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遏制「獨禍」棄鬥爭,善握「帶路」惠民生
文|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 陳勇
香港特區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自回歸以來,我們在國家的堅定信賴和支持下,熬過了沙士、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危機等衝擊,成功穩住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最符合國家和香港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凝聚香港社會人心。
奈何,多年來黑心政客興風作浪,外國勢力藉機生事,吹噓「暴力抗爭」的分離派更策動旺角暴動,煽動分裂國家的「港獨」思潮,企圖破壞香港的法治精神和「一國兩制」的原則。不過,烏雲再多都遮不住太陽,自從分離派去年底上演宣誓辱華鬧劇,中央果斷釋法正本清源,遏制「港獨」,絕大部分港人也清楚,維護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這條底線是絕對不可逾越的。
香港和國家是血濃於水的生命共同體,縱然我們過去因破壞派炒作政改和「港獨」等問題,令社會矛盾尖銳,陷入撕裂亂局。但隨著國家經濟騰飛,只要我們果敢向政治掛帥說不,理性配合國家發展步履,讓社會聚焦經濟民生,香港前途一片光明。
分離派去年上演宣誓辱華鬧劇,引發數萬人上街遊行反「港獨」
全球政治經濟風雲變幻,香港具備「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必須善用「一國兩制」這張「王牌」,掌握好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新機遇,同時搶佔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先機,致力扮演「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合夥人」的角色,成為把外國企業「引進來」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紐帶。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特區政府也將完成換屆。歷來靈活應變的香港人,應放眼於長線全方位發展,立足於國家的發展戰略,同心克服土地瓶頸制約、貧富懸殊加劇、人口老化、產業轉型等挑戰,和衷共濟,做大做強,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2017年3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