就此專訪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
中國-塞爾維亞地圖
文|本刊記者洪洋
收購半年即扭虧為盈
記者:河鋼併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是「一帶一路」產業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于勇: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心,是一個內陸國家,不僅與歐盟進行自由貿易,而且還與俄羅斯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是塞爾維亞唯一的國有大型支柱性鋼鐵企業,始建於1913年,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目前擁有5,046名工人,220萬噸配套鋼鐵生產產能,並在多瑙河畔有兩個在用的港口。
河鋼集團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鋼鐵材料製造與綜合服務商之一,2016年位列《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第201位。
河鋼建設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需要融入世界,參與全球資源的配置,打造世界的河鋼,共同創造並共同分享世界鋼鐵工業進步的成果。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河鋼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2016年6月30日,我們完成了對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的收購,建立了首個海外全產業鏈的生產製造基地,7月1日該廠正式更名為河鋼塞爾維亞有限公司。河鋼國際產能合作及鋼鐵產能全球布局邁出了關鍵一步,進一步向具備高端製造能力的歐洲地區布局,為拓展海外實業基地、構建全球產業製造平台打下堅實基礎。
正式併購後,我們充分發揮技術、管理、綠色製造和全球最大營銷服務網絡的優勢,通過管理輸入、工藝改善以及全球配置優勢資源,迅速扭轉了塞爾維亞公司長期被動的經營局面,鋼廠發生了歷史性巨變——連續虧損7年的塞鋼在2016年12月扭虧為盈。據塞財政部數據,2016年下半年,塞爾維亞公司出口量大幅增加,為塞第二大出口企業,成為帶動塞爾維亞2016年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河鋼集團有信心、有能力,將塞爾維亞公司打造成為裝備檔次顯著提高、產品質量更加精良、廠區環境更加美好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成為「一帶一路」和中國—中東歐產能合作標誌性工程,成為歐洲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和中塞兩國合作共贏的典範。
以強大的全球資源配置和綜合競爭能力獲得信任
記者:我們知道,不少外國企業對海外資產非常挑剔。您認為,是什麽讓河鋼成功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
于勇:的確如你所說。國外企業往往很在意投資者是否能恢復企業活力,解決就業,給這個企業未來。我們能夠獲得對方的信任,也是與在這些方面堅定他的信心有關。
一個大企業集團的資源配置能力,對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河鋼近年來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和歐洲產業資本重組「窗口期」,按照「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定位,加快實施產業鏈全球化布局,已經構建起了基於「全球鋼鐵製造平台」、「全球營銷服務平台」、「全球技術研發平台」三大平台的競爭優勢。2015年完成了對瑞士德高公司的收購,擁有了全球最大鋼鐵營銷服務網絡和金融貿易平台、資源配置平台、國際化人才整合平台,這將極大地提升斯梅代雷沃鋼廠的競爭力。
如今,我國鋼鐵工業在技術裝備、營銷網絡、綠色製造、人才儲備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融入海外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綜合實力。在收購的過程中,我們邀請斯梅代雷沃鋼廠高管團隊來到有著「世界最清潔鋼廠」之稱的河鋼唐鋼參觀,時任斯梅代雷沃鋼廠CEO的皮特.卡馬斯說像看電影一樣:「我想過河鋼要比斯梅代雷沃好,但是沒想到好到這個程度。我相信中國人、河鋼能夠把這個企業救活。」
既授魚亦授漁
記者:成功收購只是第一步,把收購來的企業經營好才是真正見水平的。河鋼僅用半年就令塞鋼扭虧為盈的秘訣是什麽?
于勇:近幾年河鋼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並取得了系列突破,如果說實踐心得的話,我們認為河鋼收購的初衷就是要共贏,要讓併進來的企業越來越好,而不是簡簡單單地追求通過資產增值獲利,更不是僅僅為轉移產能或是佔有資源。
河鋼在這半年對斯梅代雷沃鋼廠的管理中,一直是按照三個本地化模式在進行,即企業利益本地化、企業用人本地化和企業文化本地化。同時,河鋼把最優秀的團隊派到這裡,把全球最好的資源配置到這裡。2016年下半年,河鋼來塞爾維亞的技術團隊多達11批,近200人,全面對鋼廠設備、技術、信息化、工藝等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診斷,投入巨大的精力用於成本控制、工藝改善和全球資源重新配置。2016年12月,塞鋼產銷量均創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2016年下半年累計產鐵、鋼和鋼材,分別比上半年增長56%、52%和55%,同時產品結構快速優化,高附加值的冷軋板產量比上半年大幅增長112%。
我們把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理念帶進塞鋼,日常生產經營則依靠當地員工。公司有5,000多名員工,常駐塞爾維亞的中國員工僅有15人。
中國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中國企業的到來,並非索取和盤剝,而是秉承共贏的目標,整合各自所長,謀求合力發展,「言必信、行必果,優勢互補,提高企業競爭力」已成為所有河鋼員工的共識,這也是我們成功的基石,體現了河鋼人對打造「一帶一路」樣板工程的信心和決心。
用真誠關愛贏得員工認同
記者:企業文化的融合是「一帶一路」產能合作項目成功落地的一個重要關口。塞鋼的本地員工對河鋼人的感情特別親,河鋼是怎麽做到的?
于勇: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企業是塞爾維亞人民的寶貴財富,塞爾維亞政府和人民對這個企業高度關註,對她懷有很深的情結。同時,這家企業有值得每一名員工自豪和驕傲的一面;員工在崗位上的嚴謹,以及他們對企業的熱愛,都值得我們珍惜和敬佩。這也是河鋼的巨大財富。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中塞兩國合作共贏典範和最具生命力的企業,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堅守三個本地化模式。
河鋼和塞鋼員工正在交流
正如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所說,今天的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對於5,000多名塞爾維亞員工及其家庭來說,是生活的保障。我們真心相待,主動關愛,塞爾維亞當地員工都能感受到,以真情換真誠,企業凝聚力就特別高。
我給你講幾個故事:
塞鋼自治工會主席叫西尼薩,去年駐塞爾維亞的中國員工自發給他過了個中國生日,他深受感動,「河鋼打造幸福型、責任型企業的理念和做法,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塞鋼有個員工叫米西奇,在廠裡工作了20多年了,他說,他希望孩子們以後也來鋼廠工作。
塞鋼獨立工會協會主席薩薩,喬利奇說,目前工人對工廠現狀很滿意,希望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可以幫助塞爾維亞像中國一樣迅速發展。
煉鋼車間副主任格麗思卡曾對塞爾維亞記者表示:「河鋼的到來,對我們的家庭,對斯梅代雷沃市乃至整個塞爾維亞,都具有重要意義。」他相信河鋼的承諾,相信塞鋼會越來越好。
去年習近平主席到塞鋼考察,當地兩個老工人自發做了一塊2米多寬、1米高、寫著塞爾維亞語的木牌,習主席講了12分鐘,他們就舉了12分鐘。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塞爾維亞員工的話讓我們很欣慰,也更堅定了我們堅持三個本地化模式的決心。
記者: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對塞鋼員工乃至全體河鋼員工,都是極大的鼓舞吧?
于勇:習近平主席要求我們「言必信、行必果」,對此,我們有信心和決心,不僅讓這個企業實現盈利,更重要的是讓它擁有未來。河鋼所擁有的企業運行管理優勢、成本控制優勢、技術和人才優勢,特別是隨著集團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我們擁有了全球最大的鋼鐵營銷服務網絡——德高公司,形成了強大的全球資源配置優勢,通過與塞爾維亞公司優勢互補,為儘快恢復鋼廠活力,進而提升競爭力,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我們有中塞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有良好的政治環境,這一切都讓我們對恢復鋼廠活力、保證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對我說,他本人會和塞爾維亞政府一起為促進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發展提供大力支持,推動塞中友誼不斷升華。
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也稱讚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是「中塞兩國合作的重要典範」,並表示使館會對塞鋼發展提供全力支持,促進兩國合作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習近平主席的勉勵、要求,以及各方的讚譽與支持,對河鋼是莫大的鼓勵。鋼鐵行業全球化是我國鋼鐵行業必須邁出的一步,「一帶一路」建設為鋼鐵產業「走出去」創造了更多機遇。到2020年,河鋼將實現海外公司年合並銷售收入1,300億元(200億美元),將佔全集團的30%。
我們也非常歡迎香港、澳門的有志青年到河鋼、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參觀、實習,甚至成為我們的一員,歡迎更多人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