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學者聚香江 縱論「一國兩制」
由紫荊雜誌社、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主辦的「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於7月16日下午在香港管理學院舉行,北京大學饒戈平教授、陳端洪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活動中,與會專家學者通過演講、對談及問答等形式,圍繞「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紫荊雜誌社楊勇社長在致辭中表示,26年前香港基本法頒布,以法律的形式將「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確定了下來。同年《紫荊雜誌》創刊,「我們紫荊雜誌就是為宣傳『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而創辦的」楊勇社長強調,雖然《紫荊雜誌》內容豐富,但歸根結底到一點,都是為了宣傳「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從香港來看,正是因為實行了「一國兩制」,香港才得以順利回歸,港人從此擺脫了二等公民的地位,香港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從國家來看,正是因為實行了「一國兩制」,在和平統一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並且為國家未來完成全面和平統一開闢了美好前景。同時在經濟發展上,國家有了一個聯通世界的非常好的通道。從全球來看,實行「一國兩制」,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解決兩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也第一次使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個國家內能夠很好的和平共處,得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對談環節由饒戈平(右)教授主持。四位嘉賓各抒己見,熱烈討論
研討會主要由主題演講、嘉賓對談及現場問答三個環節組成。在主題演講環節,陳端洪教授及香港禮德齊伯禮律師行劉洋律師分別作了主題為《全面準確認識「一國兩制」》及《「一國兩制」原則下的香港航運政策制定與施行》的演講。
「一國兩制」須動態審視比較中衡量
陳端洪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對於「一國兩制」,我們要有歷史的眼光,要在世界大格局中,在國家發展的大格局中動態地審視之,在比較中衡量之,要有平衡的價值觀。他表示,「一國兩制」應是國家長遠的戰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並存仍然是世界政治常態,只要台灣問題尚未解決,無論香港管制遇到多大困難,都要堅持「一國兩制」的大方向不動搖。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對世界有利,讓世界知道還有一種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制度在有效地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彼此互相借鑒。
劉洋律師在演講中指出,香港應該響應「十三五」規劃號召,提升香港航運業競爭力,打造金融航運雙中心。他亦提出,應探索兩地合作、集中兩地優勢對外競爭,航運業發展政府應「適度有為」,加強金融航運互補互推,大力吸納海外人才等有助航運業發展的建議。
眾多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為「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建言獻策
對談環節由饒戈平教授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周文港、香港青賢智匯副主席謝曉虹作為對談嘉賓,就立法會的議事規則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要求候選人簽署確認書、如何推進香港經濟的調整與轉型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遏制「拉布」 思路需有新突破
饒戈平教授表示,本屆立法會的會期已經結束,留下了不少本來應該順利的、如期審議通過的法案未能完成審議。我們也看到,立法會在議事規則方面留下了一些不能令人接受的議事記錄,這就影響了立法會同政府的配合,一定程度上對政府的有效施政產生了影響。能否解決「拉布」問題也是對下一屆立法會的重大考驗。
劉迺強表示,今年以來,立法會持續出現「拉布」、休會等情況,導致很多法案未能如期完成審議、通過。目前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就是現在的立法會議事規則是不是存在瑕疵,以致於被濫用,出現了「拉布」一類的阻撓法案審議的行為。對此是否還有更好的法律措施能夠制止呢?這需要我們考慮。第二,立法會議事規則毫無疑問是有必要修改的,修改需要立法會分組投票通過,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難獲得通過,這就需要我們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
周文港指出,立法會出現的種種亂象,不但影響了香港正常的運轉,也影響了香港對外的形象。既然我們均認為民主精神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應該加以尊重並好好保護,而不是破壞它,甚至是在立法會中以暴力的方式體現出來。如果對於審議的法案持反對意見,有權投反對票,如果不停「拉布」,香港就沒辦法正常運轉。若要制止拉布,一方面在立法會選舉過程中,選民的一票很重要,究竟是要選認真為香港服務的人,還是要選搗亂的人,要做好抉擇。此外,立法會主席的人選也很重要。
謝曉紅認為,立法會應該是議政的地方,但現在很多議員沒有把握好就相關議題辯論、切磋的機會,反而將立法會變成了宣傳意識形態的地方,這將成為年輕人不好的榜樣。各種政治理念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述,也不能帶領廣大市民對法案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作為立法會議員,這方面是有失職的地方。現行的議事規則裡,並沒有一套詳細的程序去限制「拉布」,對此她提出三方面的建議可作限制「拉布」的參考:第一,中止辯論即時表決;第二,設置辯論的時限;第三,立法會主席應該有選取修正案的權利。
要求候選人簽確認書合理合法
陳端洪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對於「一國兩制」,我們要有歷史的眼光,要在世界大格局中,在國家發展的大格局中動態地審視之,在比較中衡量之,要有平衡的價值觀
7月份立法會選舉參選提名期間,參選人除一如以往須在提名表格上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外,選舉管理委員會還新增了一份「確認書」,要求參選人簽署,以確認參選人簽署提名表格內的相關聲明時,已清楚明白「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等基本法條文,否則提名可能無效。這一規定在香港社會一度引起很多議論,對於該規定的正當性、合法性和法律效力,社會上乃至學術界都有不同見解。
周文港對此表示,特區政府提出這項規定是可以理解的,這對參選人須遵守基本法是一個鄭重提醒。此外,更需要我們考慮的是,已經簽署確認書的候選人,如果當選後違背承諾,相關部門該如何執法。如果有議員違背所簽署聲明中的內容,卻未受到懲罰,對香港法治的打擊將更大。
謝曉虹認為,要求候選人簽署確認書,首先說明了特區政府已開始正視「港獨」分子試圖將「港獨」帶進立法會的問題。事實上,候選人正式當選立法會議員後,需要宣誓擁護香港特區基本法以及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要求候選人簽確認書只是提前再做一次確認。另外,如果候選人對此有異議,也可申請司法複核。所以要求簽確認書的規定從法律角度來講問題不大。
違背承諾如何執法 考驗政府市民
劉迺強指出,要求簽確認書是合理合法的。首先確認書對候選人的要求,完全符合基本法;同時,候選人當選後,宣誓內容與確認書內容相一致。可以說,確認書並未對候選人增加額外的要求,在法理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面對當前「港獨」蔓延的勢頭,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對於多名反對派議員拒絕簽署確認書,或是對於是否有簽署確認書的候選人當選後仍支持「港獨」的擔心,劉迺強指,這對於特區政府是否有意志去認真面對「港獨」,敢於撥亂反正是一個考驗。
劉洋律師在演講中指出,香港應該響應「十三五」規劃號召,提升香港航運業競爭力,打造金融航運雙中心
對於三位嘉賓的看法,饒戈平教授總結說,這個問題不僅是對政府的考驗,也是對香港市民法治意識和智慧的考驗。立法會議員是民意代表,代表民眾履行立法會的職權,作為一個公共權力的參與者、執行者,對他提出一些政治性的要求是不是必要的?是不是正當的?公共權力的執行者,是不是需要遵守法律?要不要講政治誠信?這一點從他申請成為候選人的那一刻就受到了社會檢驗。如果一個號稱法治社會的國家或地區,對於那些公開違背憲法或憲制性法律的行為,特別是即將行使公共權力的人或機構無視這種要求的話,這是不是正常的?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災難性後果?怎麼能期待他們真正體現民意、維護法制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饒戈平教授同時表示,難道民意代表可以視政治為玩物,可以朝言夕改?成為候選人的時候做出的政治表態和法律上的承諾,當選後就可以背棄,這種行為難道不該受到社會指責嗎?對於民主,我們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認識,而不是把民粹主義的東西,把個人的權利凌駕於法律之上。
香港經濟的調整與轉型議題,也引發四位嘉賓的熱烈討論。香港素有「東方明珠」的美譽,經濟成就一度令全球矚目。然而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近年呈下滑趨勢,受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挑戰日益增強,經濟發展速度在減慢。這引發了人們的憂慮,也引發了人們的探索。在這個時候,不僅是政府,也需要整個社會來考慮,香港未來該如何應對挑戰,重整雄風。
工聯會林淑儀會長在研討會上向嘉賓提問
陳廣漢教授表示,「一國兩制」是香港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雖然回歸後香港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但如果沒有制度上的創新、沒有進步,也不一定能保持繁榮穩定。就像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經濟政策都在進步、變化,但香港仍是傳統的一套。
放任經濟自由發展 香港面臨「四化」
陳廣漢教授指出,香港政府的「積極不幹預」治理理念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話,香港也不能保持繁榮穩定,如果香港經濟再自由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出現實體經濟空心化、服務業單一化、社會分配兩極分化、在國家發展中地位弱化的「四化」問題。所以香港經濟傳統的優勢項目必須轉型升級朝新的方向發展。
周文港表示,外貿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但從目前風雲激蕩的國際經濟形勢來看,如果沒有國家做後盾,香港的對外貿易很難有發展。經濟發展不能與國家的外交分割開來看,往往經濟上的成就,取決於國家是否有發言權。他表示,港人應該對對外關係及國際格局有更深入的認識,這關乎到香港未來是否還能走好國際化道路以及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香港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而香港如何在當中找到機遇,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國家。國家和「一國兩制」在香港經濟中的作用,需要引起香港人足夠的重視。
劉迺強指出,目前香港經濟陷入困局,各方均建言獻策,提出應對思路。但核心問題是香港是否有能力做得到。
共同抵制「港獨」 營造穩定環境
他表示,突破這個困局的根本還是在政治上,市民政府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抵制「港獨」,創造穩定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利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才能有助香港突破經濟困局。
謝曉虹則認為,在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年輕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讓香港青年由國家發展的旁觀者變成建設者很重要。如何讓香港青年成為「一帶一路」的推廣者也是非常重要。
饒戈平教授在總結中表示,香港經濟的轉型升級是很艱巨的任務,等或依靠別人是不行的,單靠中央或單靠特區政府恐怕也不行,這是香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香港人要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在這方面形成共識、形成合力。
作者係本刊記者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