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形勢下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關注點的轉變

香港歷來是外部力量匯集之地,回歸後亦不例外。美、英、歐盟等通過多種方式「密切關注」香港政治、經濟、「人權」「自由」等狀況。這種持續的「關注」在香港政局平緩時是一種「例行公事」,如美英均以自己的方式發佈香港政策報告,而一旦香港出現重大政治動向或較大爭議性事件,就會升格為利用香港向中國施壓。近年,香港政治形勢急劇變化。英、美、歐盟內部的政治形勢亦出現較大變化。雙重作用之下,其對香港事務的關注亦出現調整與轉變。

香港近年「本土」「自決」乃至「港獨」的聲音不斷出現,引起中央政府關注的同時,美、英等國也積極與相關人士接觸,多方評估事態。因應香港目前形勢及美英等國內政外交變化,未來美英等外部力量對香港事務的關注點自然出現調整。


香港各方政治博弈趨於複雜

 

香港政治形勢已出現新變化。「佔中」後,多個新政團出現,包括「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香港眾志」「香港民族黨」等,他們在鼓吹「本土優先」的基礎上,有的妄稱香港基於「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已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即「香港民族」;有的主張發動「自決」;更有甚者,肆無忌憚喊出「香港獨立」的口號。這些新成立的組織不同於以前的傳統泛民政黨,他們也自謂「沒有泛民那種愛國情結」。這些組織雖然人數不多,但擁有一定數量的支持者。在201511月區議會選舉、2016年年初立法會補選和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這些組織派人參選,並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尤其是9月立法會選舉,所謂「本土派」候選人共獲得40餘萬票,6人當選,並分化了反對派陣營。從目前情況看,新當選的「本土派」議員與泛民的「共鳴」較多。此次圍繞梁頌恒、遊蕙禎宣誓事件,建制派議員團結一致、堅決反對,但泛民議員卻變相支持,由於立法會內的對立與爭鬥是社會政治變化的縮影,因此,可以預料,各方力量的博弈將更趨複雜、激烈。

 

淺析新形勢下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關注點的轉變

近年,香港政治形勢急劇變化。英、美、歐盟內部的政治形勢亦出現較大變化。雙重作用之下,其對香港事務的關注亦出現調整與轉變。圖為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


英美等國內部政治急劇變化

 

香港內部發生變化的同時,美英等國內政也出現變化。在美國,特朗普的異軍突起反映社會的深層不滿,美國政治料將出現重大改變。在英國,6月份的公投令民眾「戲劇性」地選擇了「脫歐」,卡梅倫辭職,文翠珊成為新內閣首相。102日,文翠珊在保守黨黨代會上明確表示,英國不會晚於明年3月底啟動脫歐程式。脫歐後,英國將成為一個完全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不管有些人是否願意,英國已經在公投中選擇離開歐盟,這就意味着我們要(真正)離開歐盟。我們將成為一個完全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不再屬於任何一個超越我們議會、我們的司法之上的政治聯盟。這也意味着我們將對很多事情都擁有白己的決定權。」與卡梅倫時期英國重視與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關係相比,文翠珊政府並沒有在對華關係上表現出特別的熱情,欣克利角核電站的一度暫停以及財政部商務大臣奧尼爾(Jim O’Neill9月的辭職,均顯示英國在外交上出現某種意義上的「收縮」。至於德國,默克爾仍未從難民危機中走出來,面對右翼民粹的選擇黨的凌厲上升勢頭,明年的總統大選鹿死誰手尚難預測。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在美英等國內政變化的同時,派駐香港的總領事也出現調整。8月27日,美國駐香港澳門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赴港履新。唐偉康在獲委任前是美國國務院經濟及商業事務局的首席副助理國務卿,是國務院處理經濟事務最高級職業外交官。他熟悉經濟事務,熟悉亞洲,在其外交生涯中,曾被派往中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9月下旬,英國新一任駐港總領事賀恩德(Andrew Heyn)抵港,他出身工貿部門,曾主管外交部轄下的經貿部門,2009年至2013年任駐緬甸大使,見證了「這個國家的開放以及昂山素姬的重獲自由」。

 因應上述內外形勢的變化,未來一段時間,美英等國對香港事務的關注點也會出現微調:第一,將更重視與香港經貿關係的發展。無論是英國外交大臣致力於開放商業、維護和平與安全以及做國際規則有力支持者的「全球英國」計畫,還是美國駐港總領事所持的「香港雖然不是TPP成員,但也會從中受益」的觀點,都顯示英、美重視與香港的經濟聯繫。

 

淺析新形勢下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關注點的轉變

隨着近年香港形勢的變化,香港問題也逐漸成為中美、中英雙邊關係中的一個議題


「本土派」將更受外部勢力關注

 

第二,將持續炒作香港「司法獨立問題」。10月12日,英國公佈最新一期《香港半年報告中》,外交大臣詹森再次拿所謂「李波事件」做文章。9月22日,美國駐香港澳門總領事唐偉康在香港發表題為《建基於成功之上的美港關係》的演講,可視為當前美國政府對港政策的官方表述。在演講中,唐偉康論述了美國與香港的關係在方方面面的發展,認為香港的成功亦得益於美國的支持,並強調了香港的「獨特之處」,這種獨特性在文化上體現為中西結合,在政治上體現為擁有「一國兩制」的保護。唐偉康稱,「『一國兩制』不僅是獨一無二和特殊的現實,而且是中國的中央政府和港人——就這點而言,也包括美國——致力於維繫的一個構想」「需要小心翼翼地維護」;「美國在《1992年美港關係法》中明確表明支持香港高度自治,而現在,『一國兩制』面臨許多威脅……」。10月6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在年度報告中,同樣利用「李波事件」指責中國。 

第三,將高度關注「本土派」的冒起。實際上,早在這些「本土派」組織成立後參與區議會及立法會補選之時,美英領事館人員就積極與他們接觸,了解掌握其訴求以及中央政府對此的取態。「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香港民族党」的陳浩天以及傳統泛民的接班人,如民主黨林卓廷等都是美、英、歐等的觀察與訪談對象,有鑒以往的做法,不排除他們會在與「本土派」的接觸過中進行「指導」。然而,就目前態勢而言,英美兩國政府均不會為激進「本土勢力」乃至「港獨」「背書」。唐偉康在美國商會的講話中明言「毫無疑問,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英國《香港半年報告》也認為「儘管面臨一些挑戰,英國仍相信『一國兩制』在過去近20年中為香港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框架,未來亦如是」;英前任駐港總領事吳若蘭離港前也明確表示,對英國而言,「港獨」或「歸英」都是不切實際的。

 

淺析新形勢下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關注點的轉變

英前任駐港總領事吳若蘭曾明確表示,對英國而言,「港獨」或「歸英」都是不切實際的


外部勢力仍將利用香港製造話題

 

隨着近年香港形勢的變化,美、英等西方國也不時對華打所謂香港牌以牽制中國。從美英兩國政府層面來看,由於要處理的對華關係議題實在是太多,且香港畢竟已經回歸,是中國的內政,所以希望香港問題在雙邊關係中「可控」;然而,從議會角度來講,無論是基於國內黨派(政治)鬥爭的需要,還是源於對華不友好勢力的「興風作浪」,都將繼續利用「香港問題」製造話題對中國施壓。


淺析新形勢下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關注點的轉變

唐偉康強調,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文化上體現為中西結合,在政治上體現為擁有「一國兩制」的保護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