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連線:共同努力,規劃未來
文 |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 馬紹祥
土地供應對維持房屋、經濟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圖為香港東九龍的公共屋邨
黎知明 攝
為此,我們肩負推展和統籌工務工程的重任,以滿足社會對土地、住屋、醫療保健、文化和康樂設施、交通運輸系統等的需求。由於發展局經常要處理一些具爭議和棘手的議題,所以我們很多時要做大量的溝通和解說的工作。在未來數月,我會繼續帶領團隊全心、全意、全力投入工作,做好城市規劃的建設,為下一代創造更理想和優質的生活環境。
我十分榮幸於2月13日獲任命為發展局局長一職,在此首先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毫無疑問,發展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推動香港的持續發展,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維持香港長遠的競爭力。為此,我們肩負推展和統籌工務工程的重任,以滿足社會對土地、住屋、醫療保健、文化和康樂設施、交通運輸系統等的需求。由於發展局經常要處理一些具爭議和棘手的議題,所以我們很多時要做大量的溝通和解說的工作。在未來數月,我會繼續帶領團隊全心、全意、全力投入工作,做好城市規劃的建設,為下一代創造更理想和優質的生活環境。
回首自2014年加入政府擔任副局長後,我一直本著竭誠服務市民的心,與前局長陳茂波先生及各部門同事合力推動及落實了不少政策及措施。我相信大家都認同土地供應對維持房屋、經濟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故過去幾年,政府的施政重點都是希望多管齊下,提供足夠的短、中及長期土地,以滿足與日俱增的住屋需求,支持經濟持續和多元發展。我們在土地供應方面的努力已漸見成效,儘管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我們繼續持之以恆、迎難而上,樓價高、租金貴、用地缺等困擾香港多年的問題,定可逐步解決。
積極覓地,應對挑戰
過去數年,我們透過更改土地用途和提升發展密度,包括透過土地用途檢討物色的210多幅房屋用地、啟德發展區、鑽石山綜合發展區、三個石礦場的重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項目等,合共可提供超過38萬個住宅單位。在中長期方面,我們會繼續推展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建,加上正在規劃的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則可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及超過860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總的來說,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項目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
香港跨越2030年後的規劃願景圖
不過,香港未來仍然要面對相當多的挑戰,而土地的持續供應便至為重要。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及家庭住戶估算,香港的人口及家庭住戶數目預計會繼續增長,加上人口和樓宇「雙老化」、居住環境欠佳等住戶需求,我們在覓地建屋方面的壓力不會減少。此外,我們亦需要土地空間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包括政府和社區設施、休憩用地、經濟用地,以及基建配套等。再者,土地發展由規劃到落實需時甚長,所以我們從來沒有低估開發土地的難度。
齊來共建理想香港
為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具前瞻性的長遠規劃必不可少。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好《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下稱《香港2030+》)的公眾諮詢工作。有關《香港2030+》,是一項前瞻性的全港發展策略,展望香港跨越2030年後的規劃願景。事實上,《香港2030+》的規劃時空距離現在只有十多二十年,而土地及基建的規劃開發工作需時動輒數以十年計,所以社會實有迫切需要聚焦探討關乎香港未來規劃的重要議題。在過去3個半月,我們已舉辦了超過140場各式各樣的公眾參與活動,包括公眾論壇、專題討論、簡報會、知識分享研討會、導賞團及展覽,獲得了不少寶貴的意見。我與發展局、規劃署的同事將會繼續利用餘下的諮詢期,聽取社會大眾的真知灼見,齊來共建理想香港。
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2017年3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