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站—全球頂尖現代及當代藝術薈萃 |知推介
點擊上方藍字「知識傳媒」一起玩耍~
亞洲範圍內最具規模的藝博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in Hong Kong)於3月22日和23日舉辦貴賓預展,3月24日至3月26日對公眾開放。
本次展會涵括亞洲以及西方年輕藝壇新秀和當代大師的傑出之作,為公眾呈獻二十以及二十一世紀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也將延續往年的「畫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藝聚空間」、「光映現場」和「藝文出版」幾個展區。
展會亦通過一系列講座論壇,為藝術家、藝廊代表、策展人、收藏家及與會公眾提供不同的文化交流機會。

策展角落(Kabinett)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月23日至25日

「策展角落」(Kabinett)展區於今年首次在香港展會中亮相,作為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的重點項目,呈獻了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參展畫廊呈獻的19個展覽項目,當中包括個展、主題式群展、藝術裝置、電影、錄像作品,以及一系列藝術歷史材料。
展出藝術家包括:Etel Adnan、曹雨、Christo、Piero Dorazio、Candida Höfer、Abbas Kiarostami、權寧禹、李傑、毛利悠子、OSGEMEOS、Bettina Pousttchi、仇曉飛、常玉、SHIMURAbros、宋拓、田名網敬一、王慶松、黃漢明及Heimo Zobernig。
光映現場 (Films)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3月20日、22日、25日

博爾勵畫廊帶來陳劭雄作品《Ink-Media》
備受各界推崇的光映現場(Film)今年再度由駐蘇黎世及北京策展人、多媒體藝術家兼製作人李振華擔任策展工作。活動於毗鄰香港會展中心的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呈獻一系列由藝術家為主題的精彩短片及長篇電影。展映影片包括:講述台灣藝術收藏家姚謙的電影《一個人的收藏》(2017)的全球首映;記述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及其煙火藝術創作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2016);何子彥講述萊特(Lai Teck)故事的電影作品《無名》(2015)。
畫廊薈萃(Galleries)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月23日至3月25日

展會主要展區「畫廊薈萃」(Galleries)雲集190間現代及當代藝廊,展出世界頂級的油畫、雕塑、繪畫、裝置藝術、攝影、錄像及限量印刷作品。 不少畫廊從「亞洲視野」(Insights)及「藝術探新」(Discoveries)展區畢業至主展區,展出更廣泛的藝廊項目。
來自亞洲的藝廊:天線空間、Experimenter、尊彩藝術中心及無人島製作。
來自歐洲的藝廊: Galerie Isabella Bortolozzi、Kraupa-Tuskany Zeidler 及 Pi Artworks。
亞洲視野(Insights)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月23日至25日

「亞洲視野」(Insights)展區為27間畫廊提供獨一無二的平台呈獻策展項目,其中8間藝廊今年首度參展。展區呈獻來自亞洲及亞太地區重要藝術家的作品,藉此闡明亞洲藝術歷史。
今年展區精選系列具獨特歷史性的現代作品,以及陣容強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展出,深入縱觀區域內藝術的多樣化面貌。項目亮點包括世界畫廊將呈獻台灣前衛藝術團體「五月畫會」4位成員(陳庭詩、馮鍾睿、胡奇中和劉國松)獨具重要歷史意義的作品。
藝術探新(Discoveries)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3月23日至3月25日

2017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術探新」(Discoveries)展區申請藝廊數量有着顯著提升,在25間參展藝廊中,有12間首次踏足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彩項目包括 Société的一系列五幅在陽極氧化鋁版上創作的數碼油畫以及潘逸舟具有政治意味的錄像作品、攝影作品及油畫。
Kadel Willborn 將呈獻由 Kathrin Sonntag 的創作項目《I see you seeing me see you, you》,作品包括一件強調概念、觀察及認知狀態的多媒體藝術裝置。
Rokeby 會展出 Conrad Ventur 的藝術裝置作品,由藝術家構想並與 Kathleen White 系的遺作相呼應創作而成,檢視科技與視覺之間,特別是相片與時間之關係。
黃博志的作品《蛋白質男孩》(2015)部分是小說,部分是藝術裝置及錄像,內容講述藝術家的父親及他對食物與性的着迷,作品由 am space 代表展出。
藝聚空間(Encounters)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月23日至25日

「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作為香港展會獨有的大型藝術項目展區,一直致力於為公眾呈現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作品。展區設在兩個展廳的黃金地帶,突破了傳統藝術展的展位形式,不但為大型雕塑裝置作品提供了獨特的展覽平台,展出大型雕塑及藝術表演,更為公眾創造了珍稀的互動藝術體驗,當代藝術機構悉尼 Artspace 行政總監 Alexie Glass-Kantor 今年將第三次為本展區策展。
2017年,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致力探索時間在「相聚」之中的角色,審視時間在藝術中的呈現方式及我們如何利用歷史、政治及文化在時間中塑造自我空間。「藝聚空間」將涵括四個場地特定作品。

馬凌畫廊 | 中國藝術家王衛 | 《滑落的壁畫 2》

魔金石空間 | 中國藝術家李景湖|《Archaeology of the Present》

麥勒畫廊 | 中國藝術家胡慶雁|《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十號贊善里畫廊及P.P.O.W | 越南藝術家Dinh Q. Lê|《深藍的海》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及沙龍漫談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3月22日至3月25日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及「沙龍漫談」:再度呈獻一系列座談會,於展會期間的早上進行,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畫廊主、藝術史學家、作家、策展人、博物館總監及收藏家,當中包括康喆明(Cosmin Costinas)、Michael Craig-Martin、Valerie C. Doran、梁志和、林偉而、伍韶勁、何子彥、鮑藹倫、高橋瑞木、田名網敬一、田霏宇、翁笑雨、黃海昌及楊泳梁等。公眾可透過精彩絕倫的講座與研討會,近距離接觸來自國際藝壇的重量級文化界講者及評論家。
特別項目:《二十五分鐘後》
3月20日至3月28日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展會期間呈獻香港藝術家伍韶勁創作項目《二十五分鐘後》,項目將把兩輛具香港標誌性的電車轉變成流動相機暗室,邀請乘客進入對倒的現實,以全新方式體驗香港——在倒映的城市中經歷光影旅程。電車內的圖像映照出沿途香港街頭的鬧市生活,伴以劉以鬯著名中篇小說《對倒》中的節錄朗讀。
這個時候,適合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裡面,感受舊日的香港,緬懷過去的情懷。
公眾開放日: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下午1時至晚上8時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下午1時至晚上9時
2017年3月25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以上展覽已經開始,大家一定要抓緊時間。
文、整理/實習編 曹琳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以下這些荷爾蒙爆炸的港片,將會在接下來一年轟炸你的眼球 |知香江
在「金庸館」裡,我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打一套降龍十八掌 |知香江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請聯繫小編。
by.知識傳媒