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十大熱點預測

全國兩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均於每年3月上旬在北京召開,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高,故簡稱「兩會」。2017全國兩會臨近,今年會有哪些熱點問題、熱門話題呢?筆者根據近期工作重心的調整和媒體的報道,梳理和預測今年兩會的十大熱點。

全國兩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在投票

文|北京 陳星

關注民生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和構建和諧社會,應該是今年兩會的核心議題,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這是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將去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定的「社會新政」執政綱領轉化為國家措施和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

一、熱議「習核心」。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我們也有深刻的體會。保證我們黨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必須有一個核心。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

因此,可以預見,在2017年的兩會上,執政黨確立的習近平核心地位,將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語。

二、展望「十九大」。中共「十九大」擬於2017年下半年召開,這是執政黨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全國人民的一件大事。在黨的十九大上,全黨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奮發進取,進一步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切實做好思想理論準備工作、組織準備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五年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鋪平道路。在2017年的兩會上,執政黨的「十九大」,也將成為熱點話題。

三、「供給側改革」將得到進一步強化。自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正從「高頻詞」化為政府、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路線圖」,從而使「供給側改革」這個關鍵詞再次得到強化。有專家認為,經濟轉型既要穩定消費、投資、出口的需求側「三駕馬車」,更要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的供給側發動機來推動。供給側還有哪些不合理需要改進、結構性改革如何發力等,將成代表委員討論焦點。

四、審議通過「民法總則」。民法典是公民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規範,老百姓有哪些人身財產權利、企業怎麼開展經營活動,基本的規矩都在民法典。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措施。這項工作的有關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正在抓緊進行。

2016年年底,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民法總則草案在本次會議上提交第三次審議。根據民法典編纂「兩步走」的工作思路,此次三審草案稿通過,民法總則草案將被提交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進行審議。可以預見,關係全民生活的「民法總則」將成為兩會關注焦點。

五、如何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也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

從層層立下「軍令狀」到22個中西部省區市考核扶貧成效,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精準扶貧還有哪些障礙?哪些政策需要改進完善?代表委員將帶來大量一線情況與真知灼見。

六、關注「實體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已成為共識,而近年實體經濟的發展也著實讓人擔心。每年的全國兩會,經濟話題都是中心,作為「十三五」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2017年更不會例外。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國之基。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今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任務之一。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兩會上表示,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可以想見,實體經濟如何「實」,也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2017年全國兩會十大熱點預測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今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任務之一。圖為河北玻璃企業在脫硫塔上安裝除塵環保設備

七、「中國方案」巨大潛力將是熱點話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已經起航,2016年召開的G20吸引了全球目光,也使「中國方案」為世人熟知。在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期間,接受拉美四國媒體聯合采訪時就中國外交政策及國際作用等闡述了看法和主張。其中提到了「中國方案」,表示當下的中國有意願、有能力更多地參與到國際社會事務中去,以中國智慧為國際社會體系貢獻力量。同時,「中國方案」的提出,也對中國外交提出了新要求。

八、GDP增速如何破題。2014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這一增速創下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近兩年,決策者對GDP增速的要求,基本上都在一個區間。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特點也再度凸顯。

作為牽動著13億人的龐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如何適應「新常態」,如何在「新常態」下轉型成功?2017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將再度會商「解題思路」。

九、「環保」話題持續增溫。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保」莫屬。過去的一年,大江南北數十城市的PM2.5爆表,讓「霧霾」成為輿論爭議話題。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於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生態文明建設」也寫入黨章。但是,在應接不暇的環境污染數據曝光之後,中國的「美麗」願景該如何變成現實?依舊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

十、政府自身改革。中共十八大以來,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成效顯著。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時反腐倡廉推動市場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為改革發展增添動力。

但是,讓老百姓反感的「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行政行為依然存在,政府機構臃腫、低效以及地方官員不作為的現象屢禁不絕,這些問題都是本屆政府傾力去加以改善的,可望繼續成為今年兩會熱議話題。

作者係中央部委研究員。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2017年3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