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接受《紫荊》雜誌專訪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13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司法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務經濟體制改革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如何理解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司法改革方面,如何攻堅克難?在破解執行難方面,還有哪些工作要做?對此,本刊記者專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

堅定不移推進司法改革

記者:今年被稱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決戰之年,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請問,作為最高審判機關的最高人民法院將會推出哪些舉措?您認為司法改革將面臨哪些挑戰?

周強:人民法院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涉及司法職權配置等深層次問題,力度、深度和難度前所未有。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在中央政法委直接領導下,目前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全國法院已經基本完成法官員額制改革,產生入額法官10.5萬名,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誰辦案誰負責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初步形成。

當前,改革共識逐漸凝聚,試點經驗不斷成熟,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改革試點過程中,各地已經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推動作用。

在改革取得有效進展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也逐步顯現,改革推進的協調性、配套性以及對改革政策的解讀和宣傳引導還有待加強。各級法院要通過深化改革,解決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有效破解制約司法能力、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當前司法責任制改革正處於全面推開的重要時刻。要按照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部署,進一步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完善履職保障等配套制度,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繼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認真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不斷完善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堅定不移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接受《紫荊》雜誌專訪

2016年12月26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任法官憲法宣誓活動。圖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監誓

要嚴格落實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切實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堅決守住防止冤假錯案底線。要大力推進偵查人員、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規範法庭審理程序,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依法保障當事人、辯護人訴訟權利,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

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

記者:目前,「執行難」不僅是困擾人民法院的一道難題,也是當今的一大社會問題,成了司法難以承受之重。請問,在破解“執行難”問題上,最高人民法院採取了哪些新舉措?

周強:切實解決執行難,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的具體舉措,是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維護人民權益的必然要求。2017年是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的關鍵之年。

去年以來,人民法院在破解執行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網絡查控系統,健全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樹立公正、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大力規範執行行為,解決執行難工作取得實質進展。但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盼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要堅定信心、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以信息化為支撐,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推動解決執行難工作向縱深發展,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深化司法公開 促進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公信力

記者:我國《憲法》第 125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在當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進程中,人民法院如何通過司法公開,以「看得見」的方式讓社會公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周強:深化司法公開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要求,是落實憲法法律原則、保障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重大舉措,是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公開透明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對於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人民法院持續深化司法公開,完善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四大平台,著力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促進司法公正,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強大數據分析,統一裁判尺度,促進類案同判和量刑規範化。針對審判數據反映的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促進社會治理。

堅定不移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接受《紫荊》雜誌專訪

法律學者深入社區向市民普法

一是強化司法公開理念,確保審判權在陽光下運行。人民法院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的要求,充分認識司法公開的重大意義,努力使司法公開成為每個法院、每個法官的自覺行動。

二是創新司法公開載體,切實增強司法工作透明度。開通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通過網站、短信、微信等多種渠道推送案件流程信息,變當事人千方百計打聽案件進展為法院主動向當事人告知。開通中國庭審公開網,最高人民法院自去年7月1日起所有公開開庭的案件庭審活動都通過互聯網直播。開通中國裁判文書網,除涉及國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以調解方式結案、離婚訴訟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等情形外,各級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統一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開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當事人可在網上便捷查詢執行案件辦理情況、未結案件被執行人信息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內容。開通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和新聞用戶端,建成「全國法院微博發布廳」,及時向社會公開審判執行信息。開通中國法院手機電視APP,及時報導法院重要新聞和重大案件。

三是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推進立案公開,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依法保障當事人訴權。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堅持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做好釋明工作,讓當事人明明白白行使訴權。推進司法政務公開,定期發布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公報和審判工作白皮書,建立健全人民法院新聞發布制度,向社會及時全面準確發布司法信息,增進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了解。推進訴訟服務公開,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積極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綜合性、低成本的訴訟服務。

四是延伸司法公開功能,拓展司法公開效果。積極傳播法治精神,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傳播法律知識、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促進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司法公開工作中,還存在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部分法院公開信息不夠全面充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規範、發展不夠平衡等問題,在工作開展中也面臨一些實際困難。下一步,各級法院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積極探索移動互聯環境下司法公開新途徑,不斷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依託信息化實現審判執行工作全程留痕,將審判權和執行權的運行更好地置於社會的廣泛監督之下,促進公正高效廉潔司法。

堅持不懈加強人民法院自身建設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對司法者來說更為重要。去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理了多少案件?在打擊司法腐敗方面準備採取什麼措施?

周強:2016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職責,較好地完成了繁重艱巨的審判執行任務,全國法院共受理案件2,305.6萬件,審結、執結1,979.5萬件,同比分別上升18.1%和18.3%,均創歷史新高。

堅定不移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接受《紫荊》雜誌專訪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2016年12月2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掛牌辦公,巡回區管轄河南、山西、安徽、湖北4省有關案件

人民法院承擔著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職責,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案件數量大幅增長,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人民法院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和人民法院工作,大力深化司法改革,為人民法院提供了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巨大優越性充分顯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將更加充分顯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深刻把握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必須毫不鬆懈、持之以恆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將從嚴治黨、從嚴治院貫穿人民法院隊伍建設全過程,確保公正廉潔司法。

要堅定理想信念,築牢人民法院隊伍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載體,發揮中國法院博物館、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平台的教育作用,發揮鄒碧華、黃志麗等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使思想教育更加生動鮮活、入腦入心。

要正確理解和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始終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清除隊伍中的害群之馬。人民法院將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不斷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2017年3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